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网
沈阳地铁一号线中街站内镌刻的《盛京赋》,描写盛京物产之丰富、人才之鼎盛,作者乾隆,于1743年赴盛京(沈阳)拜祭祖陵时所作,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篇由皇帝撰写的城市赋。
1625年是沈阳历史的转折点,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于此,清太宗皇太极尊沈阳为“盛京”,并于1636年在此称帝,建国号大清。沈阳亦从小小的军事卫所一跃变为清代两京之一的盛京皇城,逐步发展为东北的中心城市。新中国建立后,沈阳作为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共和国长子”,辉煌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
刘宇平/摄
但近年来,沈阳是失落的,经济增速下滑,营商环境评价不佳,媒体时有唱衰。直到今年,沈阳在舆论场上才出现了一些积极因素。
近日,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巡礼”采访团走进沈阳,走访当地政府部门、金融监管机构、证券中介机构、企业等,试图探寻一个真实的沈阳。
打破旧标签
“现在投资一定要过山海关,谁过谁赢,谁不过谁后悔”。今年10月,许家印在东北考察时如此说,他也身体力行,恒大集团6月份宣布将投资1200亿在沈阳建设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
“投资不过山海关这个标签,在数据上来看已经不成立了。” 在沈阳采访中,多次听到这样的表述。
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沈阳生产总值已连续7个季度增速保持在4%以上。1-10月,沈阳市新签约超亿元大项目790个;超亿元新落地项目562个,较去年同比增长139.1%,宝马、恒大、万达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在沈投资。1-10月份,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7.2%。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增长35.8%,其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达到48.9%。截至10月底,沈阳市亿元以上开复工项目1280个,同比增长26.4%,总投资11886亿元,完成项目投资1664亿元。其中:续建项目770个,总投资7398亿元,完成项目投资877亿元;新建项目530个,总投资4488亿元,完成项目投资787亿元。
在金融市场,辽宁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以私募基金为例,截至2019年3季度末,全国私募基金竞相投资辽宁省企业,共有在投项目977个、在投本金1040亿元。也就是说,平均有1个项目可获得1亿左右的投资。
“这个数据,说实话,我们也很惊喜。只要有投资价值,不论在什么地方,资本都会义无反顾地光顾。而且不光是沈阳,大连、哈尔滨等地方,也得到了资本的青睐。所以我想,东北的企业确确实实是有吸引力的。”辽宁证监局局长柳磊表示。
“我就随口一说咱公司同事停车挺费劲的,这个问题政府能给解决不?结果政府同志挺上心,帮我们去周围到处了解停车信息,并及时反馈。这事让我意识到,沈阳政府人员的服务意识真的不一样了。”在沈阳市三好街从事电子信息行业的李先生向记者表示。
李先生所说的政府同志,指的是沈阳“万人进万企”进驻企业的政府人员。从去年底开始,作为政府打造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沈阳市“万人进万企”主题活动全面展开。该主题活动按照“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原则,组织动员全市各级机关干部深入企业,送政策、察实情、解难题、促发展。每名联系企业的机关干部是企业诉求建议办理的第一责任人,按照谁联系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一直以来,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饱受诟病,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在东北三省考察时,强调推进东北振兴“六项重点工作”,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
诚信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整治政府失信问题,是沈阳市打造营商环境的另一个重点。沈阳市政府承诺两年时间偿还市区两级拖欠民企债务(合计106.33亿元),1-10月已偿还60.09亿元,进度56.5%,超过计划进度。企业认为政府的决定是务实的,两年时间也比较可信。
近年来,沈阳坚持把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作为振兴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累计出台100余个政策性制度性文件,形成了系统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体系。为真正了解企业和群众对沈阳营商环境改善的真实感受,切实解决优化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沈阳持续推出“企业评、群众议”调查问卷,最新结果显示营商环境满意度达到95%。
金融服务实体
“我们通过使用期货工具省了5000万。” 在第二届产业企业风险管理上,禾丰牧业董事长金卫东在演讲中高兴地表示。“刚开始确实我们动力不足,觉得自己是东北行业老大,又最懂价格,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价格。但其实我们能控制的很有限,大豆价格的涨跌就不由我控制,也许我能控制我的产品卖价,但是产品价格的弹性是有限的,而原料的风险几乎是无限的。”
减少的损失其实就相当于企业增加的利润,5000万的利润,如果按照一定的投入产出比来计算,将是一笔数以亿计的投资,这是金融服务实业的典型案例。
“麦当劳进入中国近30年,价格始终没有脱离初始定位,很大原因是他们对面粉、糖、鸡蛋、肉等原材料全方位进行了风险管理,风险通过市场消化掉,不转嫁给消费者。但你看我们北方有的城市,煤价一涨,采暖费就涨,因为他没有做风险管理,其实是有这个条件的,煤本身就是一个主流的期货品种。”辽宁证监局局长柳磊表示,辽宁是工业和农业大省,风险敞口始终存在,但辽宁很多企业对期货工具不了解,对期货市场有误解,对期货行业有距离感。为此,要从观念意识着手,帮助企业了解经营管理活动与期货市场的关联性,找到利用期货市场实现发展目标的切入点。同时,帮助地方政府部门加深对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理解。为此,辽宁证监局组织了多场培训,邀请商品交易所的期货专家和期货机构的业内人士授课,再加上举办一年一度的风险大会,取得了积极成效。
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给企业提供了多层次的服务。“我们这有一家挂牌企业,在竞标时,招标人因为它是辽宁股权交易中心的挂牌企业,更受认可,于是中标了。不久后有一家传媒公司,想在沈阳收购一个公司,登陆辽股交的网站选标的,又看上了这家企业,基于它的挂牌身份,信任度高,两个公司一拍即合,由谈收购变成了合资合作,现在已经成功在沈阳开了两家影院,一家汽车网上销量公司。” 在辽宁股权交易中心,总经理王旭女士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挂牌企业的经历。
目前,这家传媒公司已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更新后的招股书,拟在纳斯达克上市。
辽宁股权交易中心是辽宁省中小企业规范培育的园地,截至2019年10月,有300余家会员机构积极参与辽宁股权市场,2055家企业在辽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及展示。在全国34家区域性股权市场,辽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数量排第10,融资额列全国第5,成为沈阳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培训了1000多家企业,筛选了500家优质企业,目前我市上市后备企业库企业99家,基本涵盖了沈阳市现有的较有发展前景、具备发展潜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沈阳市科技企业基本上属于硬科技企业,管理层大多是技术背景出身,不是贸易型商人出身,不擅长包装企业,但都有一技之长。而科创板实行硬科技企业优先的政策,比较契合沈阳企业的特点。我们有信心未来几年在企业上市这一块取得较好的成绩。”沈阳金融局局长项洪峰表示。
信心对于当下的沈阳来说,堪比黄金。在此行采访中,一些对于东北、沈阳的固有标签被逐渐打破。沈阳当地人对记者称,沈阳不是完美的,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应该看到积极变化的一面,看到当地积极作为的一面,而不应仅仅只是一个“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刻板印象,就抹杀了沈阳所有的努力。
“‘两多一少’是我来沈阳开展金融工作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我们沈阳金融人的使命。即让沈阳的钱多,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多,同时也减少沈阳的金融投资风险”。沈阳市副市长彭肇文如此表示。
2019年,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德国宝马、法国雷诺、日本欧力士、美国英特尔等先后在辽宁扩大投资;华为、腾讯、京东、恒大、华润、万达等先后与辽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众所周知,资本流向的是最有活力及前景的地方,资本的涌动正是地区经济活力的体现。
为何资本争相涌入沈阳?沈阳发生了哪些变化?近日,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巡礼”采访团走进沈阳,证券时报社副总编辑王冰洋专访了彭肇文。
沈阳市副市长彭肇文(左)和证券时报社副总编辑王冰洋(右)刘宇平/摄
沈阳正在发生积极变化王冰洋:请您以数据来介绍沈阳经济的一些总体情况。
彭肇文:从主要经济指标看,沈阳生产总值连续7个季度增速保持在4%以上。
1-10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6%。
1-10月份,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7.2%。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增长35.8%,其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达到48.9%。
全市实有市场主体达到83.27万户,增长11.4%,宝马(30亿欧元)、恒大(1200亿元)、万达(800亿元)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在沈投资。
解决拖欠企业工程款和招商承诺不兑现问题,1-10月份已偿还99.2亿元。
全市国有企业混改率由2016年的20%提高到54.8%。
宝马新工厂项目从签署框架协议到开工仅用128天,是国务院7个重大外资项目中推进最快、开工最早的样板项目。
截至10月底,沈阳市亿元以上开复工项目1280个,同比增长26.4%。
华晨宝马建成全球首个5G汽车工厂。
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全市民参军企业达到140家。
三一重装、沈鼓集团等7户企业成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禾丰牧业、伊利乳业、沈阳大陆激光等11户企业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
支持新松机器人、何氏眼科等企业海外并购,1-10月份全市新批企业境外投资项目17个。
京沈对口合作,推进落实合作项目266个,实际完成投资172亿元。
……
这些数据表明,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沈阳市场活力得到激发,“投资正过山海关!投资涌进沈阳城!”
力求“两多一少”激活沈阳金融王冰洋:“两多一少”是您来沈阳的初心和使命,具体如何实现呢?
彭肇文:一个重要的抓手就是帮助企业引进股权投资,撬动银行信贷,引导企业发行债券,最后推动硬科技企业挂牌上市,走向资本市场。实现对硬科技企业在股权投资、银行信贷、债券融资、资本市场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这里重点说一下如何撬动银行信贷、打通货币政策“最后一公里”的探索和实践。
基本做法是探索创新推出“1+8”举措,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着力疏通货币信贷传导机制。这个“1”就是在中小微企业中、在科创型企业中探索主办银行制度(大企业、大集团推行联合授信制度)。引导鼓励银企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结成银企命运共同体。银企双方通过签署主办银行协议规范各自行为,履行各自义务。这种银企协议不是意向协议、框架协议,对银企双方均具有严格的约束力,双方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对企业来说,协议约定企业确定主办银行需形成股东会决议,企业基本结算帐户须开立在主办银行,企业日常结算和所有现金流均需通过主办银行办理,并接受银行监管,企业除主办银行外的新增金融机构负债和超过净资产一定比例的对外投资需事先征求主办银行意见,占比10%以上原始股东需提供个人无限连带责任担保,企业股东会和董事会纪要需抄送主办银行等等,对企业来讲可以说是“硬约束”。
对银行来说,协议约定主办银行对企业合理的融资需求需全面满足,优先保证企业信贷规模,优先将企业纳入无还本续贷制度白名单,签约银行需为市级以上分行,实行一次授信分次发放,给予企业一定的信用授信额度,随借随还,利率优惠等等,可以说对主办银行要求也不少。探索试点主办银行制度,目的就是促进企业讲信用,强化企业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促进银企之间实现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高度共享、全面对称。同时为防范金融风险,保证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监督银企双方切实履行协议,政银企相关人员建立微信群,银行反映企业不履行协议,企业对银行服务不满意、企业经营业绩变化影响银行贷款安全等等问题可在微信群中反映,政府金融部门将适时介入并及时协调解决银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目前,已制定主办银行制度协议标准规范文本,正配合股份制银行对科创型企业开展尽职调查,稳妥推动主办银行制度在沈阳市试点落地。
这个“8”是8项配套措施,分别为一是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复制借鉴苏州模式,建设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和地方企业征信平台。目前平台已上线运行,征信平台正在进行数据标准化对接。
二是重构政策性担保体系,推动现有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整合重组,成立了规模为4亿元的盛京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学习借鉴北京中关村科技担保公司成功模式和经验,初步建立了市场化的风险控制制度体系。
三是完善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推出4:2:2:2、5:3:2、8:2多种形式的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供银行自主选择,推动银行承担20%最终风险损失模式在沈阳落地。
四是政府建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池。首期5000万元,逐步扩大到2亿元规模,为银行贷款损失提供风险补偿,与银行和担保公司共担风险。
五是建立无还本续贷白名单制度。为有市场有订单有技术成长性好,暂时面临资金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
六是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借助京沈合作契机,引进北京评估机构。北京连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已开展对东软医疗等17户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和专利的价值评估,启动与政府、银行、担保公司的合作协议谈判。
七是扩大应急转贷业务,应急转贷基金规模7.2亿元,累计640.32亿元(投放548笔),扶持企业113户,为企业节约成本7.63亿元。民营资本也开展了应急转贷业务,作为应急转贷基金的补充,目前累计投放6.5亿元,救济企业70余户。
八是推行金融顾问制度,鼓励中小微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选聘高端专业咨询机构和中介机构担任金融顾问,引进北京鲲鹏咨询有限公司等专业机构,担任企业金融顾问。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项目投资、资产管理、融资咨询、挂牌上市等方面咨询服务。
在推动企业挂牌上市方面,目前,我市上市企业总量已达43家,其中境内22家(市值1678.9亿元)、境外21家。本年度新增融资额11.56亿元,在境内和境外主板市场累计融资838.72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55家。在辽股交挂牌沈阳企业832家,累计融资56.7亿元。越众传媒获批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已进入募资路演阶段。芯源微电子即将在科创板上市,成为我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麟龙科技已报证监会发行部待审。东软医疗、何氏眼科、风景园林、风驰软件、美嘉科技等5家企业实现证监局辅导备案。
沈阳今年3月28日成立了东北地区第一个基金小镇——盛京基金小镇。截至目前,盛京基金小镇入驻投资机构27家,发行私募基金产品共50余只,管理规模约达60亿元人民币。盛京基金小镇的定位是立足辽沈、服务东北,要争取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建成“三库”——科创企业库、投资机构库、技术专家库,让外来投资机构在盛京基金小镇就能看到东北科技企业的全貌,为企业和资本实现更精准地对接服务。
(盛京基金小镇)
虽然近年来沈阳金融业存贷款余额增速较快,但总量还不是很大。以存贷款余额总量来说,跟成都、武汉、南京等城市相比,沈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再者,沈阳的投资机构、基金管理机构也比较少,整个东北的基金管理机构大概占到全国的1%左右,基金管理总规模也只占到全国的1%左右。这样的占比,与东北的经济总量、全国地位不相匹配。所以下一步应该引进更多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落户沈阳,提高硬科技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支持辽沈地区的硬科技企业发展壮大 。
培育新动能 壮大新产业王冰洋:沈阳在培育产业新动能方面有哪些做法?取得了哪些成绩?
彭肇文:在培育新动能方面,一是注重抓好项目建设。重点强化了过程控制和责任落实,推行分级包保、项目管家、现场指挥部等工作制度,绘制项目鱼骨图,实行“红黄绿灯”管理,针对重大项目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周例会制度。
宝马新工厂项目从签署框架协议到开工仅用128天,是国务院7个重大外资项目中推进最快、开工最早的样板项目。今年以来,沈阳市政府与红星美凯龙、腾讯、华润、华为、绿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一批大项目陆续落地建设。
截至10月底,沈阳市亿元以上开复工项目1280个,同比增长26.4%,总投资11886亿元,完成项目投资1664亿元。其中:续建项目770个,总投资7398亿元,完成项目投资877亿元;新建项目530个,总投资4488亿元,完成项目投资787亿元。
二是注重提升创新能力。鼓励市场主体加大研发投入,2018年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2.68%,比2017年增长0.26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净增长28.7亿元,其中,企业研发投入92.5亿元,占比55.8%,首次超过高校院所研发投入。
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技术等13个前沿领域组织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含“卡脖子”技术)项目137项,落实研发支持资金7.39亿元。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连续三年保持45%的高速增长,今年1-10月份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0家,总数达到1700家,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中科院大学机器人学院等重大平台落户沈阳;宝马研发中心、微软、华为、腾讯等一批企业创新平台入驻沈阳;围绕智能制造、工业设计、航空、智慧医疗等新兴产业发展,组建了8家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
推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创立市长与大学校长、科研院所长联席会议制度。1-10月份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5.72%。全市前三季度规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55.1%。
三是注重壮大新兴产业。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和创新平台的溢出效应,实施新松机器人未来城、东软健康产业园、何氏眼科眼精准医疗小镇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8.7%、14.4%和15.3%。全市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25%,呈逐年增加趋势。
四是注重传统产业升级。着力推进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升级,提升全市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水平。
聚焦关键环节 狠抓改革落地王冰洋:作为国家确定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沈阳在深化改革方面进展如何?
彭肇文:在深化改革方面,一是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沈阳是全国首轮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近两年加大组织推进力度,全面完成国家授权的27项改革任务,复制推广两批共36条全国创新改革经验。同时,上报国家61条创新改革经验,去年有2条经验入选全国第二批推广清单,12项成果入选全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今年又有6条经验入选国家发改委第三批征求国家部委意见的清单,数量居8个试验区之首。
二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今年,沈阳被列为全国国企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企改革方面,以混改为突破口,引入战略投资者,东药集团混改经验在全省推广,沈鼓集团入选国家第四批混改试点,北方重工集团完成司法重整等,全市国有企业混改率由2016年的20%提高到60%。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副食集团、盛京能源等10户企业、15个经理层岗位面向全国公开选聘职业经理人,水务集团、基础产业、盛京能源、煤气公司4户企业4个岗位市场化选聘财务总监,70%的市属一级企业建立外部董事制度。
国资改革方面,主要是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国资运营平台,促进国有资本在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与城市发展相互融合。其中,金控集团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政府投资引导母基金,筹集资金16亿元参与东北制药定向增发、支持东软医疗上市、帮助蓝英自控大股东股权质押纾困等;城投集团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PPP项目基金,承接总规模111亿元的沈阳快速路PPP项目;产投集团参与设立中国航发燃气轮机公司;盛京资产联合社会资本设立首期20亿元的国企改革发展基金。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方面,驻沈央企、省属企业201个项目“三供一业”全部完成分离移交,249户“僵尸企业”处置全部完成、正开展“回头看”推进收尾工作。
三是推进开发区体制改革。向开发区下放审批权限34项,推进开发区扁平化管理,推行“管委会+平台公司”模式,实行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沈阳高新区、沈阳经开区、辉山经开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在全国排名实现了升级晋位。
四是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成立100亿元政府投资引导母基金,下设投资基金达到32只,投资企业64家;创新城建投融资模式,启动沈阳国际会展中心、奥体中心、盛京大剧院“三大馆”TOT项目。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成立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库,已有99家企业入库,11家已进入上市程序,全市上市企业达到44家。
改善营商环境 推一揽子方案王冰洋:东北的营商环境一直备受争议,沈阳有哪些提高营商环境的措施?
彭肇文:沈阳市累计出台100余个政策性制度性文件,形成了系统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体系。
第一,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是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近年来沈阳取消下放调整427项行政职权。二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线运行“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平台,监管协同、全程留痕、责任可溯。三是开展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审批时限从2017年底的90多个工作日压缩至目前的57个工作日以内。四是推进“一事一网一窗一次”改革,运行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12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五是实施“全市通办”试点,首批108个事项已经在56个社区试点运行。六是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削减审批要件60.2%,总体承诺办结时限压缩26.7%。
第二,深入整治突出问题。主要是:2017年主要围绕窗口单位服务质量差、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垄断性行业涉企服务效能低、企业正常跨区迁移难、政府和企业失信等5个问题开展专项整治,2018年增加中介服务机构和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两项内容,2019年又将企业配套不健全和跨区拉税源纳入专项整治范畴。解决拖欠企业工程款和招商承诺不兑现问题,把重塑政府诚信摆在突出位置,1-10月份政府拖欠企业款项已偿还99.2亿元、完成年计划84%。解决招商承诺不兑现问题70个。
第三,着力加强对企业服务。在市场准入方面,破除了企业跨区迁移的行政壁垒,1400余户企业完成跨区迁移;建立市区两级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累计清理存量政策2.48万个。在减税降费方面,今年上半年,为企业新增减免税收及附加77.8亿元,覆盖了所有行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20%降至16%,工伤保险费率由0.97%下降到0.77%,继续执行失业保险费率1%政策。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排查供电、供水、交通、燃气、通讯等配套问题320个,目前已经解决287个。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方面,设立奖励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增长36%。在深入企业解决诉求方面,开展“万人进万企”活动,累计受理企业有效诉求4609件,办结3753件。
为真正了解企业和群众对沈阳营商环境改善的真实感受,切实解决优化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相关部门组织发放“企业评、群众议”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沈阳营商环境满意度达到95%。在环球时报高峰论坛上,沈阳入选2019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
近日,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巡礼”采访团走进辽宁沈阳,证券时报社副总编辑王冰洋专访了辽宁证监局局长柳磊。
科创板来了,新机会来了王冰洋:辽宁今年上市和后备企业的大致情况如何?在推进企业科创板上市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成果?
柳磊:目前,辖区拟上市公司19家,其中芯源微电子12月4日申购、神工股份提交注册,1家在审,16家辅导备案。今年以来,新增9家辅导备案企业,辽宁辖区辅导备案企业家数呈逐步上升趋势。
辽宁科研基础良好,有一批科技型企业,科创板给辽宁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自科创板启动以来,辽宁证监局积极做好科创板试点相关准备工作。
一是支持辽宁省人民政府出台《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上市发展的意见》,地方政府加大对企业上市发展的扶持力度,其中,对在境内科创板首发上市的企业给予总额1500万元补助;对在境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首发上市的企业给予总额1000万元补助;对在境外交易所市场首发上市的企业给予一次性1000万元补助。
二是联合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深挖上市后备资源,深入开展调研,多方了解企业需求,筛选出优质公司建立后备资源库,对后备企业做到心中有数。加大对后备企业的培训力度,提供一对一的专业指导。加强辅导监管,提高申报质量。
三是动态跟踪企业上市进展,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持与服务。目前科创板上市成果喜人,已有1家公司正在发行,1家公司过会,另有多家科创板后备企业。
王冰洋:将辽宁的科技基础转化成产业优势,在这方面辽宁证监局还有哪些举措打通投融资渠道?
柳磊:辽宁证监局积极引导辖区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多层次融资渠道和多元化融资工具。例如,近年来,辽宁证监局联合辽宁省金融局、辽宁省科技厅等与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先后举办了6期辽宁省科技企业投融资常态化路演活动。每次投融资路演活动都有十数家科技企业参与,吸引了大批投资机构、证券公司参会。通过举办的多期投融资对接活动,辽宁省科技创新企业建立了良性的资本形成机制,多举措、多渠道为企业家找到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志同道合的投资伙伴。
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有妙招王冰洋:近年来,辽宁局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包括“保险+期货”试点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情况请介绍一下。
柳磊:辽宁是工业和农业大省,风险敞口时刻存在,一个波动就可能把企业、农民的利润全部吞噬,风险管理需求旺盛。比如玉米在国家放开保护价之后,价格曾经从2400多元/吨跌到1000多元/吨,如果没有风险对冲,对农户来说很难承受。
我们很早就意识到风险管理对于辽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由期货公司通过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开发风险管理工具来进行风险管理。
比如说“保险+期货”这样的模式,从农产品入手,通过保险这样大家容易接受的金融产品,让农户在种粮时即可锁定利润,保险公司再通过专业机构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 早在2015年,新湖期货引入保险公司进行跨金融市场创新合作,成功签订第一单“保险+期货”试点协议,辽宁也成为全国“保险+期货”创新试点发源地。 经过几年的试点,辽宁辖区“保险+期货”试点品种逐年增多,涉及玉米、大豆、鸡蛋、指数等品种; 参与区域更加广泛,近50%的农业县至少参与过一次试点,盘山县还曾进行玉米品种的县域全覆盖试点; 试点模式更加全面,不仅有价格险,也有收入险、场外期权,并与基差收购、订单农业等结合,覆盖大商所“农民收入保障计划”的全部模式; 赔付金额也逐年增多,2018年度实现的理赔金额近2700万元,参与试点的农户和合作社实实在在获得了收益,全面提升了期货市场服务“三农”和支农惠农能力。 2019年,辖区有10个“农民收入保障计划”试点项目落地。 据了解,部分项目目前已经有了初步成果。 例如,弘业期货辽阳鸡蛋项目预计可赔付40万元,海通期货朝阳鸡蛋项目预计可赔付50万元,南华期货朝阳猪饲料成本指数项目预计可赔付20万元。从多年的试点效果看,“保险+期货”试点的影响力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合作社和农户认同并接受了利用期货市场规避价格波动风险这一创新方式,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其他方面,比如说辽宁是我国铁矿石、铁、钢材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螺纹钢期货的第一笔交易、第一笔交割、以及第一笔期货转现货都发生在辽宁。此外,期货交割库亦发挥着集聚作用,有利于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以白糖为例,辽宁本不产糖,依托营口白糖交割仓库,培育出年销售量八、九十万吨的大型制糖企业,形成了白糖集散中心,营口白糖交割库的交割量连续5年全国排名第一。
金融助力辽宁经济转型王冰洋:就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辽宁证监局有哪些措施?
柳磊:上市公司是辽宁企业的优秀代表,也是辽宁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柱力量。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升到了政治高度,易会满主席在中国上市公司年会上的讲话也多次提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离不开各项工作的协同推进,我们在这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解内忧。采取多种手段积极化解股票质押等风险,为上市公司发展解除内忧,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强监管。坚持以信息披露监管为核心,加大对公司的监管力度及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在存量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已上市公司的质量。
三是搭平台。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协会的自律管理职能,以协会为平台传达监管理念,以协会为依托规范上市公司治理。强化会员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会员间的业务合作,以先进为标杆,以先进带后进,为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王冰洋: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比重较大,如何利用资本市场深化国企改革?
柳磊: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助力国有企业改革,主要从内、外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唤醒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国企改革。用资本市场的开放和透明,促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完善法人治理机制,推动国有出资人加快理顺投资关系,助推国有企业体制机制的转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另一方面,用“腾笼换鸟”的模式推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东北制药为例,民营企业方大集团通过定向增发成为第一大股东,国有资本退居第二大股东。民营资本、国有资本、社会资本三方出资人,通过上市公司的“三会”行使权力,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东北制药通过真“混”真“改”的方式重新焕发生机。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了18.66%。为辽宁国企混改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风险防范:“能提前一分,就不推后一秒”王冰洋:在防范化解资本市场风险方面,辽宁局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柳磊:辽宁证监局把维护资本市场安全稳定作为头等大事,针对辖区风险,科学研判,尽早发现,有效化解,坚决打好防范和化解金融重大风险攻坚战。风险处置一定要快,不能任之扩散、传导。这就好比被毒蛇咬了,不能抱侥幸心理,能提前一分钟处置,就坚决不推后一秒再行动。
一是提前研判风险。二是提早发现风险。三是有效处置风险。在证监会的指导下,在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充分考虑各方利益,找准病因,“一司一策”对症下药,出手及时有力,着力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在化解股票质押风险,辽宁有几个典型案例。一是大力推动地方政府参与股票质押风险的化解。例如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蓝英装备以场外质押融资置换即将到期的场内质押融资,以时间换空间,最终大股东通过其他渠道筹集资金,化解了股票质押风险。二是科隆精化实际控制人出让部分股权,化解股票质押风险,受让方国资平台将持有的股份委托给证券机构的资管产品,优化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机制,同时开辟了便捷的退出通道。
“沈阳的金融业发展,要学习借鉴德日产业金融模式,而不是英美贸易金融模式。国家要发展实体经济,核心是工业,同时要跟进发展金融业,让两者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沈阳要走的是这个路子。”
近日,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巡礼”采访团走进沈阳,证券时报社副总编辑王冰洋专访沈阳市金融发展局局长项洪峰,听他讲述这座老工业城市的金融复兴之路。
证券时报社副总编辑王冰洋(右)专访沈阳市金融发展局局长项洪峰(左)刘宇平/摄
王冰洋:沈阳市金融业总体发展和运行情况如何?呈现哪些特点?
项洪峰:自从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沈阳金融业奋起直追,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发展壮大。2006年,辽宁省委决定沈阳要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2013年,沈阳获得国家优化金融生态改革试验“先行先试权”;2016年,沈阳入选全国八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确定了金融业产业金融和对外开放两个改革创新方向。沈阳市当前金融业总体发展运行情况良好,呈现出领先于宏观经济与持续增长的发展势头。
一是金融地位稳步上升。金融组织体系日益完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全市持牌金融机构达到618家,金融资产总规模达到2.82万亿元。民营银行、民营保险、金融租赁、消费金融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陆续设立,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全部进驻。新增贷款连续7年超过千亿元,存贷款、保费收入和证券交易规模始终位居东北首位。截至今年三季度,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实现415.39亿元,同比增速7.5%,GDP占比8.8%,税收收入占比8.9%。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沈阳金融业对GDP贡献度排名第二。
二是改革创新不断深入。成为继上海、深圳和苏州后,全国第四个打通跨境融资通道的城市。3年来,累计实现外债融资38.8亿元。综合融资成本上,美元综合年化利率低于3.5%、欧元综合年化利率2.5%。
三是金融生态不断改善。企业在银行开户时间由10天缩短到3天;3年来,政府综合债务率累计下降了7个百分点,市属国企负债率累计下降了8.7个百分点。对重点企业、重点机构通过债转股、司法重整逐一化解,地方风险已基本出清,没有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本地企业恢复上市发展势头,8家企业进入上市程序(其中5家报辅、3家报会)。芯源微电子成为辽宁首家科创板过会企业。预计未来3年每年会有3家左右的企业上市,将新增10家上市公司,形成代表国之重器的新的“沈阳板块”。
沈阳金融业走的是产业金融的路线。借鉴的目标,西方是德国,东方是日本。
在德国,每一家核心的工业企业背后,都有一个长期的银行伙伴,而且是综合金融银行,兼有保险、证券、基金各种业务,来解决工业企业的问题。在日本是建立财团,工业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通过互相参股、会议决策、联合行动等方式共同应对市场挑战,而其背后是对应的金融机构的强力支持。
那么前端表现是啥?表现为在国际市场上,这个国家出面竞争的是工业品,这就是德日模式的特点,实体经济第一,金融也非常重要,两者之间密切关联。而英美模式的特点是金融第一,参与国际竞争的是资本品(债券和股票)。沈阳探索的路子是学习德日模式。选择这条路,沈阳有独特的基础条件。
辽宁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走在全国前面,14个地市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都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而且每一个地市有一家城商行。依托于本市银行,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本市的特色产业,各产业再按照产业链集中布局。在这个方面,沈阳已先行一步,政府在重点工业园区设立股权基金和债权基金,针对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上下游企业给予“股权+债权”多种形式的融资扶持。特别是在抗击经济下行和金融市场波动过程中,政府引导金融企业将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具体贯彻落实到创新金融工具、金融产品上,产业与金融已经建立起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王冰洋:沈阳市在推进企业上市方面作了哪些工作?还有哪些亟待完善的环节?
项洪峰:一是加大政策奖补。境内上市奖励400万元,而且从股改开始,分报辅、过会、正式IPO几个阶段补贴到位,确保及时补偿企业上市成本。
二是强化业务培训。近千户企业参与了资本市场专项培训和“走进交易所”和“投融资对接”等活动,使企业熟悉资本运作,掌握企业上市条件和程序。
三是完善“绿色通道”服务机制。市政府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应企业要求不定期召开会议,“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及时研究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目前全市有1298家企业在辽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及展示,54家企业在全国股权市场—北京新三板挂牌。经过遴选,上市企业后备库入库企业达到99家,其中,市级库43家(入库标准:连续2年累计利润3000万元以上),区县级库56家(入库标准:连续2年累计利润500至3000万元),企业上市梯队已经形成。
至于亟待完善的环节,主要是股权投资资金对接上,外来市场资金投资沈阳企业时,还缺乏可信任的当地伙伴,信息还不透明。今年3月28日,我们筹建盛京基金小镇作为股权基金的集聚区。半年多过去,已聚集基金管理人28家,发行产品57只,管理规模60亿元。目前,市政府正在筹设资本市场增信基金,与市场资金进行伙伴投资,“同进同出”,解决市场资金缺乏政府伙伴,“不敢投”的问题。增信基金计划总规模3亿元,分3年投入,首期规模1亿元,争取年底前启动。投资的对象主要包括辽宁股权交易中心、“新三板”和上市后备企业库企业,重点是上市后备企业库企业,兼顾“投早投小”,形成阶梯性投资。
实体企业之需 金融创新回应王冰洋:中小企业融资难是普遍难题,在这方面,沈阳有什么创新之处吗?
项洪峰:从市场角度出发,引导融资成本下行是沈阳打造金融中心的核心着力方向。在去杠杆过程中,2017年10月金融市场出现抽贷潮,企业转贷难问题最为突出。沈阳市创新设立“应急转贷基金”,市财政出资1.5亿,国企投入2亿,获得银行专项授信3.7亿,形成了7.2亿规模的资金池。重点针对产值在亿元以上的140户工业企业和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64户工业企业提供转贷服务。当时市场上转贷拆借资金成本3‰/日以上,政府转贷基金设置了0.5‰/日这样一个低计费标准,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企业转贷成本。截至目前,应急转贷资金运行2年,累计投放567笔,投放金额662.57亿元,救助企业115家(其中国企25家、民企90家)。按照财政初始投入1.5亿计算,形成了一个高倍率的杠杆。在信贷市场紧缩,以担保为代表的信用扩张工具基本失效的情况下,应急转贷这一信用连接工具成为最有效的政策工具,极好地发挥了稳贷功能。这115家企业都是工业企业,我们救助了这些企业,也就是保住了沈阳的工业基础。在政府转贷基金运作成功后,市工商联组织成立民资转贷基金。目前,已投放53笔,投放资金3.65亿元,援助企业80家。沈阳市场转贷资金成本已由之前3‰/日-4‰/日下降到1.5‰/日-2‰/日,削减了一半。
二是启动地方企业征信系统建设。目前征信平台软件系统已正式上线运行,正在深入推进数据源整合。我们同步建立了配套的信保基金,为银行利用征信数据发放信用贷款提供风险补偿。建设征信系统是解决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根本出路,可以确保资金高效率流向需求企业,建设更加适合实体企业生存发展的信用环境。
王冰洋:在助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你们做了哪些工作?
项洪峰:沈阳干的并不多,但我们干的都是实事,我们一口一口啃下来的都是冰铁一样的硬骨头。
一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民营企业家公开承诺两年内偿还市区两级拖欠民企债务(合计106.33亿元),今年1-10月市区两级财政已清理偿还民企欠款60.09亿元,进度56.5%,超过时序进度。
二是金融局不开务虚会,而是实打实带着金融机构深入企业,“一企一策”解决企业流动性问题。2017年救助企业17户,2018年救助企业6户,今年又救助企业21户,累计救助企业44户,解决企业流动性资金154亿元。
王冰洋: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沈阳这几年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项洪峰:两年多来,我市三次遭遇系统性金融风险,通过采取得力措施,均得到了妥善化解。
一是2017年7月-10月在辉山乳业风险处置过程中,我们利用财务封闭方式稳定住企业生产、保全了企业资产价值,过程中涉及两家在港上市银行,采取贷款转让方式,切断风险传染通道,排除了系统性风险。
二是去年11月至今年4月,在网信证券风险处置过程中,我们果断提前出售未到期的存量债券128.1亿元,解除了可能引发银行间债券市场价格下跌的系统性风险。
三是今年5月27日—7月12日盛京银行受到舆情影响,导致同业紧缩,短期内出现资金缺口。地方政府在稳定财政存款的基础上协调大股东调度资金增加存款,银行把优质信贷资产质押给同业获得融资。在地方充分自救基础上,央行在关键时期提供了必要的30天流动性借贷便利支持。上下一心,合力攻坚,及时回补了资金缺口,渡过了流动性危机。另一方面,央行及时公开发声,切断了舆情风险传播蔓延渠道,排除了风险向企业和居民传导的系统性风险。
我们用自己的担当作为,及时封堵、切断、处置了数家重点企业、重点机构的金融风险,在沈阳没有发生一起影响金融市场稳定的爆雷事件,客观上构建了一个“安全区”小环境。2018年6月、11月和2019年一季度,沈阳市本外币存款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市场资金处于合理充裕水平。
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沈阳建设东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沈阳将以产业金融改革创新为中心,全面深化国家优化金融生态改革试验,加快建设东北地区金融中心,不断完善资金进出的枢纽功能。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 “在看” 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