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为什么更愿意投资孩子

家长为什么更愿意投资孩子_第1张图片

六一刚过,小朋友们闪亮登场,我的节日我做主,各种活动各种秀,大宝宝们则开展回忆杀,卖萌装嫩忆往昔峥嵘岁月。过去之所以美好,因为它是用来怀念的,童年恰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一个家庭往往把最多最好的资源都投放给了孩子,从时间到金钱。有人戏称中国家庭是:父亲是一个公司,母亲是一个公司,两家公司订立契约合伙经营,然后各自出资、股份对半,共同开发出一款产品,并期望得到市场的认同和回馈。过去读书人求取功名,一个重要的动力就是光宗耀祖。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向人投资远远胜于向物投资。

从大环境来看,我们的口号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这一口号的引领下,往往是父母视金钱如粪土,视孩子为化粪池。

从发展布局来看,成人基本定型化了,资质审核完毕,发展潜能有限,而孩子则尚处于萌芽期,未来有各种可能,属于传说中的一手原始股,一旦上市成功,那就是传说中的无限量涨停板。

从家庭分工来看,父亲负责挣钱糊口,母亲负责后勤保障,孩子负责茁壮成长、开创未来。

上述理由说的层层递进,彷佛好有道理的样子,我尽无言以对,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英国BBC有个纪录片《56UP》,导演试图证明:英国的社会阶层是难以逾越的,选定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追踪拍摄,从7岁开始,每7年记录一次,7、14、21、28…..一直延续到56岁。让人伤感的是,导演的猜测居然真的被证实了,56年的时间从童年到老年,变的是各自的容颜和身形,不变的是: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

与此同时,还发现了另外一个规律:中产阶级和富裕家庭的孩子,到50岁的时候依然可以保持较好的身材和容貌,而社会下层人的孩子,到50岁的时候大多秃顶、肥胖、或者大肚子,他们的伴侣也通常臃肿不堪。

苍天啊!大地啊!如果说财富是可以继承的,那么体重终归是自己的吧,父母们集毕生心血含辛茹苦的做投资,难道最终只能收获一个贫穷的……胖子…….

Why,Why?Why!

答案是:言传身教。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自居作用,即成长中的孩子对父母有较长的依赖期,会不加鉴别也没有能力鉴别地模仿父母的言行、态度,形成相似的行为模式,并最终影响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孩子所受到的影响,会如同气味般无意识和潜移默化,又像基因一般根深蒂固。也就是说:与其每天辛辛苦苦给孩子,浇灌成功学鸡汤,告说他:你要像隔壁老王家的孩子那般出类拔萃,不如先展示一个成功的自己示范给他看,成功人士长我这样,是不是So easy!

Oh my god!那岂不是So hard,蹉跎了那么多年的岁月,好不容易打造成如今这模样,就喜欢仰望苍穹发个呆,刷个朋友圈围观下世界,再然后做个现世安稳的美好吃货,咋的要秒变励志小达人呢,还要开启hard模式,转型成功人士,这个、这个,臣妾做不到啊!

亲,不要紧张哦,先喝完鸡汤压压惊。吴晓波说:原来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断的是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是“美好”的。你将自己认为值得“浪费”的事项展示给孩子,你希望他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自己努力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人遇见什么样的人(尤其是小时候),他就有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感觉当一个成功的样板实在太困难,那么再来一碗绿豆汤清热下火:世人大部分的遗憾,来源于我本原本可以更好,大部分的愤怒,来源于自己做不到却奢求别人来做到,大部分的不甘,来源于同等条件下,有的人做到了,而你没有。

劫,会意字,从力去声,即失去了积极的力量,未来是被塑造的,明天过得好不好,取决于你今天怎么做。没有到达不了的目的地,只有不够勇敢的心灵和不懂坚持的双脚。奇迹不过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运气就是努力日积月累的终极爆发。

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最重要的是它的生命力,而不是它掉落的地方。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长为什么更愿意投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