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本能.第七天读书笔记

第七天:

就如同读余华的第七天,终于来到了任务结束的这一天,在感到有所折磨的同时,我也庆幸的又复习了一次几年前上的心理课。

“人生 所谓 的 意义, 是我 们 赋予 我们 行为 的 一种 支撑。 它是 我们 价值观 的 产物, 而 不是 本来 就 拥有 的。 意义 的 产生 来源于 我们 对 事物 的 认知 以及 关联 的 构建。”就象作者所说,我们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我们可以赋予这种存在以任何的价值,这也是我们每个人有不同人生价值观的原因。在马太效应日益明显的现在,如何能让自己突破瓶颈,进入到更高层次的圈子,作者认为我们必须有足够多的知识,足够充足的资源用以交换,提升自身的格局便成了当务之急。金融市场的泊松曲线(请恕我对此的无知),发展过程中的节点,人们在有原始积累的基础上才可能有更大的飞跃。作者用传销来说明洗脑如何产生的,对于信息的隔断及单一的无需太多思考的信息轰炸,加之人们的从众心理便容易产生洗脑的效果。即使内心再强大,对信息的封闭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如前段时间一个十年不上网的博士生被一个普通的骗局欺骗的新闻,诸如此类。信息源的筛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容易相信我们认为是正确的东西,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得到 的东西,而对于需要提高警惕运用思维的事物却容易忽略不记,我们的大脑此时处于一种懈怠状态,按作者的说法是有助于我们能量的保存,是我们的本能。作者在文中对星座的说法有失偏颇。星座的理论部分是有道理的,只不过被人所利用,在贴上占卜迷信的标签后,人们喜爱这种不加思考据标签进行认知的行为,即使存在所谓验证性的偏差,也不能据此就认定是伪科学。作者心理学 家 罗伯特· 瓦 伦、 李· 罗 斯 和 马克· 莱 博的研究,来说明偏激言论引致的沉没的螺旋效应,赛 利 格 曼的狗试验解释了性的无助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平庸。

最后,在后记中,作者写道“这本 书 本身 的 目的 也是 如此, 通过 对 大量 的 书籍 的 精简 和 提炼, 让 更 多的 人 更容易 看懂, 更容易 理解。 而这 本书 也是 站在 前人 的 肩膀 上 写成 的, 引用 了 大量 前人 的 研究 和 著作。”至此,我才真的明了,原来作者也只是总结提炼拼凑前人的知识,试图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这是不是与作者在文中所说的有所矛盾呢?因为有了对信息的筛选而让我们不能更深入的思考?也让我们放弃了对信息的延伸的探究呢?不置可否!

你可能感兴趣的:(反本能.第七天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