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语言游戏来看sfbt的情绪处理》摘书

网络中四 11月2日 持续分享第113天

  为说明SFBT对情绪的诠释与处理,de  shaser和Miller先以社会脉络的形成,来探究情绪的所在。

  借用社会学家Wittgenstein,1958及1974年的理论,de Shaser和Miller认为,在社会情境中人们进行的重要活动,就是语言交流。语言是一种可供人们运用的资源;而语言游戏是一种多样化,组织化,意义化的结构,是人们去完成事情的管道,例如,下指令,道歉,选举,教书等。每一种语言游戏,都是符合所属的社会文化价值,可被社会文化确认的活动,它不仅指口语,或文字的陈述,也包括非口语,即非书面的表达,(如,肢体动作,声调,)所以口语与非口语,书面及非书面的语言游戏,乃与各社会情境及各个社会关系互相关联,甚至可以说,语言游戏和社会生活的各种形式之间,互相影响(如,不同的角色与关系影响人们选用的语言文字)。因此,通过语言游戏,人们建构了所属的社会脉络,同时通过对社会脉络的感应,选择或运用了某种语言游戏,而尝试创建一个希望拥有的未来,亦即人们运用与创造了语言,也建构了他们的社会现实。

  人们如何使用与创造语言和社会现实,与所处社会脉络的实际情境,和条件互相影响;而在这样的意义延伸之下,情绪被视为一种活动,愤怒,哀伤,请爱,仇恨,是我们正在进行的身心活动,是人们可以互相观察得到的活动。然而,有趣的是,当人们说“他很快乐”时,其实,是对他人的一种推论,并无法向人们说“我觉得快乐”时,这般确定。即在社会环境中观察别人的情绪经验使,会面临一个困境是:所观察的是否正是当事人,内在真正的情绪。因为,情绪是一种私人的,内在的,个人经验,所以人们彼此间的情绪评定,只能是通过一种间接性的观察而得出的。换言之,当人们去观察与诠释别人的经验是,就会通过一个社会文化的外在标准,来评估被观察者的情绪,已逼近对其真实情绪的了解,然后在通过语言游戏结构,回应对方的情绪。这个辨识,诠释与回应情绪的历程,也正是一种语言游戏的运用。就是说,情绪其实是实际社会脉络的一环,情绪往往是被语言所描述与定义的,而用来定义与描述情绪的语言,会随着个人所属社会脉络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感觉好绕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语言游戏来看sfbt的情绪处理》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