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考核孩子,更要考核家长,蒙林童军门槛有多高?

郭应寿说:“我们致力于打造中国少年黄埔,培养未来精英,高门槛是对每一个进入蒙林的孩子负责。”

创立蒙林童军之初,郭应寿(蒙林童军创始人)到美国游学参访,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学区房这个词是从美国来的。然而在美国,公办学校硬件没有差别,老师的工资也没有太大差别,但为什么会有学区房的差距?

这次参访解答了郭应寿的疑惑:学区房之所以昂贵,并不在于它配套的学校有多么好,而在于它“筛选”出了最优质的父母和家庭。

以硅谷中心的帕罗阿图市为例,该市独栋房价平均在300万美元以上,而和它只隔一条马路的东帕罗阿图,平均房价只有60-80万美元左右。

如此邻近的两个区,房价为何有着天壤之别?

那就是人不一样! 一边住着拉里·佩奇、扎克伯格,以及很多斯坦福教授,过去乔布斯也在那里,另一边是很多中低收入的墨西哥裔居民,包括不少非法移民。

在美国,能买得起高价学区房的家长,多数是社会精英。这些家长对孩子有非常高的要求,不仅限于学业,更是在做人。优秀家长的聚集,自然就聚集了优秀的孩子。

这让郭应寿意识到,要将蒙林童军打造成“中国少年黄埔”,要想培养未来精英,就必须要有“高门槛”。“高门槛”不是指费用高,而是在于对家长和孩子的高标准筛选,以精英带动精英,让蒙林童军成为精英资源共享平台。

不但考核孩子,更要考核家长,蒙林童军门槛有多高?_第1张图片

不是筛选家长,而是筛选价值观

每周五是蒙林童军的面试日,对预报名的孩子和家长进行面试。有趣的是,在蒙林的面试中,很多孩子顺利通过,反倒是家长没通过。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必有一个优秀的父母,反之亦然,每一个熊孩子背后,必有一个熊家长。“家校共育,是蒙林教育理念实施的重要前提,我们筛选的不是家长,而是价值观。” 郭应寿解释到,“如果价值观不一致,无论我们怎样努力都没用。”

在选择校外培训时,不乏家长认为,“我交了那么多钱,你们就该为我和孩子服务。” 家长认为作为消费方,自己就有很强的话语权。但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教育不是普通的消费品,更不是单纯用钱来衡量的消费品。

“这种家长即使交再多钱,我们也不会收”,在郭应寿看来,共同价值观是良好家校关系的基础,更是家校共育的重要前提。只有学校和家长之间形成了默契,孩子才能有一个可持续的良好成长环境。

不但考核孩子,更要考核家长,蒙林童军门槛有多高?_第2张图片

从价值观出发,蒙林童军对家长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维度:

1、要做个“正能量”家长

一个好的家长,首先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都应该是“正能量”。也就是说家长本身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可能对孩子的价值观有积极影响。

2、家长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现在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在蒙林看来,作为家长也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家长都能够把科技、艺术、体育等,作为自己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这种生活态度自然就会影响到孩子。

3、孩子一定要自己带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孩子。有时候,孩子只有周末才能有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

6~12岁是孩子个性、兴趣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父母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只有在和孩子的共同生活中,才能真正深入地了解孩子,进而尊重孩子个性并加以引导。

4、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我们常常发现,当孩子到小学后,有些家庭就会出现紧张的亲子关系。为什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长不懂得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进入小学后,家长与孩子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家长尊重、理解孩子在这个阶段可能发生的心理变化,亲子关系维护得好,那么其他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但如果这个阶段亲子关系没处理好,就很糟糕了。

不但考核孩子,更要考核家长,蒙林童军门槛有多高?_第3张图片

寻找孩子的天赋

“酒瓶里有一根筷子,在不接触瓶子的情况下,怎么把筷子取出来?”三位蒙林童军导师一字排开,其中一位向面试的孩子提出了问题。

孩子一愣,吞吞吐吐地说,“如果……是木筷子,可以……拿一根针……扎在上面,再……再用吸铁石吸……住针。”这个孩子叫刘毅,是当天面试的第7个孩子。刘毅很意外,导师们并有因为他说话不流利,而打断他,反倒是耐心听完,满意点点头。

蒙林童军的面试一共有24道题,都是依据八大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设置的。比如刘毅回答的这个问题,考核的就是八大智能中的逻辑数理智能。

每一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的答案,蒙林的导师们会根据孩子回答,做一个简单的智能评估。如果孩子顺利成为蒙林童军成员,那么,这份评估报告,将为孩子的课程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专注教育研究近10年,郭应寿深知传统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标准化。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对于未来更是缺乏自我规划。这也是他创办蒙林的初衷:为孩子们提供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让他们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兴趣,设立自己的目标。

“在学校里,是老师把菜买好,把饭做好喂给学生吃。而在蒙林,是学生发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然后自己种菜,自己做菜,自己吃,完全释放孩子的个性和天性。”

蒙林童军的 “儿童精英计划”招募发起不到两周,咨询报名的家庭已经超过了500组。截止目前,通过考核、成功报名的孩子不到50个,通过率不到10%。

有家长表示不理解,“送上门的钱都不都,不知道怎么想的。”

对此,郭应寿这样回答,“如果家长给钱我们就收,那蒙林该普通成什么样子。高门槛是对每一个进入蒙林的孩子负责。”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但考核孩子,更要考核家长,蒙林童军门槛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