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印象

香港印象_第1张图片
By BP女王

对于香港的第一次印象,已经记不清了。不知是搞笑的周星驰,还是《戏说乾隆》里帅气的郑少秋或是《鉴证实录》里的陈慧珊。亦或是某一段粤语某一张图片某一句歌词。

我记得97年香港回归,紫荆花区旗冉冉升起;还有那首传遍大江南北的《东方之珠》。

我记得大学的某天晚上,在网吧一边和当时的男朋友视频聊天,一边耳边循环播放了无数遍的《下一站天后》,一个晚上学会了这首粤语歌。后来第一次去香港,我特地去走了百德新街,去逛了时代广场。

再过了些时候读张爱玲,原来她也和香港有很深的缘分。甚至有人说,是香港打造了张爱玲,张爱玲的小说也反映了香港。仍然记得她那些经典的文字: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 ;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

大学快毕业时去广州实习,呆了几个月,后来就能听懂粤语了。

大学毕业后有段时间开始狂迷张小娴,看遍了能找到的所有书,正版盗版的,还几乎每天都去她的部落格上看她的更新文章。她笔下的许多爱情,让我唏嘘感动不已;她的文字让我着迷。那时我想,面包树是怎样的呢?蜗牛奄利这个名字好奇怪。现在我仍然没有看过面包树,但我知道奄利原来就是omelette。

后来又有段时间狂迷哥哥张国荣。那首《风继续吹》一听再听,百听不厌。也因此对香港文华东方酒店有了一种更加特别的感觉。去年生日前夕,特地和先生在那吃了个Brunch。感觉出品和服务不如它的名声。

11年第一次踏入香港,是很深的期待和好奇,我也把这四天旅行称为“我的毕业之旅”,想告别过去,想找寻新的自己。机场里文质彬彬乐于助人的职员,中环的文华东方酒店;皇后像广场喷泉边席地而坐的菲佣们;坐叮叮车从中环到湾仔再到铜锣湾;天星小轮上的微风和惆怅相伴;太平山顶的星光点点;还有茶餐厅里墙上密密麻麻的菜色……

谁也想不到,11年的1月的某天,于千万里之外,于千万人之中遇见的那个来自香港的男人,他后来成了我的先生。

后来的后来,便很多次地进出香港,也对香港有了更多的印象:便利的交通和餐饮;通街的商铺;拥挤的地铁,有序的人流;政府办事处的信息透明和快捷;寸土寸金的房屋;无线新闻的一天几次的重复播报内容;看不惯一些现象就总说“咁得意嘅”的香港人;立法局永远在拉布的非建制派们;油麻地的生活味儿;中环踩着高跟鞋的女人和西装革履的男人们;接地气的赛马;安全的行山道和沿途的漂亮风景;清爽的空气和大朵的白云……

我仍然很少讲粤语,也讲得不标准。

我仍然不喜欢地铁上人们步履匆匆的感觉。

某天在铜锣湾逛街,巧遇“郑国江作品展”,惊喜地发现原来我曾那么喜欢的“风继续吹”和无比熟悉的“东方之珠”都是他作词的!

前几天在机场偶然翻开张小娴新书《谢谢你,我爱你》,知道她竟然也有上《朗读者》节目,回到家忙打开来看。这是我第一次在电视上见到她。她应该四十多岁了吧,还是一头直发,涂着漂亮而明亮的口红,深色小西装和裙子;神色不错,但眼睛下面有点肿,颈纹也明显。突然我想起了她的一句话:老了那一抹微笑。

以前从来没有想过会和香港这个城市有什么关系,但现在我却离她那么近那么近;这一个个关于香港的印象像一个个点,相连起来,在我心中串成了一串珍珠。

我希望更加走近她,了解她更多。我想未来,我和她有更深的缘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香港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