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同时被誉为“启蒙中国现代管理第一人”,可见影响至深至远。那么何谓“管理者”呢?我们首先要弄明白这个词,在通俗意义上我们将之理解为有权势者、一个组织或团队的领袖,如此理解也算正确,但相较于书中的定义,未免狭隘了许多,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中,“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由于其职位和知识,“管理者”还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如依此理解开去,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我在“管理者”的行列了么?我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么?如果是,那么恭喜你,如果不是又当怎么办?我想大多数人都会琢磨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管理者,如果你已经是管理者,那么想必已经在考虑“卓有成效”的问题了。
    首先我们看一下“管理者”的关键词:有效性。当下我们职场关键词中最为频繁的,我想应该当属“效率”二字,那么什么是效率呢?效率就是“把事情做对(to do things right)”的能力,而不是“做对的事情(to get the right things done)”的能力 ,那么所谓“有效性”,就是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结果的一种手段,这两个关键词用来描述“管理者”我想应该最贴切了,同样也是检验考核“管理者”的KPI。
    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管理者即是中流柱石也是最大财富,影响着企业的日常运营、战略决策、营销成果,或者说对于企业的兴衰成败我们管理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这一层意义上讲,作为管理者必须做到“卓有成效”。现在我们探讨第二个疑问:卓有成效可以学会吗?如果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善于集中精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first things first),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done one thing at a time)”。
    成长是 刻意的,学习也是 刻意的。我们要学习做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更要学习如何才能让管理“卓有成效”,拒绝平庸、抵制低效应该成为所有管理者的“戒条”,管理者能否做到卓有成效不是天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同样也不是什么天才,只要管理者遵循科学的实践,卓有成效是完全可以学会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卓有成效”呢?书中给了我们五项建议:
          Ø 记录并分析时间的使用情况
          Ø 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
          Ø 充分发挥别人的长处
          Ø 要事优先
          Ø 有效决策
    关于时间管理的方法,我们都有自己的见解,每个人的时间利用皆不能一概而论,如何才能有效管理时间呢?俗语有云: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此话诚然不假,但作为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要让时间“有效”利用。首先我们把自己每天的时间做一个分析,将睡觉吃饭等固定的时间排除在外,看看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有多少,然后 把这些零碎的时间集中成整段来利用,就像读书时复习功课,与其上午用1小时,晚上用1小时复习数学,不如腾出2个小时来集中复习数学更有效果。“充分发挥别人的长处”和“要事优先”比较容易理解,“把目光集中在贡献上”对我的触动最大,一直以来我们重视的都是勤奋和努力的过程,而忽视了结果,尽管我们在工作当中都在有意识的强调“结果导向”,但往往被演绎成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式的“无效结果”,而不是有效结果即贡献。
    关于“贡献”的理解,我们必须把它还原到组织环境中去理解,缺少了团队组织的土壤,再大的贡献都变得苍白无力,所以在不同的场合贡献的意义也变的不一样,所以在管理者的承诺(承诺目标、承诺合作、承诺措施)中还必须增加一条“承诺贡献”,当我们面对一个团队的时候,我们要时时追问“我能做出什么贡献”,提出这个问题的同时,既检验了我们的工作成果,同时也可挖掘工作中尚未发挥的潜力。
    书中写道:对贡献的承诺,也就是对有效性的承诺。没有这项承诺,管理者就等于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这必将有损于其服务的组织,也必将有损与其共事的同事。由此可见作为一个合格(注意,这里合格,不是有效)的管理者,应该首先把工作的焦点放在贡献上,我们在追问“我能做出什么贡献”之余,不妨再问一下“我的团队做了什么贡献”。
    管理类的书籍我很少翻读,只是公司老板做培训时每每提及彼得·德鲁克的大名,彼得·德鲁克先生的名言警句也常被引用,所以我趁着放假,便买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在家习读,目的也极其单纯,就是想努力学习成为一个靠谱的管理者,但如何去做却无人领路,但当我在这冬夜反复翻阅品读着书中的经典妙句时,我的目标也越加的清晰,彼得·德鲁克先生的话如果在寒夜中燃起的火把一般照亮了我,温暖了我。

 

     进入12月份后就一直在着手筹备年会事宜,即便是在睡梦中也时时模拟现场的诸多环节,被大家戏谑为“年会综合症”。年会完毕后遂请假两日在家休息,偶的闲适,购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美-彼得·德鲁克著)在家习读,小有收获不敢藏私,录文于下,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