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成长联盟】BAT优秀的互联网人每天都在学什么?如何坚持学习与提升?戳此查看大咖成长之路
本文长度为2300字,建议阅读5分钟
脱不花分享她的工作习惯心得,认为最受益的工作习惯是做笔记,最佩服的人是会面后最优先共享笔记的人。
作者 / 徐小妮
来源 / 公众号 徐小妮生活笔记(ID:xuxiaoni-newlife)
谈到读书效果,她说,读书的要诀是输出阅读笔记。与人交流的要诀是输出谈话笔记。如果转而能在文章或者演讲中引述对方的观点,则是一种高级的取悦。
谈到个人成长,她再次提到,认真记录并揣摩与别人的交往。
在很多人的经验总结里都能看到“笔记”这一条,但凡需要脑力劳动的工作,笔记都是个有用的工具。别说我们看书容易忘,连号称博闻强记的钱钟书先生,读书也必须反复读,不停地做笔记。我觉得受益最多的习惯之一也是做笔记。
虽然做过很多笔记,每年都要用掉两个以上笔记本,但多数时候随手乱记,开会记一点,读书记一点,几个本子杂着用,还有些记在手机里,一年下来,每个本子零零星星用掉一小半,之后丢着再也没动。
去年时间比较充裕,把记过的笔记本都翻出来整理了一遍,又看了几十本怎么做笔记的书。以前做笔记,第一是会议记录,第二是做to do list,第三是账本。心里觉得钱、工作和即将做的事情比较重要,其他琐碎的事没什么记录价值。尝试记了一年更详细的笔记,保持每天都做生活笔记的习惯,我发现做笔记的秘诀就是完全记录,越详细客观越好。
1、时间记录
以前喜欢记账,买个菜要把葱姜蒜的价格都老老实实记下来,那时候觉得钱是最重要的,要好好规划,合理使用。后来发现时间才更重要。而对于时间的使用方式,我们基本上都糊里糊涂,起码没有像记账那么仔细,一年过完后才感叹:这一年真不知道干了什么?时间都哪里去了?
要知道时间都哪里去了,只需记录你做事所花的时间,不是记录将要做什么事,是客观记录做过什么。通过记录可以清楚地知道做一件事情具体需要多久,一天到底能做多少事,就会减少制定盲目的计划,缓解明明完不成还要去做的焦虑。
2、感知记录
诚实记录你的感知。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尝到什么,记录会增加感知的敏感度。尝试用手绘的方式记录看到的东西,一定可以观察到平时没有留意的细节。
3、想法记录
诚实记录你的想法,隔一段时间再去看,能更清楚地意识到这些想法里,哪部分是事实,哪部分是情绪。其实很多时候你描述的是一种情绪,面对同样的问题可以产生不同情绪,情绪和你的认知有关,改变认知就可以调节情绪。想真正解决问题,就要剥离开情绪的影响,去分析事实。
4、行为记录
做过什么,特别是做过什么得到积极反馈的事。每天回忆两三个做得不错的事情,编写成就清单。等情绪不好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安慰自己一切并没有那么糟。
5、梦想记录
很多人对未来有一种模模糊糊的设想,可能算不上计划,只是一种直觉。有时候直觉比计划更重要。虽然不知道怎么实现,什么时候实现。但把这个念头种下去,时常回看,想象在给一颗种子浇水,持续灌溉,说不定哪天就茁壮成长起来。
6、其他
各种专项笔记,读书笔记、会议笔记、学习笔记、自然笔记、观影笔记、旅行笔记……方方面面,想过的,做过的事情都可以记录下来。
1、释放脑容量,相当于多了一个外脑。脑子应该负责运算,而不是负责存储。存储的东西太多,运算速度就会减慢。
2、不能太相信记忆。记忆会随着情绪而改变。当你情绪糟糕的时候,更容易想起以前发生过的坏事,彻底忘记那些成就时刻。笔记是更忠实的记录者,就像一面镜子一样,保留的是当时当刻的想法,不会更改。
3、放松,把想法放到潜意识里酝酿。是形成创意的一个关键步骤。
4、能记录更多细节,便于后期统计、检查和修正。
以前做课堂笔记,就像写word文档一样,听到别人说什么就一行一行记下来。后来意识到,笔记不是书,不用一行一行排列。记录方式多样。做笔记,不是把信息重复摘抄一遍,而是通过思考,整理成大脑易于记忆和辨认的重点。是对信息的重新梳理,是辅助思考的框架。
常见的笔记形式有:
1、卡片笔记/清单笔记
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忽然发现某个不理解的关键词,停下来搜索,点开相关文章,又点开感兴趣的链接,看着看着就转移了注意力,不知不觉刷手机好几个小时。这个时候,可以先把关键词抄在卡片上,等空闲时集中查询。
清单形式则非常适合to do list。我会总结旅行清单,分为长途清单和短途清单,每次旅行以前查看一遍,免得每次临时想要带什么。
2、康奈尔笔记
将一页纸分成三部分。右边记录重要信息,左边提取关键词,下面用自己的话把内容再总结一遍。这是一种高效的信息记录方式,把被动记录化为主动学习,记录完一遍再简化一遍,再总结一遍,一段材料反复咀嚼,加深理解。
三分法是比较常用的笔记格式,原理都差不多,通过制定思考框架,让你反复地揣摩一段内容,从原始信息提炼出问题,再从问题推导答案,指导行动。麦肯锡咨询师做咨询,都受过专业的笔记培训。良好的记录习惯帮助他们从复杂情况中梳理出头绪。
3、手绘笔记
将信息图形化,常见的是思维导图,做手绘笔记也需要把原有信息再消化一遍,理清楚逻辑结构。手绘笔记的特点是方便回看,方便分享。当然制作难度会更高一些。
看电影《将来的事》,有一段情节很有意思,男女主角人过中年,老公有了外遇要离婚,两个人都是高级分子,和平分手,没有争房产争孩子,但得知老公偷偷搬走书架上的一部分书时,女主角终于忍不住骂起来:他怎么能这样,书上还有我做的笔记呢!
但凡书被拿走,还能买一本一样的回来,然而笔记却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无法重复。在不同时间段,甚至自己也做不出和原来一样的笔记。这种心情,大概和热爱自拍的姑娘们,忽然发现手机照片全部消失时的心情一样吧。
做笔记尤其适合抵抗碎片时间造成的碎片阅读、碎片思考。笔记就像一个容器,把碎片装起来,积攒到一起,隔一段时间进行拼接,变成更完整的产出。
知识=体验X敏感度
同样的体验,敏感度不同,得到的信息量就不同。同样时间,可以更高效地输入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