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一日三餐总是喜欢在飘窗上吃,因为在这里,她可以看到很美很忙碌的风景。
那是一片小小的三角地,小的可怜,周边居民反抗建楼房,终于败北,渴望中的学校变成了三幢小高层。
在三角地里,有忙碌的挖掘机,带着小黄帽的工人以及高高的、伸着长脖子的塔吊……
这是孩子3岁前的所有记忆,跟着这片工地的推进,她已经可以分得清挖掘机和铲土机,混凝土搅拌车还有土方是什么,不过,用不了多久,等到这片三角地的居民楼建起来以后,远方的那一线若隐若现的山峦,她就再也看不到了。
当然,她也不在乎,因为她完全不明白山是什么,可能对于她来说,挖土机的轰鸣会胜过鸟虫的吟唱。
这就是千禧年之后的孩子,他们的童年,和城市的建筑一起,按下了快进键,没有了享受的过程,只有规划的目标和不断的冲刺。
从婴儿时期的早教到幼儿时代的特色班,再到小学的补习班,没有止步的时候,正如这一幢幢大楼,从拿地开始,就搭上了高周转的特快车。
城市正在快速发展,那一个个高高瘦瘦的塔吊,像一个个十字架插在城市的心脏,遮拦天空,如同城市背负的信仰。
(曾经给某开发商写的报广)
但当这十字架撤下,宏伟的蓝图终于走进现实后,我们才明白,那些建筑,哪里有信仰?只是一堆钱堆砌起来的钢筋混凝土,最后留给炒房团的空置房间以及住房者连绵不断的物业维修纠纷。
在房地产行业工作了十多年,在2018年,我在这一行业画上了句号,有朋友问我为什么选择了放弃,这个问题要从为什么做这一行开始。
我曾经很喜欢一本书,叫《 都市的彷徨》,这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师安藤忠雄的书,在这本书里,有关于光之教堂以及水御堂的实景图和设计理念。
(
2016年最后一更:读《安藤忠雄都市彷徨》有感
)我从来不知道建筑可以如此之美,简单的线条中透着一种节制,这种节制是一种精神的自由,物质的简约,像是一个富足的人,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
虽然书中有很多我看不懂的专业术语和艺术想象,但我觉得建筑也可以有灵魂和思想,那么如果我做不了建筑师,那就做一个服务房地产行业的工作者吧。
但,工作的十年中,我才明白住宅与艺术之间有太大的差距,尤其到了近两年,伴随着众多开发商“高周转”战略的兴盛,服务住宅再也不能带给我成就感了。
(碧桂园内部材料,要求提高高周转效率)
是的,30岁不可怕,可怕的是年复一年的30岁,当高周转做到极致时,所有的工作都是在复制,设计师在复制户型、园林景观、排水工程,策划在也在复制报告、文案……
这工作如同找茬游戏一样,明明是很相像的东西,被冠名之“某某系”,却还要伪装成不同的东西,美誉为“升级”。
年复一年的相同的报告,相同的修改反馈,相同的不落地执行,相同的加班和待遇,却再也不能初心未泯。
而消费者,其实也并不看重房地产行业的建筑成果,他们看重的,是房价、是学区、是地段,最后才是建筑质量,没有人在乎建筑成了复制品。也没有人在意住宅从业者的工作成绩。
于是,一座座社区建成,城市的脸庞也变得模糊,如同整容过的网红,失去了性格,千城一面。
在最近看过的小说《圣殿春秋》里,建筑匠汤姆想要建一个“很美”的教堂,不惜全家辗转,付出几十年光阴,匠人的精神也无非如此。
相关链接:
他是英国的“金庸”,却写了一部堪比《史记》的重磅小说!
而总拿“匠人精神”标榜自己的住宅行业,品质永远不是主旋律。
在“只争朝夕”的现在,又能去哪里寻找一个“慢”工细活呢,就连绿城宋卫平也黯然退场。
黯然退场的有大佬宋卫平,更多的是虾兵蟹将,诸如我之流。身边很多同行都转行了,房产薪资和成就感成负相关,但构建生活基础的是钱,构建人生的,却不只是钱。
建筑也一样。
-END-
往期思考:
把灵魂还给建筑
为华为打CALL,他用了18年的努力!
长租公寓的蛋糕,谁能吞的下?
城市与你我,都需要新旧能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