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药 - PCP M5教练心理学 番外篇

五月初某个晚上,在苏州西园寺的潮湿的地下室的上下铺的下床上,耳边是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却内心宁静,没有烦躁。在那一刻,在西园寺数个这样的潮湿的地下一层的宿舍之中,无论是格调品牌的领导者,还是百亿企业的掌舵人,都褪去了平时披在身上的“衣裳”,把自己交给了西园寺,去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寺不是寺,寺是学校。既可以教化,也可以静心。在行禅、听经、共读、静修之中,对“佛法僧”的认识变得立体,没有了之前的单一维度,期间带来的启发,和很多事情串起来了。(有点乔布斯Connect the dots, follow your heart的意味。总觉得这句话充满了禅宗味。)

比如,利他之心,为“悲智双运”中的“悲”的核心;智慧,也是S.O.S(我与我、我与他人、我与这个世界的关系)的指引;提倡人人都要做CEO,Clean(心情)Empty(成见)Open(心态和眼界);三进修学中的“理解-接受-运用”正向小循环……

这又和我所在学的PCP中的教练之道术器中很多点有相似之处。自觉觉他,就是SOS的最高纲领,CEO和强调教练的“中立/投入倾听/共情”又何其相似。

想到这点的时候没有觉得有生硬的牵扯或者强制关联。在M5教练心理学课堂之上,听到House老师提到“济群法师”、听到吴导提到“西园寺”,就是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也激活了西园寺短短两天却悠长如酽茶的记忆。

渊博的House老师,不仅仅在各心理学派中畅游,也时而迈上灯塔去看有神论与无神论的边界,他信手拈来的概念、观点、看法、阐释,如一波接一波的潮水涌向沙滩边的我,潮水中还有灵动的鱼,比如提及西园寺;也有犀利的贝,比如讲到佛教是药。

这句话于我而言是新的认知视角。House老师讲到两本书,一本《楞严经》,阐述身心的关系;一本《金刚经》,金刚,能断万物而不被万物锁断,斩断万千烦恼。佛讲修行,修掉恐惧,修掉烦恼,在这同时也修掉了欲望。House老师从“药”的定位,看到当你于无所适从之时,于绝境和绝地之时,走入佛教,可以绝处逢生,可以绝地反弹,在修掉恐惧和烦恼的同时,是药三分毒,也修掉了欲望。

这当然并不是坏事,如果你本身求修行,追求大爱,如常所愿(我的理解,很多信仰佛教的人,并不是一定要成佛,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如果还有对世俗的留念,那可能没有那么的纯粹,而且是否会带有一丝心不甘。

这是对“佛教是药”的理解。

或许,如九型人格课堂上提醒的,不要急着挂标签。保持好奇心。

嗯。

备注:这次M5只完成了50%,听说今天晚上的精神分析发展流派的“空椅子”很精彩,错过,忍不住问同组的伙伴,她告诉我 “补课的时候全情投入,就有体验了”。好的。

佛教是药 - PCP M5教练心理学 番外篇_第1张图片
济群法师书法 & 西园寺大门"莫向外求"

附录:The first story is about connecting the dots.

Of course, it was impossible to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when you werein college, but it was very, very clear looking backwards 10 years later. Again,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whatever--because believing that the dots will connect down the road will giveyou the confidence to follow your heart, even when it leads you off thewell-worn path, and that will make all the difference.

你可能感兴趣的:(佛教是药 - PCP M5教练心理学 番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