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差,试试深度学习吧

一、这样学习也许还不够

朋友张先生近期报了个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由于5月底要考试,时间紧,任务重,于是,下定决心要一次性通过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张先生,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照学习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始了他的学习之旅,为了便于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张先生通过网络课堂的方式,专门学习了思维导图这个据说是有效的学习工具,万事俱备之后,张先生按照当初制定的学习计划,信心满满的开始了他的学习之旅。

一周之后,张先生的士气明显不如当初,信心也大打折扣,究其原因,有下面几个情况:

1、学习计划的时间没有保障,有时候加个班了,聚个会了,当天的学习任务就拖延了,看着学习计划一天一天的没完成,当初的信心也逐渐被消磨殆尽。

2、就算是认真的学习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按照思维导图的方式,认真的做学习笔记,但是似乎思维导图在帮助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记忆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

3、虽然也按照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制定了相应的复习计划,但是总感觉学的那点东西不是自己的,好像跟自己没有太大关系,如果排除为了通过考试的目的之外。

以上的三种情况,从张先生的表情和情绪观察,已经足以摧毁他当初定下的务必要在五月份通过考试的决心和信心,而且,整个人似乎也因为这件事情,徒增了许多的烦恼。

二、学习烦恼的原因是什么?

从表面上看,张先生所遇到的三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想在职场提升自己能力的人大有人在,也有目标,比如通过某种考试,也有方法,比如思维导图,也愿意留出时间,比如一定时期内推掉一些不必要的社交活动,但是,学习的问题仍然会存在。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些大咖或牛人,工作上的事情并不比我们少,需要处理的家务也不亚于我们,但是,却仍然能够以惊人的速度扩充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在约定的时间之内一个又一个的实现自己的制定的成长目标。

这,究竟是因为什么?从表现上看,是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的差异,从根本上看,则是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的问题。

三、学习理念、方法有多重要?

如果你读过《刻意练习》、《学习之道》、《异类》等有关如何学习材料,几乎自己都能归纳出一个结论:在国际象棋、体育竞技等领域,与成长速度密切关联的、最重要的一个变量就是学习或练习理念或方法。

固然有人质疑一万小时定律的学习或练习的观点,认为这一万小时的学习或练习仅仅适用于体育、象棋等几个领域,但是,当你翻翻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传记或者看看李小龙先生的经历,依然不难发现,人与人在内在成长方面的差异,依然是学习或练习的理念或方法。

所以,李先生的所面临的三种窘境,其背后核心的问题,应该是学习理念或学习方法的问题。

四、成人应如何高效学习呢?

关于成人高效学习的理论,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国外的研究成果已经硕果累累,如果试图纲举目张的话,从深度学习这个概念开始,也不啻为一个好的突破口。

1、什么是深度学习?

从百度百科等搜出来的定义让人捉摸不透,但总而言之,有以下两个内容:

(1)深度学习源于人工神经网络,2006年由Hinton等提出。

(2)深度学习是通过组合低层次的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表示属性类别或特征。

(3)深度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学习者自己在主动性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将新旧知识在交织中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体系,构建自身知识结构的学习过程。

深度学习这个概念,从某一定程度上而言,无非是成人学习五大公理延伸的一种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在《成人学习应知的五大学习公理》一文中,明确了自我导向、内在驱动、关联经验、强调实践、聚焦问题解决等五大学习公理,同样也是深度学习背后的学习原理,比如深度学习中的自我设定学习目标、主动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结构、以及强调练习在学习中的价值等等,都是成人学习五大学习公理的另一种形式的体验而已。

如果从深度学习的概念、深度学习的原理仍然不能理解深度学习,建议接着从“如何进行深度学习”继续加深理解。

五、成人如何进行深度学习?

我本人学习深度学习的基本内容来源于《深度学习的艺术》,但在深度学习的流程方面,我结合《学习之道》、《刻意练习》等有关学习或练习的经典书籍的核心内容,对其进行了修订,修订之前的深度学习流程包括:提问-解码-操练-融合等四个环节,修订之后的深度学习流程包括:目的-解构-质疑-解码-操练-融合等六个环节,接下来从六环节深度学习流程加以介绍,仅供参考:

1、目的:

这里关于目的的定义,首先吸收五大学习公理中的“自我导向”“内在驱动”“强调实践”“聚焦问题解决”四个内容,将目的的设定仅限于以自我学习需求为导向的而设定的主动性目的,更准确的说,是设定了学习的方向或学习的目的,虽然不足以指导具体的学习活动,但基本上界定了自我学习的大致方向。

比如,我了解到经济学是一种更高级的思维方式,我期望学习经济学解决我在生活中或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虽然这是个大致方向,或者最终目的,但是,基本上是体现了“自我导向”和“内在驱动”,首先形成了学习的自我激励基础,而且在这个基础之上,通过“强调实践”和“聚焦问题解决”,能够形成持续性的自我反馈和自我激励机制,从而为有效促动了后期的自我学习的动力问题的解决。

2、解构:

所谓解构就是将目的变成具体的目标,然后指导自己制定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仍然以上面学习经济学知识的自主性目的为例,由于经济学知识是一个相当广泛的范畴,如果不对其进行解构,就会发现自己似乎快要在经济学知识的汪洋大海中淹死了。

所以就需要查询有关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不断的将其层级解构,直到能够将其分解为具体的目标为止,比如我按照查询的结果,将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然后再讲微观经济学进行解构,直到在解构的知识点上能够找到自己所设定的主动性的学习目的为止。

3、质疑:

质疑就是针对解构之后的知识点,找到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联系,可以从以下四个问题出发:

(1)针对我的学习目标,我已经具备的知识点是什么?列出来

(2)针对我的学习目标,我能从学习材料中学到那些新的知识,列出来

(3)针对我的学习目标,新旧知识如何在关系或冲突中完善已有知识结构

(4)针对我的学习目标,还需要我吸收哪些方面未知的知识才能让结构更牢固

在质疑这个环节,主要体现五大学习公理的“强调问题解决”“强调实践”两个方面。

有人质疑:没有见什么实践啊,别急,《刻意练习》中有句话:在大脑中过一遍和在实践中练一遍,对大脑学习的训练效果是一样的。

4、解码:

解码就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站在更高的角度,主动的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其目的是为了使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整合,将新知识整合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上去,也有可能将新旧知识解码到比原有知识体系更高的知识结构中去,简而言之,所谓解码,就是将新旧知识产生链接,创造出新的知识结构或更高层级的知识结构,这个环节正是深度学习的要点,具体方法有三个:

(1)不止要去寻找结论,还要去寻过程。

(2)不止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

(3)不止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举个例子,福尔克林学习写作方式比较奇葩:先找一些比较流行的、著名的文章,看完一遍,自己按照回忆写出来,然后对比自己所写和作者的不同,然后再写一遍,重点解决不同之处,比如他发现自己的用词太生硬,就想了个办法,写诗歌或散文,然后能够生动运用词汇的基础上,再去接着练习,后来,他就多了个文学家的名头。

5、操练:

研究证明,最能证明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做中学,而且是以把玩和体验的心态对待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领域,所以,读多少书不一定值得炫耀,而玩了多少书,才是学习的真正价值。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知识和知识关联,而反复练习,不仅能够让知识更有可能被调用,而且使某些知识能够自动化进行,那么如何操练呢:

(1)培养操练的意识,养成练习的习惯。

(2)掌握操练的方法:写作式操练、游戏式操练、设计式操练

(3)考虑影响设计方法的影响因素,持续学习,掌握掌控影响因素的知识。

6、融合:

知识之间的关联,可以是点与点之间的关联,可以是模型与模型之间的关联,也可以是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关联,而融合阶段更强调是模型与模型之间、结构与结构之间的更高层次的关联,比如跨学科之间的关联,具体方式包括迁移、印证、互补三种方式。

举个例子,知识按大类划分包括描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所谓程序性知识就是程序或流程,如果你掌握了学习英语的技巧,并达到了学习英语的目标,则你运用迁移去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有些学习方法自然而言的迁移到学习新语言的过程中,甚至不是学习语言,如学习自然科学的过程中,有些学习方法仍然是可以迁移的。

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应该能抓住机会思考所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创造知识之间的关联,甚至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从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路径、新方法,甚至为科学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

六、学习方法,适合者才是做好的

由于成人学习五大公理是成人学习的基础理论,所以,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别人的研究成果,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练习,不断的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才能最终形成最适合自己、让自己成长最快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在这条路上,我们都在路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差,试试深度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