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国家设立助学金的目的是为了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与此相对应的还有各种国家助学奖学金等,同时也要求获得资助的同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自强不息,改变自身命运,在实现自我价值的条件下回报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
近年来,网络上也获得助学金的同学名不符实的例子屡见不鲜,关于“贫困生”的问题讨论也引起大家热议。
甚至在我们身边,仔细留心的同学也会发现有的拿着助学金的同学也有不合理的消费习惯,花钱大手大脚,完全没有勤俭节约的样子,对此,不少同学表示奇怪甚至愤慨。
今天我们带大家走近“贫困生是否真的贫困”,来共同探讨一下这个敏感的话题。
首先,从制度上来看,我们得明确国家助学金也就是贫困生是怎么样认定的,我根据我们学校的情况举一个例子,每个学校具体执行可能不一样:一、同学们根据需要提交申请
申请表的包括家庭情况调查表和贫困认定表两张。
其中家庭情况调查表是需要镇以及镇级以上的行政单位的社会事务处(每个地方管这个事务的部门不同,此处只是举一个例子)盖章同意,表明情况属实。
二、班级组织同学们对提交申请的同学进行贫困认定(每个班负责的班委不同,一般是生委)
班级会选出贫困认定小组对提交申请的同学进行贫困星级认定(一星、二星、三星)
三、将申请名单提交辅导员处,由辅导员审核同意之后上交学院
四、学院公示结果,最终公示的同学可以拿到国家助学金
乍一看这个制度体现了一环扣一环,层层把关,但为什么还会出现漏网之鱼呢?
地方行政机构的操作方法我们鞭长莫及,辅导员和学院也怀着对大家负责的态度秉公办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问题也许出在“同学提交申请”和“贫困认定小组”这两个环节。
为什么这么说呢?
贫困认定小组在对同学进行贫困认定的时候,凭借的就是那两张申请表和同学平时的表现,而填写申请表的是申请贫困认定的同学。
第一,申请助学金的同学在填写表格的时候,要有动机,而动机无非两种:
1.家庭经济确实困难,交了学费之外,无法保证同学的基本生活,需要这笔钱来助学(连学费都支付不起的还需要国家助学贷款)
2.家庭经济不困难,能支付学费和生活费。但是这笔钱不拿白不拿
第二,贫困认定小组是如何产生的?
贫困认定小组的人员一般由负责人(生委)咨询各班委意见,根据同学们的平时表现选定一些可靠的人来担任,人数一般在5到10个不等,也可以更多。
然后定下的人员会在班上进行公开投票,每个人票数过半(根据各班级的情况来顶,有的是半数,有的是三分之二)得以当选贫困认定小组人员。
贫困认定小组的成员也会秉承公平公正但不公开(隐私)的原则对提交申请的同学进行贫困认定。
如果家庭经济不困难的同学提交了申请表,贫困认定小组在认定的时候也只能凭借平时对该同学的观察和申请表的内容来进行判断,而他们也是秉着信任和帮助的态度绝对相信大家的申请是真的有需要。所以成了一场“真假美猴王”的游戏,你信或不信,申请表就在那里,根据每个班的名额分配,只要申请人数不超过限额,都可以纳入。
上述两个问题又存在一个共性:不可控。人的动机和情感是世界上最难以琢磨的东西,就算是有道德作为评价标准,也不能避免欺骗的存在。
其次,从现象上来看,为什么会出现大家“觉得他们经济不困难”的问题呢?
一、经济不困难的同学很容易暴露
由于他们在一开始就是抱着有更多钱的目的,所以根据朋友圈或者同班同宿舍的同学的观察,不难进行判断
二、家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同学消费习惯引起大家特别是同宿舍、同班同学的注意
上大学之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自身也渴望作出改变来合群,不至于跟大家有很明显的差距。而父母也甘愿牺牲,为了保障他们的生活,不让他们和其他同学不一样,在吃穿用度上会多给一些钱。所以在碰上双十一、双十二就难免多买一点东西;节假日也会和三五好友出去聚餐,这并没有什么不妥。毕竟他们也拥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
再者,如若家庭经济确实困难,为什么他们的消费习惯会引起注意呢?
1.他们有“贫困生”的标签
2.他们买了你没有的东西
不要给他人贴标签,还有消费选择是很主观的东西,你觉得没必要的东西他人不可或缺,如果这样你还是会注意到他人的消费习惯,就要想想是不是自身的问题了。
难道说自己消费觉得理所当然,而贴了“贫困”标签的他们消费就千不该万不该了?如果你老是看不惯并且不根据事实随意评断他们的经济状况,可能是你善妒吧。
当然也不排除还有一种是确实存在不良消费习惯的同学,这个评价标准也很难界定,什么叫不良?超出多少算不良?一切的标准都时你根据周围人的主观判断得出的,那么这个标准你是用还是不用呢?
综上所述,制度的问题我们需要变革,但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工程,短期来说难以见效,无论你如何吐槽,如何不满,都不能否认曾经它存在也有它的贡献。时代在变,制度却不变,我们期待以后能有更好的制度保障,甚至我们还期望国家能够飞速发展,在将来某一天消灭贫困。
所以我们目前可控的因素就是人。
对于拿到助学金的同学:
如果你不需要,请把它留给更需要的人;
如果你家庭困难,并且拿到助学金,请你体谅父母的牺牲和同学的信任,那么请你努力改变命运,让这笔钱发挥最大的价值,不要永远依靠帮助而活。
对于没拿到助学金的同学也不要因为区区几千块钱而看不开,你有你的生活,总是盯着他人的日子也不会快乐,心放宽一些,未来的路才会更宽阔。
最后,抛出一个问题:
我们假设有位同学家里确实困难,并且申请到了助学金,而他本人非常喜欢iphone,但是他没有用助学金和家里的钱,他通过自己努力打工,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最终买到了一台iphone手机,那么你觉得他贫困吗?
或者你觉得应该取消他的助学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