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亚兹德的火神庙(Atashkadeh)里,燃烧着千年不熄的圣火,但其实,明教的来源摩尼教,与古老的琐罗亚斯德教并非等同的概念。所谓“明教圣火令”,更是小说家言。不过这并不影响有着武侠情结的人们,来这座沙漠中的老城寻找心目中的小昭。
波斯向来出美女,亚兹德也一样,然而我在这里我遇到的惟一一个小昭似的温柔女子,却是一个日本女孩。
不过无论是风土人情还是风景古迹,亚兹德都是个来了就让人不太想走的地方。
“小昭”们很彪悍
为了省下路上的时间,果断选了设拉子和亚兹德之间的夜班大巴。
半夜车才开,后面的座位坐了两个女孩,一直在不停地吃零食,然后放很大的声音听歌。后来她们总算安静了下来。半夜睡得矇矇眬眬时,忽然感觉座椅扶手那儿有东西,睁眼一看,是其中一个女孩脱掉了鞋只穿袜子的脚。
走到一半被司机叫醒,原来路过检查站,所有乘客都要从车上下来,大件行李都留在车上。检查似乎是针对行李的,可能怕藏毒,有警察牵了狗将车上车下都过了一遍。
然后继续睡,醒来时天都亮了。窗外一片空旷,清晨的天空是攻瑰红色的,霞光最灿烂的地方就是城市的方向,一眼望去没有什么高楼,最明显的是清真寺的穹顶。
亚兹德的客运站在很远的郊外,一座齐整的庭院,天井里还有个蓝色的水池。伊朗的一个特点,是无论车站无论大小,全都是干干净净的。
正在转着找洗手间时,有人拉了我一下。回头一看,正是车上后排座位的那个女孩,眨着大眼睛对我比划了一个睡觉的手势——我猜她是想问我是不是在找休息的地方,随后她又指了指旁边的一间屋子。车站里真有地方休息?我过去一看,原来是祈祷室……无言以对。
第二天临走时,也是在这座车站的候车室里,遇见了一个满身吉普赛女郎气息的穿红着绿的姑娘,坐在我旁边说了一堆话,看我完全没听懂,就从兜里掏出几张钞票,点了一遍,收回去,然后向我伸过空着的手掌,眼神挑衅……
意思表达不要太明显。周围的人一副看戏的样子,我咬了咬牙,鼓足勇气——继续摇头装不懂。女孩恼羞成怒地站了起来,对着我坐的椅子狠狠踢了一脚,愤愤不平地走了。
老城的免费早餐
同车到亚兹德的有两个日本人,像是一对小情侣,个子都不高,每人背着一个巨大的背包,风尘仆仆。和我一样,他们也准备在亚兹德停留一天,只不过之后我要去伊斯法罕,而他们想买第二天去马什哈德的车票。
一位当地的大叔主动帮他们买了票,然后自告奋勇,带我们去等去城区的公交车。
时间太早,首班车等了很久才到。大叔是本地一个学校的老师,一边陪我们等车,一边向我们介绍亚兹德的古迹。听我说想去寂静之塔,点头说那的确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亚兹德的公交车,外形和座椅都能让人想起80年代。大叔把我们送上车,又跟司机交代了一番才离开。我们没有公交卡,也不知票价多少,司机大手一挥表示“不用了”。
路上堵车(伊朗惯例),走走停停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是从一个终点坐到了另一端终点,那是城区的一个公交枢纽。乘客下完后,司机下车把我们送到了另一辆公交车上。
下车的地方在乔赫马克清真寺附近,太阳刚刚从三层的建筑上升起来。
日本情侣要去可汗旅店,同是穷游一拍即合,于是同行。早晨街上人特别少,路过一个卖馕的早点摊时,日本姑娘停下脚步,眼睛闪闪发亮地望着老板手里的馕。老板笑了笑,递过一大张给她,表示要送给我们。三个人纷纷用波斯语道谢(其实我只会你好谢谢再见这几个词),老板哈哈大笑。
可汗的庭院
老城区的街巷像迷宫一样,进去了就很难走出来,所幸去可汗旅店的一路上都有路标。
旅店的所在是一座老宅,院子里花木葱茏。旅店的形式有些像青旅,我们都直接选了6美刀一晚的宿舍。那是间很大的房间,摆着十几张单人床。一大早人不多,日本情侣放下东西就到院子里去了,和一个正在吃早餐的日本大叔“他乡遇故知”地聊得火热。屋里只剩下我和另一个日本女孩(为什么伊朗会有这么多日本游客?)。
女孩一直在哭,不好过问,只能低头默默收拾东西。收拾完之后,看看她的情绪也平复了一些,问了几句屋里设施的事,她很温柔地指点给我。这房间内有一间浴室,想去洗个澡发现门上的插销坏了,女孩表示,她可以帮我看着人。
坐在波斯榻上吃馕喝红茶的瘾,在设拉子已经用光了。住进这家老宅改的旅店后,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爬上屋顶,看看传说中亚兹德风塔林立的天际线——据说这是每位来这里的游客必不可少的项目,谁知直到第二天清晨才如愿。(其实第一天下午是收到过这样的邀约的,不过对方是一个小巷中偶遇的陌生男子而且热情实在太过,没敢贸然跟着他走)。
亚兹德的老城据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土砖的旁屋和那些光线昏暗的深巷,加上房顶一蓝到底的天空,都让人想起喀什的高台民居,惟一的不同,就是房顶上那些风塔。
那是人类用以抵挡沙漠的炎热的古老智慧。形态各异繁简不一的风塔,将高空中的风捕捉进来,引入室内,在冷水池中冷却,成了房间里古老的“空调”。在多莱特阿巴德花园那个有着超豪华风塔的房间里感受过,即使午后最热的时段,里面也是阵阵阴凉。
风塔带来的凉爽的风,和坎儿井清凉的水,沙漠中,这些最平凡之物也是花费无数巧思的来之不易。
“迷路”之旅
我的老城“迷路”之旅,从距离可汗旅店最近的一座圣陵开始。那是聚礼清真寺附近的一个不大的建筑,华丽的蓝色穹顶下,开着一扇简陋的绿色铁门,不少穿着chador的当地女人往这里来。
开始我以为这也是座清真寺,后来看了标牌又对照了地图,才知道是Sayyed Roknaddin的陵墓。
看我在门前探头探脑,一位面目慈祥的大妈把我带了进去。里面没有灯王墓那么华丽,人们也是围着中间一个装饰得金灿灿的东西(LP里说的zarih?)抚摸亲吻,很多人泪流满面。
大妈示意我也把手放上去(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随后她带着我来到一侧,遇到几个与她熟识的女人,大家都对着我笑,然后每人从兜里掏出一把炒豆子塞给我(还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所以最后出来时,装了满满两衣兜炒豆子。
那天上午一直在老城区的巷子里绕来绕去,没有具体的目的地,也就无所谓迷路。
从多莱特阿巴德花园出来后,终于有了个目的——火神庙,找来找去直到找人问路才知道自己这次迷路迷得有些严重了。
给我指路的是一对穿着时尚谈吐优雅的伊朗男女,他们是在我拿着地图在路口纠结时主动过来问要不要帮忙的。听我说要去火神庙,男孩看了下表说,那个地方还真是不远,但问题是快到关门的时间了,你步行过去可能来不及,最好打个车,价钱大概是……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忍不住多打量了他们几眼。
告辞之后,在路边拦了辆出租车。的哥是个几乎不会说英语的伊朗大叔,他是我在伊朗全境遇到的惟一一个没有要高价的出租车司机。
“Qin?”大叔问我。
我点头,大叔激动不已,指指我说“Qin”,又指指自己说“Iran”,最后拍拍胸脯说:“friend。”随后他又对我伸出大拇指,说:“秦,Good。阿麦立肯(American),No good。Very Very no good。”
生存与死亡
来到伊朗,对于琐罗亚兹德教的兴趣,其实比伊斯兰教还要大得多。
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中国称为“祆教”。至于摩尼教,是公元3世纪时由摩尼整合了祆教和基督教、佛教的一些思想创立的。传入中国后本土化了的摩尼教,才是明教。所以亚兹德,与小说中那个“明教总坛”其实相去甚远。
祆教尊奉惟一的神明阿胡拉马兹达,崇尚光明与洁净,但是“拜火教”这个称呼,恐怕并不会为教徒们所喜。虽然神庙中燃烧着不熄的圣火,但教徒们崇拜与供奉的并非火神,火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光明与洁净的象征。所以祆教的宗教场所Atashkadeh,英文名Fire Temple,中文译成“火神庙”似乎并不准确。为了方便,只好先这么叫了。
亚兹德的Atashkadeh位于城市边缘。院子不大,中间照例又是一个大水池(水也是祆教崇拜的元素之一)。小小一座神祠,在镜子似的水面上印下了完整的倒影。与其他宗教的寺庙比起来要简朴得多,却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洁净之感。祠内的陈设也特别简单,隔着一道玻璃墙,里面就是祠内供奉的圣火,据说已经燃烧了千年之久。
火神庙内还有一间陈列室,展出着一些祆教的介绍和相应的物品,旁边是个清幽的小院,绿树成荫。看到有人两位女士走了进去,也想跟着进去参观时,却被工作人员拦下了。他告诉我里面只有教徒们才可以进入。不过在参观完火神庙后试图寻找洗手间时,还是这个人大方地打开了院门,让我自己去里面找了。
眼看已是傍晚,以为没有时间再去城外的寂静之塔了(虽然游客中心的姑娘给我在地图上标出了公交换乘的路线,但我已没时间也没把握这样找过去)。谁知就在庙里偶遇了一位貌似是LP中有过推荐的导游(名片上这么写),通过他租了辆出租车得以匆匆前往,当然,代价是一笔不菲的车费(哭,又被坑了)。
寂静之塔(Towers of Silence),大致相当于藏族的“天葬台”,只是内涵与之并不相同。崇尚洁净的祆教徒认为,在人死后不久,邪灵就会入侵尸体,令尸体变得肮脏,肮脏的尸体火葬会污染火,土葬会污染土地,而无论火还是土,都是祆教崇拜的四大元素之一。为了清洁,尸体只好由专职人员送到山顶上不会触碰到这些元素的特殊场所“天葬”。
这个特殊的所在,就是寂静之塔。
亚兹德城外的寂静之塔共有两座,建在两座对立的山头上。的哥和我一起爬上其中一座山头,上来时不觉得多高,站在山顶才发现可以俯瞰亚兹德老城。暮色悄然降临,脚下的城市渐次亮起灯火,而山顶上则是属于死亡世界的寂静。
寂静之塔说是塔,其实是一圈砌成圆形的矮墙,一个小门,里面正中有一个坑,据说就是曾经放置尸体的地方。葬礼中,死者的亲属是不能进入塔内的,也不能触碰尸体。其实这种殡葬方式早已弃用许久了(因为鸟类少了?),如今的寂静之塔内空空如也,游客也能进去参观。
的哥试图给我讲解,无奈不太会说英语。塔内刚好有两个欧洲游客,带了导游过来,的哥和那位伊朗导游沟通,想让我也听一下他的讲解,导游无奈地表示自己说的也不是英语!这时还是两位游客热心地说,可以把他们听到的内容翻译给我……于是最后的结局是一个伊朗导游用意大利语讲给两个意大利游客听,然后这两个意大利人再翻译成英文说给一个中国人……
从寂静之塔回来,的哥又把我送到了乔赫马克清真寺的广场上,一路步行回可汗旅店。附近的小操场上,几个男孩在路灯下兴致勃勃地踢着足球。
在旁边的小卖部买了瓶可乐(没错,百事可乐,1000里亚尔,相当于2元人民币)。付钱时店主大叔看了眼我斜挎着的背包,跟我比划让我把它背好,然后学了声摩托车的声音,又做了一个抢包的动作,意思提醒我小心那些飞车党。
亚兹德其实是我在伊朗路过的民风最淳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