×××S 2012 管理图表 -- 柏拉图

意大利经济学者柏拉图(Vifredo Pareto,不是那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于1897年提出对于社会经济结构的观察,发现国民所得大部分集中于少数人,柏拉图将所得大小与拥有所得之关系以方程式标示,人称为柏拉图法则,这也就是我们一般商业界所熟悉的80-20法则。1907年,美国经济学者洛仑兹(M.O.Lorenz)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来描绘出柏拉图法则的趋势,即经济学上所称之洛仑兹(Lorenz)曲线,广泛地被使用在国民所得分配以及信用评分卡模型评估。

 

美国品管学家朱安(J.M.Juran)首度将洛仑兹曲线概念导入品管工作,创造了“重要的少数”及“不重要的多数”的重要概念,并借用柏拉图名字将此现象定为“柏拉图原理”,而柏拉图习用至今,被视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在以下的示例中,我们希望比较不同产品类别的贡献度,根据所谓的80-20法则,“80%的收益其实是由20%的产品所提供的”,因此不但要找到高贡献度商品,同时也需要评估这些商品的贡献度占全体的比率。以下将介绍如何利用×××S来绘制柏拉图:

 

步骤1

首先,将图表放入设计区域,设为“Column”图表类型,并将产品大类拖拉至“Category Groups”。请右击类别目录里的项目,选择“Category Groups Properties”。在“Sorting”标签页中设置将“销售金额(请注意是有带Sum的汇总值)”以“Z到A(降序)”排序的条件。如此一来,图表中的产品就会根据销售量由大至小排序。

 

步骤2

将“销售金额”拖拉至“Values”,以显示产品的销售金额。

 

步骤3

将“销售金额”再拖入“Values”一次,这个数据字段是要用来呈现累积商品销售金额占全体销售金额的比率,因此请点击此项目开启“Series Properties”,在“序列数据”标签页中“Value field”内容修改为以下表达式是指数据集名称:

=RunningValue(Fields!SALES_AMT.Value,Sum,”图表设计”)/Sum(Fields!SALES_AMT.Value,”图表设计”)

 

标示将累加的销售金额除以全体的销售金额所得到的销售比率占比。

 

步骤4

接着,请切换至“Axes and Chart Area”标签页,将坐标轴改为“Secondary”。

 

步骤5

开启第二个销售金额的数据标签,并将序列标签的数字格式设为百分比,同时次要轴标签的格式也改为百分比。

 

步骤6

将第二个销售金额序列的图表类型修改为折线图,同时在序列属性中的“Border”标签页中,将线条宽度加粗改为3pt,即可完成全部设置。

 

×××S 2012 管理图表 -- 柏拉图_第1张图片

 

步骤7

预览此图表即可得到如图结果,蓝色长条图表是个别产品大类的销售金额,折线图标示依照销售金额由高至低的累计销售金额占全体的比率。例如,销售量最大的前三类商品分别是家具、地材以及灯具,而这三种产品大类的加总销售金额占全体销售金额的79.83%。

 

×××S 2012 管理图表 -- 柏拉图_第2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