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8年历史的「终结者」衍生游戏,就像游戏史的「活化石」


号称「卡梅隆唯一承认正统续作」的《终结者:黑暗命运》已经上映了。詹姆斯 · 卡梅隆、阿诺 · 施瓦辛格、琳达 · 汉密尔顿等原班人马在本片悉数回归,但票房却翻车了。


有28年历史的「终结者」衍生游戏,就像游戏史的「活化石」_第1张图片 《终结者:黑暗命运》海报 | 来源: 时光网


而对游戏玩家来说,就算再怎么不关心电影,也会知道《终结者》今年有新电影推出。因为电影的广告,都打到《真人快打11》《战争机器5》游戏里了。

  

「终结者」系列以电子游戏作为电影宣发渠道之一的做法其实由来已久。系列推出过的衍生游戏,最早的至今已 28 年历史,就像是见证了一段电子游戏史的「活化石」,回顾起来还挺有趣的。



电影有多火,衍生游戏就有多泛滥

  

1982 年,卡梅隆在病中做的一场噩梦,后来成为了《终结者》前两部的剧本。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卡梅隆为了执导自己写的剧本,把剧本版权以 1 美元的价格贱卖,这也让「终结者」系列的版权在后来的二十多年里辗转于不同人之手。

  

不管如何,《终结者》在 1984 年一战成名了。卡梅隆用 650 万美元的预算换取了 7830 万美元的票房。电影本身的影响力就不用多说了,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成功并没有马上催生出衍生游戏。因为在电影上映时,美国游戏市场还没从业界大萧条的阴影中走出来。


有28年历史的「终结者」衍生游戏,就像游戏史的「活化石」_第2张图片 《终结者》海报 | 来源: IMDb


随着时间推移,开始有游戏厂商试着用这个 IP 做游戏。像日本电子设备厂商「Sun 电子」旗下的游戏工作室 Sunsoft,就拿到了《终结者》初代电影的游戏改编权,有意为这部 1984 年上映的电影制作横版游戏。

  

可是,游戏还没做好,Sunsoft 就失去了版权许可。最后,他们不得不把游戏的图形和故事情节改掉了,并把游戏名改为《Journey to Silius》(日版叫《ラフワールド》)。游戏在 1990 年登陆任天堂 FC 的时候,已经跟《终结者》没啥关系了。


有28年历史的「终结者」衍生游戏,就像游戏史的「活化石」_第3张图片 《Journey to Silius》跟《终结者》没啥关系


到了 1991 年,《终结者2:审判日》获得了比前作更大的成功,票房口碑双丰收。更重要的是,当时游戏业已经在任天堂 FC 的带动下逐渐复苏了,业界更加乐意为这个大热 IP 推出游戏。


有28年历史的「终结者」衍生游戏,就像游戏史的「活化石」_第4张图片 《终结者2:审判日》海报 | 来源: IMDb


在当年,游戏厂商都抢着给第一部《终结者》推出游戏。一时间,雷同的横版游戏开始泛滥。那些小厂商的作品就不提了,曾发行过初代《疯狂的麦克斯》 、初代《波斯王子》的 Mindscape,就分别在任天堂 FC 和超任上为《终结者》推出过两款开发商不同但玩法相近的同名游戏。

  

英国维珍集团旗下的游戏发行商也在世嘉多个平台上推出过不同的《终结者》游戏,在《机械战警3》上映那年,维珍还在多个平台推出过《机械战警大战终结者》。不少人小时候把这两个角色搞混,很可能就是受这款游戏影响。


有28年历史的「终结者」衍生游戏,就像游戏史的「活化石」_第5张图片 《机械战警大战终结者》| 来源: Moby Games


在《终结者2》上映后,以其为基础改编的游戏数量不算多,但类型丰富了起来。除了横版动作游戏,也有光枪射击类,甚至主题国际象棋。另外,也有一些作品采用复合的玩法类型,这在当年算是相对比较少见的。


有28年历史的「终结者」衍生游戏,就像游戏史的「活化石」_第6张图片 是真的有国际象棋 | 来源: Moby Games


像 Ocean Software 发行的《终结者2:审判日》,就根据同名电影原作的剧情,在一个游戏里设计了不同的玩法类型。比如第一关要操控 T-800 打败 T-1000,是横版动作玩法;第二关要在防洪渠飙摩托,变成了竞速玩法;第三关为了修理 T-800 的手臂,玩法又变成了解谜小游戏。


有28年历史的「终结者」衍生游戏,就像游戏史的「活化石」_第7张图片 基本上是完全按照电影每一幕设计的玩法 | 来源: Moby Games


虽然当年有不少厂商给「终结者」做过游戏,但论最厉害的,还是得数大家都很熟悉的贝塞斯达。



贝塞斯达曾是「影视改编专业户」?

  

就在《终结者2》上映那年,贝塞斯达基于初代电影在 DOS 平台推出了一款同名游戏,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款「终结者」系列的衍生游戏作品。

  

那阵子,贝塞斯达还是一个只有体育模拟游戏开发经验的新晋开发商,《终结者》是他们第一次作出新的尝试。这一试,就做出了一款伪 3D 开放世界游戏。


有28年历史的「终结者」衍生游戏,就像游戏史的「活化石」_第8张图片 游戏里的开放世界 | 来源: Moby Games


游戏以洛杉矶市中心为蓝本,创建了一个约有 16 × 10 公里的大地图,而且大致上准确还原了街道和地标的布局,玩家可以在地图上开车或步行到处瞎逛不管主线。


有28年历史的「终结者」衍生游戏,就像游戏史的「活化石」_第9张图片 玩家可以开车到处逛 | 来源: Moby Games


游戏中,玩家不但能扮演凯尔 · 里斯保护莎拉 · 康纳,还能反过来扮演终结者去消灭他们。有意思的是,不管你扮演的是凯尔还是终结者,想要武器和装备都得买或者偷,而且还得避开警察。因此玩家扮演终结者的时候就显得很没有牌面。

  

这款游戏反响还不错,于是贝塞斯达在之后两年又在 DOS 平台推出了《终结者2029》《终结者Rampage》两款 FPS 游戏。


有28年历史的「终结者」衍生游戏,就像游戏史的「活化石」_第10张图片 《终结者2029》| 来源: Moby Games


有28年历史的「终结者」衍生游戏,就像游戏史的「活化石」_第11张图片 《终结者Rampage》| 来源: Moby Games


《终结者2029》画面挺不错,但可惜角色转向只能以 90 度转四个方向,跟同年推出的《德军总部3D》对比起来实属弟弟;而第二年推出的《终结者Rampage》则各方面都很像《德军总部3D》。

  

由于这两款作品都跟电影原作没有直接关系,品质也一般,没能在粉丝之间产生很大反响。不过,凭借「终结者」这个 IP 在当年的号召力,两款游戏销量都还行。于是贝塞斯达把新作的开发提上了日程。

  

1995 年,《终结者Future Shock》推出。虽然这依然是一款跟电影原作没有直接关联的衍生游戏,但品质上就跟上述两款游戏完全不同。《终结者Future Shock》既是首批使用真 3D 环境和敌人建模的 FPS 游戏之一,也是鼠标操控自由视角的先驱。


有28年历史的「终结者」衍生游戏,就像游戏史的「活化石」_第12张图片 全 3D 的《终结者Future Shock》| 来源: Moby Games


《终结者Future Shock》获得了很不错的评价,GameSpot 和 PC Gamer 都给游戏打出了 84/100 的高分。贝塞斯达趁热打铁,又在次年推出了续作《天网》,弥补了《终结者Future Shock》没有多人游戏的遗憾。这款新作口碑同样不错,还获得了游戏杂志《Next Generation》5 星满分评价。

  

在「终结者」系列上的尝试,为贝塞斯达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 影视改编游戏。像《小鬼当家》《加勒比海盗》《星际迷航》,贝塞斯达都有为其推出过游戏,直到《上古卷轴》系列火了之后,贝塞才逐渐减少了影视改编游戏的制作。



《终结者3》与第六世代主机

  

贝塞斯达在「终结者」系列上的活跃,就止步于 1996 年了。进入到 21 世纪,第六世代家用机和《终结者3》先后登场。

  

2003 年,苦等 12 年的影迷们终于盼到《终结者3》上映。虽然票房没能达到《终结者2》的水平,但本片评价还可以。而「终结者」系列用游戏配合电影宣发的操作,就是从这部电影开始的。不过,当时还没有做到让游戏在电影宣发期同步推出的精准操作。


有28年历史的「终结者」衍生游戏,就像游戏史的「活化石」_第13张图片 《终结者3》海报 | 来源: IMDb


曾给玩家们带来神翻译「踢牙老奶奶」的发行商英宝格(后来改用雅达利的名字和商标了),在 2003~2004 年期间一口气在多个平台发行了 4 款由不同开发商操刀的《终结者3》衍生游戏。

  

其中,由美国游戏开发商 Paradigm 制作的《终结者3:The Redemption》得到了不错的评价,像 Game Informer、GameSpot、IGN 等好几家媒体都给出了 7~8 分的成绩。


有28年历史的「终结者」衍生游戏,就像游戏史的「活化石」_第14张图片 《终结者3:The Redemption》游戏画面 | 来源: Moby Games


本作基于《终结者3》电影故事改编,使用了电影片段和 CG 混合叙事,受到不少电影粉丝的喜爱。游戏在第三人称射击玩法的基础上,加入了近距离徒手格斗的玩法,但节奏过慢的格斗部分成为了游戏的扣分点。


有28年历史的「终结者」衍生游戏,就像游戏史的「活化石」_第15张图片 本作使用了电影片段和 CG 混合叙事 | 来源: Moby Games


而说起 Paradigm 这家厂商,其实 2002 年就在 PS2 / Xbox 平台推出过一款名为《终结者:Dawn of Fate》的作品,也是英宝格做发行。

  

这款游戏推出的时间点可谓奇妙。当时,《终结者2:审判日》已经下映 11 年了,而 2003 年《终结者3》则还要等大约一年才上映。而且该作品是基于初代电影改编的,显然并非是给《终结者3》宣发而推出的作品。


有28年历史的「终结者」衍生游戏,就像游戏史的「活化石」_第16张图片 《终结者:Dawn of Fate》游戏画面 | 来源: Moby Games


在品质方面,这款第三人称动作射击游戏也很微妙。整体而言,游戏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批评主要集中在糟糕的镜头运用上,多数媒体给出了 4~6 分之间的评分,Metacritic 平均分只有 50 多分。

  

但回过头看,《终结者:Dawn of Fate》说不定是英宝格和 Paradigm 的试水之作。或许,没有这款游戏的失败,就不会有后面《终结者3:The Redemption》游戏品质上的成功了。



移动游戏的爆发与降温

  

到了 2009 年的《终结者2018》,衍生游戏终于能在电影宣发期间推出为其造势了。


有28年历史的「终结者」衍生游戏,就像游戏史的「活化石」_第17张图片 《终结者2018》海报 | 来源: IMDb


当年 5 月 1 日,《终结者2018》的同名游戏就登陆了 iOS 平台。随后,主机和 PC 版本也在 21 日电影上映两天前发售。尽管不清楚衍生游戏实际上能为电影增加多少票房(估计也很难统计),但起码,肯定比电影上映后甚至下映后才推出强得多。

  

《终结者2018》的主机和 PC 版是第三人称射击游戏,采用了类似《战争机器》的掩体系统。游戏的敌人 AI 做得很不错,会使用视觉和听觉来定位玩家,而不是像某些游戏那样系统作弊。当玩家躲在掩体后时,敌人会分头从侧面包抄,让游戏玩起来颇具挑战性。


有28年历史的「终结者」衍生游戏,就像游戏史的「活化石」_第18张图片 类似《战争机器》的掩体系统 | 来源: Moby Games


然而,游戏重复枯燥的战斗、平庸的视觉效果和短小的流程,令许多媒体为其打出了 4 分左右的低分。再加上,电影的主演克里斯蒂安 · 贝尔没有为游戏献声,也让游戏体验大打折扣。而 iOS 版本凭借优秀的画面和针对触屏优化的操控设计,反而得到了 GameRankings 83% 的好成绩。

  

而在 2015 年《终结者:创世纪》上映的时候,移动游戏正在风口,配合宣发的自然就都是手游了。


有28年历史的「终结者」衍生游戏,就像游戏史的「活化石」_第19张图片 《终结者:创世纪》海报 | 来源: 时光网


在电影上映的同时,由 Glu Mobile 出品的《终结者创世纪:Revolution》(后来改名为《终结者创世纪:Guardian》)也一同推出。顺应当时的潮流,游戏被做成免费游玩、内置课金的形式。

  

游戏看上去似乎也采用了《战争机器》的掩体系统,但实际上只有一个躲掩体的动作,像掩体移动等核心要素是通通没有。本作完全是为了配合电影宣传而制作的作品,手游媒体 Pocket Gamer 为其打出了 4 分的低分。


有28年历史的「终结者」衍生游戏,就像游戏史的「活化石」_第20张图片 掩体系统只有样子而已 | 来源: Moby Games


这款游戏的失利还没有吓退那些头铁的厂商。2017 年,以色列手游开发商 Plarium 又用《终结者:创世纪》这个 IP 推出了策略游戏《终结者创世纪:Future War》。

  

这同样是一款免费游玩、内置课金的手游,玩法上类似《部落冲突》的经营+策略玩法,但战斗系统经过大幅简化。《终结者创世纪:Future War》的表现比上面提到那款射击游戏好一些,但 Pocket Gamer 给出的评价也只有 5 分。


有28年历史的「终结者」衍生游戏,就像游戏史的「活化石」_第21张图片 经营+策略玩法的免费游戏 | 来源: 油土鳖


尽管影视改编手游到现在也依然常见,但在手游爆发的那几年,这类手游特别多,而这些手游几乎全都是粗制滥造的劣质作品。在这个浪潮中,「终结者」系列其实也只是随波逐流的其中一份子。

  

而随着这些年手游热度的逐渐冷却,电影衍生游戏的做法开始出现了改变。今年上映的《终结者:黑暗命运》在推出免费手游的同时,也在《真人快打11》《战争机器5》两款大作里植入了相关角色。


有28年历史的「终结者」衍生游戏,就像游戏史的「活化石」_第22张图片 T-800 作为 DLC 角色在《真人快打11》登场


此外,11 月 15 日(北美是 12 月 10 日)也会有一款名为《终结者:Resistance》的 FPS 游戏将登陆 Xbox One / PS4 / Steam。该游戏与新上映的《终结者:黑暗命运》剧情并无直接关联,是头两部《终结者》电影的前传,剧情聚焦于约翰把凯尔送回 1984 年之前的故事。


有28年历史的「终结者」衍生游戏,就像游戏史的「活化石」_第23张图片 《终结者:Resistance》截图


本作的开发商 Teyon 之前没什么著名作品,尚不清楚这款新作会是怎样的品质。


哪怕是放在 1991 年,电影改编游戏也不是什么新鲜操作了。压垮 1983 年美国游戏产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电影改编的游戏《E.T.》。这些年业界对电影改编游戏的探索,让后人得到了许多有用的经验。

  

改编游戏想称得上「成功」,其本身首先得是一款好的游戏,而帮助电影宣发只是锦上添花。虽然能像「星球大战」系列那样成功总归是少数,但若纯粹为宣传而做游戏,往往只能以失败告终。

  

此外,不同的电影改编游戏形式适合的受众不尽相同,想要用一个方式覆盖所有人相当困难。是制作轻度的手游面向最广大人群、通过植入游戏大作触达游戏玩家,或是真正从头以 IP 打造一款游戏,还是综合多个操作方式,都是需要深思熟虑的。

  

虽然《终结者:黑暗命运》这次电影本身票房翻车了,但其「衍生手游+植入+衍生主机游戏」三管齐下的操作,或将成为后来者极好的影游联动参考范例。

  

接下来我感兴趣的是,新晋开发商 Teyon 能否靠《终结者:Resistance》像贝塞斯达当年那样打响名堂?本周内就能见分晓了。



微信内搜索VGTIME2015,关注我们

长按图片下载App,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有28年历史的「终结者」衍生游戏,就像游戏史的「活化石」_第2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28年历史的「终结者」衍生游戏,就像游戏史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