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图系列】干货17:从此上海,扬帆启航

在上海生活了近二十年,除了口音没改,感觉很多方面已经被这所城市同化了,但真正想要说清楚这座城市,一时竟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实在要讲,可能“包容性”算是上海的性格吧。

有位上了年纪的朋友一天突然问我“你能听懂上海话吗?”,我点头称“能”,她长舒了一口气说,“那太好了,我用普通话讲不来的时候,就用上海话,可以吧?”,实在是没想到,那半年,她一直迁就我,这让我很是感叹。这座城市,没有想方设法去改变外来人口,甚至把适应对方作为常态,包容着各自的差异。

所以,我至今没有学会讲上海话,因为本地人听到普通话,立刻会切换到普通话模式,他们出自本能地为沟通创造便利条件,我也就没有学习的需求了。

你能在南京路能吃到世界各地的美食;也能在逛淮海路时见到肤色各异的面孔;在最繁华的街道上,你随意拐入一条小岔路,说不定就能遇到个性十足的小店,门脸不大,货色却有可能来自异国他乡。这座城市包容着不同种族、思想和信仰,也承载着不同梦想和奋斗。

人说上海遍地是黄金,此话不假,上海滩从来都不缺少白手起家的传奇,在这里没有工商税检法设置的重重障碍,只要你愿意努力;在这里没有论资排辈苦苦等候,只要你愿意起飞,从哪个起点都有机会做大。在这里,可以体验到政府服务的效率,有需求就会有服务的商业意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创业没有门槛,相反通过竞争淘汰,繁育出更优秀的公司和人才,所谓黄金,也是要凭本事才能获取。

不进则退,在上海更是亘古不变的商业法则,几乎没有人去议论哪家店换新主人了,哪个公司又搬场了,他人的兴衰存亡,不是谈资,相反令上海人加快了匆匆脚步,这种上进的力量,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出,他们象鸭子划水,暗中用力。这种自发的力量,来自于独立精神,是对自己完全负责的一种表现,每个人不仅有选择的权利,更有对选择负责的义务,不付出就不能获得回报。

在购买必需品时,上海人是很精明的,不少中产的车不过值十几万,却配着7-8万的车牌,在他们看来,车牌是必需品,挂外地牌照受限制实在太多,而车呢,不过是代步工具,没有必要那么豪华。但,很有可能,他每年出国旅游的预算是二十几万,孩子上课外班的费用是十几万,实用为上,不省该花的钱。在对待财富的态度,上海人算是很低调的,不是怕露富,而是消费观的成熟,这种成熟体现在不攀比、适用和适度上。

谈到上海,最感触的是人,他们的价值观,社会交往等都相对开放与包容,并不象影视剧或小品中所传达的小男人的形象,而是由于家庭和谐、男女平等在上海表现得更为进步所致。

父母辈和子女的生活空间因为经济独立而逐步分开,未婚男女活得相对自由,很少被催婚,对不婚、丁克司空见惯,没有人刻意打听和议论。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把精力花在自家重要的事情上,为了明确的目标去努力和奋斗,这种空间感,能让人们回归到自然的个性中,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我是新上海人,可是我更象是个本地人,不会讲上海话的本地人。我们的人生,我们子女的人生,装载上了幸福的小船,从此上海,扬帆启航。

游遍上海

PS:

如果你来上海旅游,除了景点和美食,主题园和文化场馆千万不要错过,假如时间宽裕,提前在网上订一场音乐剧,度过一个文艺的夜晚。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脑图系列】干货16:沟通高手是这样炼成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脑图系列】干货17:从此上海,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