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去杠杆的推进,“债转股”一直被提及,但整体推进速度较缓慢。在央行定向降准资金用于支持“债转股”的推动下,后期“债转股”有望出现加速,值得关注。
定向降准支持“债转股”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解释,今年以来,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签约金额和资金到位进展比较缓慢,考虑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的主力军,可通过定向降准释放一定数量成本适当的长期资金,形成正向激励,提高其实施“债转股”的能力,加快已签约“债转股”项目落地。
央行负责人还强调,人民银行鼓励17家大中型商业银行使用定向降准资金,支持充分体现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的“债转股”项目,需要注意五方面内容。
一是实施主体在“债转股”项目中应当实现真正的股权性质投入,而不是仍然以获取固定收益为目的的“债转债”,也就是说,不支持“名股实债”的项目。
二是鼓励相关银行和实施主体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撬动社会资金参与“债转股”项目。
三是“债转股”有关股份以及相关债务减记要严格遵循市场化定价,按照法律法规,由项目相关参与方协商确定。
四是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开展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相关实施主体应真正参与“债转股”后企业的公司治理,促进其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同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五是实施“债转股”项目应当有利于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恢复企业发展动能,不支持“僵尸企业”“债转股”。
“债转股”推进缓慢
“债转股”是国有企业去杠杆的重要途径。专业人士表示,目前仍有一些问题待突破:一是商业银行的业绩考核机制,要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债转股”;二是提高企业参与“债转股”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已经签订“债转股”的企业,要尽快推进“债转股”的最终落地。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曾表示,作为中国经济去杠杆的重要利器之一,市场化“债转股”虽然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但由于机制设计不够细腻,导致落地过程面临较大困难。“事实上,转股累积优先股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既可有效防止企业逃废债,规避银行让僵尸企业转股的道德风险,又解决企业暂时困难的付息压力。真正达到‘救急不救僵’的效果。”
“债转股”签约多落地少
证券日报报道,今年以来,市场化“债转股”政策持续加码,不断拓宽“债转股”项目资金来源,疏解“债转股”落地难问题。
中国建设银行旗下“债转股”实施机构,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谢海玉表示,截至5月底,我们累计与49家企业签订了总额约6400亿元的框架协议,其中对18家客户落地资金约1100亿元。
按照建行数据并结合公开披露信息,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债转股”项目签约金额共计约1.6万亿元,落地金额共计约2300亿元。
谢海玉介绍,目前市场化“债转股”以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类产业为主,客户选择坚持龙头策略,按照价值投资的原则优中选优。目前煤炭行业聚焦产量全国前10客户,钢铁行业重点选择产能和效益全国前5客户,有色行业签约锡、镍、钼、钛等产量全国第一客户。通过聚焦于行业地位突出的龙头企业,建行的市场化“债转股”形成了较强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债转股”上,除了央企和实力较强的地方国企一直走在前面外,经济较弱的地方企业也有了一定的进展。6月20日,中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与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市场化“债转股”协议,标志着青海省内首单市场化“债转股”业务成功落地,成为青海省政府、中国银行、国家电投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决策部署,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重大项目。其中中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直接投资10亿元,该业务的落地标志着该省在释放市场潜力、落实国家“债转股”政策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债转股”分化较大
Wind统计显示,以今年公告的企业来看(可能会有遗漏),金融机构引领的“债转股”基本都在国企上,而且规模庞大。如年初中船集团下的上市公司中国船舶和中船防务合计实施102亿的“债转股”,为子公司大幅降低了负债;随后中国铝业、中国中铁等“债转股”项目也都超过了100亿,而民企超过100亿的项目仅有永泰能源一家。
此外还有一些几千万至数亿,规模较小的“债转股”,多数出现在上市公司对旗下的子公司实行的“债转股”,和上述金融机构引领的“债转股”并不能完全等同。
可见在“债转股”项目上,分化十分明显。大型金融机构参与的多数是国企项目,规模庞大,切实为企业大幅减少了负债,降低了财务支出等。而民企的“债转股”项目参与资本有限,规模也不大,甚至不少还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债转股”,降低负债效果十分有限,值得留意。
来源:WIND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