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结构》


《宇宙的结构》_第1张图片

1、这本书讲了什么,用最简单的话概括,及其主旨。

关于相对论、量子物理、时间、空间、宇宙、弦理论。

2、关键词收集

空间:绝对空间(空间实体)、相对空间(对比)

狭义相对论时间与空间相互转换,合速度等于光速(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不能超光速运动,此处指的是绝对速度,包括宇宙的膨胀速度的话可以超过光速,这就是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

广义相对论质量、能量导致空间的弯曲,形成引力(引力波:空间结构的波纹)

超弦理论粒子是不同振动模式的弦组成。

时间的非共时性:走近,相对速度(人速+光速)增加,光比原来的快到眼睛,本来看到100年前的事物,现在看到90年前的事物。走远,相对速度减小,本来看到100年前的事物,现在看到110年前的事物。

时间的方向性:时间反演性(正方向与反方向相同)、低熵(实现方式、混乱程度、无序度量)到高熵——①高低高:统计涨落(宇宙是高熵的某次随机涨落)②低高:大爆炸理论(宇宙的起源必然高度有序)

暴涨宇宙学:希格斯场处于中心凸起——暴涨子场——暴涨——减速膨胀(引力大于暗能量斥力)——加速膨胀(斥力大于引力,由于距离远导致引力下降)

4、疑问解答

这本书的问题就是我对宇宙的疑惑。任何一个问题都很难,但值得思考,虽然可能我永远不知道答案。

组成宇宙的能量来自何处?

空间的边界以外是什么?(二维圆环……)

5、收获

看这样的书,只能一知半解,不能完全掌握,当然了,我又不是物理专业。看的很辛苦,又看不懂,那还要看吗?非也。看完,了解到那些概念,哪怕不能完全懂(有的科普书就比较亲民,理解无压力),也是对这个世界的一种新认识,看科幻小说时也用得着。如果说《量子力学史话》启蒙了我的量子观念,那么这本《宇宙的结构》就启蒙了我对宇宙的基本概念,同时对相对论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时间非共时性的奇妙之处。总之,读了便有印象,思考问题的方式角度也会有更多可能。未来,这类物理科普书还是要看的。

有一些比较有趣的思考:

作者把绝对时空比作切片面包,时间、距离构成了面包的主体,相对速度则是切的方法。即使是在最平常的生活中,每个人眼中的世界——就是每个人眼中的切片,都是不同的,这种奇妙的偏差与难以感受他人之感受的疏离有着异曲同工。

在看《量子物理史话》时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你没看月亮,月亮就不在了吗?作者给出了一个答案——只有月亮在你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

量子的迟延实验也许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过去一点也没变,只是现在的结果影响了你对过去的看法。我在《人类简史》里看到了类似的话,也可以用来否认历史的必然,确实是很神奇的一点。

数据表示,宇宙要提供这样一个膨胀速度,需要100%的能量,发光物质占5%,暗物质占25%,余下都是未知的物质。未知的物质是什么?这已经完全超出人类的想象力了。

感觉都可以做科幻小说的设定呢。

6、句子

世界是由原子组成的,对称性是宇宙规律的基础。

你可能感兴趣的:(《宇宙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