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杨董救驾——白话三国

文/史逍遥

25.杨董救驾

汉献帝由长安出发,开始东进洛阳的还都之旅。

李傕派遣几百御林军护送,自己仍然驻在长安郿坞。

汉献帝坐着并不算简陋的銮驾,怀着一颗激动而美好的心情,离开长安城。

车驾驶过新丰县,来到霸陵。

此时的天空已经是秋天的天空,满眼的金黄灿烂预示着收获来临。

收获来临了吗?

来了!真的来了!但收获的不是喜悦,是惊吓。

在霸陵桥下,有二人领兵拦住车驾。

伴驾侍中杨琦问道:“圣驾至此,谁敢拦阻?”

“我等奉郭将军之命,把守此桥,以防奸细。既然是圣驾到,我们必须亲眼看看是不是皇上?”

当然是皇上,肯定是皇上。汉献帝怒喝:“朕在此,尔等为何不退?”

守桥的二人吓得赶紧让路,待皇帝走后回报郭汜,但是却被郭汜杀了。

为什么被杀?因为郭汜让他们守桥就是守着桥不让一切人过,包括皇帝。

为什么不让皇帝过?因为郭汜想劫持皇帝。

郭汜领兵在后面猛追。

汉献帝慌忙逃到华阴县,惊魂未定之际,又一彪人马杀出,拦住车驾。

这真是才出狼窝,又入虎穴。

杨奉,一个武艺不高的武将,但是,却是一个忠君报国的人。

是杨奉拦住了车驾。拦驾是为了救驾。

汉献帝转惊为喜,欣喜这大汉的天下还是有肯担当的臣子。

杨奉手下有一员使用大斧的猛将,将苦追不舍的郭汜杀退。

猛将是谁?徐晃徐公明,一个有万夫不当之勇的猛将。

汉献帝在杨奉营中平安度过一夜,总算躲过一劫。第二天醒来,却迎来一个更大麻烦。

李傕带领大军已将天子、杨奉等人牢牢围住,就等收网抓鱼。

汉献帝仰天长叹:“真是天绝寡人,何人能救朕?”

有人能救吗?有!

国戚董承带兵杀到,成功救出女婿汉献帝。董承是皇帝嫔妃董贵人之父。

杨奉、董承护卫着皇帝急速向弘农进发。

此时,在他们身后正有两只疯狗追来,一只叫郭汜,一只叫李傕。他们知道一旦放皇帝回洛阳,到时诏令天下诸侯,二人必死无疑,所以两人合二为一,全力追杀汉献帝。

杨奉、董承边撤边战,过了弘农,来到陕北,形势越来越紧急。

关键时刻,董承想了一个好办法,急召河东韩暹、李乐、胡才三支援军救驾。

援军火速赶到,与李傕、郭汜一场混战,但是李乐大败。

杨奉、董承见势不好,护驾北上,李郭在背后穷追。

李乐直言:“事态紧急,请皇上弃驾上马,先行一步。”

汉献帝说:“朕不忍舍百官而去。”浩浩然大国天子之威严仍在。

百官皆号泣相随。

胡才被乱军杀死。

一道宽阔而汹涌的大水,拦在君臣面前。这道水的名字叫黄河。

要想活命,就必须东渡黄河

汉献帝在飒飒寒风中发抖,从晚秋逃到初冬,却依然在逃亡的路上。

李乐找了一条小船,请皇帝上船。

从岸上到船上,只有十几步的距离,对于普通人来讲,一个跳跃就可以上船,但是对于皇帝和皇后,这十几步无异于天梯。

岸太高,水太急,帝与后无法下岸。

情急之下,国舅伏德找来数匹白绢,拴住皇帝,从高处慢慢吊放到船上。然后再背着皇后妹妹上船。

李乐仗剑立于船头,凡争渡者一律砍杀。

待皇帝皇后安全过河,再放船渡众人。可怜的是,由于人多船少,最后成功渡河的只有十几个人。

杨奉找到一辆牛车,拉上皇帝来到大阳县(今山西平陆)。

逃亡路上又遇到两位大臣,太尉杨彪和太仆韩融。杨彪建议在安邑县临时定都,恢复正常汉室秩序。

汉献帝就地整编了校尉、御史等官,架设了临时办公室。虽然住的是茅屋,吃的是野菜,苦不堪言,但至少维持了汉王朝的体统和存在。

由于救驾有功,李乐被封为征北将军,韩暹为征东将军。

人若有功,便容易膨胀,李乐也未能脱俗。他不但膨胀,而且是快速膨胀,很快便在皇帝面前飞扬跋扈。

董承、杨奉商议,尽快移驾洛阳。

汉献帝还都洛阳,这是君臣一致的目标,也是天子本来的归宿,是理所当然的前进方向。

可是,却有一人出来阻拦。

谁?李乐。

为什么?因为李乐也是一个邪恶之人,他已动了劫持皇帝的念头。

董承、杨奉不顾李乐阻拦,护送车驾前往洛阳。

李乐立即采取行动,他一边派人联系李傕、郭汜劫驾,一边自引人马在后追赶。

在箕关脚下,李乐终于追上了汉献帝。

追上了,也就只是追上了。

在使用大斧的猛将徐晃面前,李乐彻底断了劫皇帝的念头。因为他中止了生命。

徐晃只用一招就劈死了李乐。

此时的洛阳四处破败,街市荒芜,但洛阳在等待一个人的到来。就像哀伤的妇人,在被丢下和被毁灭的一刻起,就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郎君的到来。

汉献帝终于来到洛阳城。

这一年,国号由兴平改为建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25.杨董救驾——白话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