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搞定了赤壁之战?

今天之人说起赤壁之战,常常说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操大军。世人印象中,出于固定的景仰,更多的是,诸葛亮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形象。至于孙权、周瑜等等,都在其次了。

赤壁之战,到底谁在起着关键作用?

曹操大军南下,逐刘备,降刘琮,顷刻收得荆州数郡,水陆军力不减反增,虎瞰江南。按其追亡逐北之势,江东数郡,几乎已经算是收入囊中。

按其势头,孙权完全可能成为第二个刘琮。事实上,孙权最为倚重的长史张昭等东吴重臣,正在重演着荆州蔡瑁、张允等等的投降谋划。孙权本人也久久举棋不定。赤壁之战,完全有可能无由上演。

首先提出联结刘备共抗曹操的,是东吴老臣鲁肃。其后又由鲁肃请得诸葛亮,到柴桑游说江东君臣。而让孙权下定最后决心的,则是周瑜。

进入战争局面,运筹帷幄,调兵遣将,冲锋陷阵,都是周瑜。

周瑜,才是赤壁之战主宰大局的角色。

没有东吴的人、财、物,特别是兵将资源,就不存在赤壁之战的前提条件。

没有周瑜对当时形势的深刻把握,以及基于正确判断形势,又与孙权君臣相得的有效沟通,东吴的军民、土地,也只会像荆州那般,成为曹操囊中之物,而不可能成为赤壁之战的决胜资源。

没有周瑜高超的军事才能,完美的指挥谋划,赤壁之战的结果,仍然尚未可期。

至于决战决胜的信心与决心,刘备、诸葛亮自不必说,鲁肃、程普、周瑜,包括孙权,其实都是十分坚定的。孙权久久举棋不定,实因其东吴之主的特定身份。一则,江东安危系于一身,不能不考虑有多少胜算;二者,能否做到上下一心,能否得到部下真心的支持,也是决定胜负之机,不得不考虑部下官绅军民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领兵大将周瑜的态度,的确就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赤壁之战対阵的一方,曹操对孙、刘是如何看的呢?

看了东吴严整的军容,曹操不由得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父子若豚犬耳!”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父子兄弟皆英雄了得。同为英雄的曹操,甚至希望自己的后代也能够如此。显然,曹操是把东吴作为其敌手。与江东同样地广人众的荆州,那不成器的刘表父子,在曹操眼中一如猪狗。并不具有荆州这种资源的刘备,虽然可能成为对手,但是现在只是如何追穷寇,斩草除根的问题,此时显然也不是曹操之对手。

东吴作为曹操在赤壁之战真正的对手,其间主导局面的,当然就是周瑜了。

苏东坡《赤壁怀古》有云:“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怀古而自伤的苏东坡,心目中,也只有一个“三国周郎赤壁”。

刘备、诸葛亮,虽然始终是坚定的抗曹派,但是就赤壁之战而言,更像是跟着别人捡洋落的角色。《三国演义》第42回,诸葛亮与刘备定计时,说得很是明白——

“却说玄德至江夏,与孔明、刘琦共议良策。孔明曰:‘曹操势大,急难抵敌,不如往投东吴孙权,以为应援。使南北相持,吾等于中取利,有何不可?’玄德曰:‘江东人物极多,必有远谋,安肯相容耶?’孔明笑曰:‘今操引百万之众,虎踞江汉,江东安得不使人来探听虚实?若有人到此,亮借一帆风,直至江东,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南北两军互相吞并。若南军胜,共诛曹操以取荆州之地;若北军胜,则我乘势以取江南可也。’”

挑动曹操、孙权二虎相争,俟其必有一伤或者双双受伤,让自己不仅获得喘息之机,且寻机浑水摸鱼,抢得立身地盘。诸葛亮的策略不可谓不精。由此也看出,刘备、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属于推手的角色,至多,属于见机而作的参与者,偏师而已。

至于诸葛亮舌战群儒也好,设计了与周瑜不谋而合的火攻之计也好,或如借东风、关羽几乎捉了曹操之类,在整个赤壁之战中,就属于细枝末节了,无关大局。

����

你可能感兴趣的:(谁搞定了赤壁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