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终生成长者

今天看到一个新词,叫“终生成长者”,据说这个词在百度、Google里搜索不会超过一条内容。发明这个词的是李笑来。

在一篇关于创业选择的文章里,李笑来说,他选择创业公司投资时更看中的是这家公司的成长率。,注意,不是成长性,而是成长率。

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一家公司今天赚100块,明天赚110,后天赚121,每天10%的成长,但是这不叫成长率;如果今天是100块,明天是110,后天是122,大后天是137,这才叫每天10%的成长率。

以前根本没思考过这样的问题,认为只要每天有恒定的增长就可以了。在那些风险投资家看来,这太危险了。没有成长率的公司没有可持续性,他们是不会投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实大部分的实体生意都是没有多少成长率的。因为他们做不到不断成长。虽然有成长,但是持续不断地成长真的太少太难了。

比如最常见的餐馆。这个生意在投资大神彼得蒂尔看来,就是烂生意。当然,他这种大神是看不起这样的生意的。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开个餐馆就一定能赚钱么?从我们身边的例子就能看到,做餐饮的常常有干不下去的,甚至只有1/3是赚钱的,1/3能维持,另外1/3是亏的。

不光餐饮,其他实体店恐怕都差不多,总是那一小部分人占据着头部资源。

所以我们去开一家餐馆,开一家咖啡厅,开一家服装店,如果按照成长率去衡量的话,其实根本都算不上创业。因为不能不断成长的生意,都不能算是“创业”。

有时候叫“生意”可能就已经是高估了。我更认同另一种说法:营生。顶多算是为了维持下去满足温饱而从事的一门营生。

对于个人而言,也要追求成长率。在信息和知识迅速迭代的今天,我们必须做一个终身学习和终生成长的人。

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就经常教导我们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而我们的英文课本中,keep learning 这个词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当然,学生时代我们是不可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的,而且学生每天都在学习,也想不了那么远。

真正工作之后,你才能体会学习的不易。我们每天忙于工作中的繁杂任务和生活中的琐事,大部分人可能已经停止了学习。除了在工作中我们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学习与工作相匹配的能力之外,业余的时间还要放松,休闲,娱乐,恐怕很少再会去关注其他的知识。

不可否认,我们如果能在工作这个单一维度上不断突破,做到行业中的精英,也已经很成功了。但那些超越了大多数人的一小部分人,无一不是从多个维度上完成了超越。

多维度打造自己的竞争力,可能更容易摆脱平庸。我们如果能在自己的领域做到80%,就相当于领先于这个领域的大部分人了,但在其他领域呢?如果你在其他领域只做到了20%,那么平均来看,你的综合竞争力跟其他人可能差不多。反之,如果你在另外一个领域里做到了60%,在加上你本领域的80%,你很可能就会在综合竞争力上打败了大部分的人。更进一步,再加上一个维度并且在这个维度上你也做到了60%,那么这三个维度合并在一起,你可能已经甩开了95%的人,成了了少数的卓越者。

在这个时间极度碎片化的今天,每天进步一点点其实是非常难的。碎片化学习也会逐渐成为一种常态。也许很多人在批判碎片化学习,但是任何一种新生事物都有它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我们现在很少有精力再去抽出一整块的时间去专门学习了,整块的时间太稀缺了,不允许我们那么做。所以只有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学习。有需求才有市场,现在各种知识付费,订阅产品的出现就是这样一种迎接新趋势的产物。既然时间是碎片化的,知识当然也可以做成碎片。

就像罗胖说过的,“知识胶囊”的概念,把知识塞进胶囊里,随身携带,想用的时候就吃一粒进去。你能说这样的碎片化不好么?不一定。碎片化的分割知识,碎片化的吸收,等你学的足够多了,碎片自然也会融汇成整片。一个知识点不一定非得是一本大部头的书,可能一两句话就讲清楚了。那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学习一个知识,应该是一件好事情。

碎片化学习方式,对个人的自律性要求很高。你要有对知识过滤的能力。有各种各样的信息想尽办法占用你的时间,吸引你的注意力,有些对你来说就是无用的,你必须靠自己的甄别能力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一不小心,你就会掉进各种各样的知识陷阱。朋友圈里的鸡汤文,成功学;各种娱乐八卦,段子,无时无刻不在干扰你。

筛选过程本身,也是需要花费时间和成本的。所以,任何的学习都谈不上轻松,也不可能轻松。这些都是成长路上需要克服的问题。就像是打怪升级,你一路需要披荆斩棘,最终完成升级。

放眼全世界,中国依然是上升通道最多的国家。对个人而言,这是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只要选择不断成长,向未来挺进,你就不会落后。

做一个终生成长者吧。和这个新名词一起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一个终生成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