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位我非常喜欢的作者:陈毛毛,人气作者,麻辣英语教师。善用歌声和文字撩人,少女颜和男友力的结合体。讲情感的人很多,但像她一样的却很少。我一直很喜欢她,因为她敢说实话,有态度。她还金句频出。她风趣,幽默,告诉姑娘们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她的微信公众号:我们都是文艺青年(ID:youth921)。
如果你是一个不甘平庸且向往自由的人,那么关注她准没错了。
朋友,能不能不要整天删朋友圈?
文丨我们都是文艺青年(youth921)
1
自从微信多了一项“仅展示三天朋友圈”的功能之后,经常冷不丁就发现自己“被三天”了,就连身边要好的几个朋友,朋友圈里也只能看到孤零零的一两则内容,甚至空留一片“处女地”,形同屏蔽。
没有分组可见的繁琐、没有屏蔽的尴尬和生硬,又恰当地保留了距离和隐私,真是妙不可言呐!
当然,也有人抱怨连天。
“看着我们曾经的合影和恩爱被关闭了,真他喵敢怒不敢言啊!”
“真害怕你消失三天,我就被你屏蔽了。”
“对陌生人可见十条朋友圈,对好友仅展示三天,我们加好友干嘛?”
看一眼自己“拥抱全世界”的朋友圈,再看看那条浅浅的分割线,说实话,犯不上生气,但始终高兴不起来。
转念想想,朋友圈一直以来,确实是一个“戏多”的是非之地。有人分组、有人屏蔽、有人仅限三天、有人“天亮后删”、“两个小时后删”、秒删……每逢深夜和雨天,朋友圈就是一个“待删心情”的重灾区。
我自己也经常干这样的事情,踌躇了一下午的朋友圈刚发,五分钟不到又赶紧删掉。一边嘲笑自己的精分,一边乐此不疲。
不得不说,如今的朋友圈真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课题。我们既期待它,又害怕它;依赖它寻找同类,又因为它孤独得要命。
2
不久前,我也曾经大规模地删过一次朋友圈,因为我被一些姓名不详的“好友”查水表了。
某位关系并不亲密的微信好友,某天突然发来一串“哈哈哈哈”,点开之后发现,是一张我的旧照——即使画质不高,彼时的婴儿肥还是“活灵活现”。
“你曾经长这样呀?”他随即发来一个坏笑的表情。
这是一张年代久远到我的上一部手机和上上一部手机都没有保存着的照片。我耐着性子跑去翻自己的朋友圈,几千条刷下来,原来是四年前刚开朋友圈时发的动态。
看到我什么都没说,只回了一个翻白眼的表情,他赶紧补上一张截图解释到:“不是我不是我,是我在某个群里看到的,有人发了你的这张照片。”
当然,群名和昵称,都打了厚厚的码。
原来,又是一个无聊查水表的“佚名君”。
那天,我花了好长时间,删了几百条朋友圈,还有几十个没有交集了的“好友”,气愤又恐惧,像被蒙面的变态狂跟踪偷窥了一样。
朋友圈,大概是了解一个人最便捷最快速的通道了,神不知鬼不觉的高效率,很符合这个“速食”时代。
曾经我们以为,只有喜欢一个人,才有耐心仔细地去翻阅TA的所有动态和心情。可是现在,这样的行为跟“羞涩和浪漫”没有多大关系,反而多了几分危险气息。一旦空虚下来,随手点开一个人的头像,就可以刷遍TA的朋友圈,窥探TA所有的心情,完成一次有血有肉的“碎片化阅读”。
即便没有遇到“查水表”的人,很多人也有定期删除朋友圈的习惯,因为“士别三日,我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傻逼”。
“我怎么会说过这么矫情的话?”
“怎么这么丑的自拍我都发出来?”
“天呐,这鸡汤不是我洒的……”
“OMG,这个曾经围着渣男转的智障!”
删啊!被人看到得怎么想我……
很多人勾选“仅展示三天朋友圈”,也有很多人发着“待删”的自拍和心情,不过是因为,全面的暴露愈发让人觉得不踏实、不安全,我们再也没法坦然地觉得——你看或不看,我的生活就在这里。
在朋友圈这样真正的“人民日报”里,我们希望自己只展露相对完美的、相对可被接受的、相对安全的内容和形象。这大概我们维持安全感最体面的方式了。
3
有人说:“这么麻烦,干嘛不干脆不发朋友圈?一干二净多省事!”
可是,偏偏我们人类,就是这样既缺乏安全感、又容易孤独的生物。
曾经看过一个关于幸福感的分享,有位网友说:“幸福感大概就是忙了一个下午,打开微信看了很多未读的信息。”
天呐,我找到同类了!
那些数字庞大的小红点,都在提醒我们自己被需要、不被孤立,让我们有存在感,让我们觉得自己活在一个社会里。
所以我们才要发朋友圈,晒心情也好、秀恩爱也好,发自拍也好,甚至简简单单分享一首歌,都能让自己有一种跟人互动的感觉,期待有人听、有人懂、有人关心。
好友小橘子有一段时间,经常发一些少女心情,又不指名道姓。
我问她:“你最近这些郭小四语录,是想说给他听的吗?”
她叹气:“当然了啊,偏偏全世界就他是瞎的。”
我问她接下来怎么办,她眨了眨眼睛,说:“只能删了,看能不能再引起他的注意。”
发朋友圈,是为了让某人看到;删朋友圈,也是为了让某人看到。
因为,真正关心你人,会来问你,为什么删了朋友圈?为什么“三天可见”?
说白了,我们都怕死了孤独,学遍各种新姿势,拼了命想要追求一点存在感。
4
现代人的安全感,很大程度上依赖着“朋(shè)友(jiāo)圈”这个虚拟的社交社会,并且愈发严重。
伟大的马克思爷爷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我们在这些碎片但无处不在的交际中,汲取养分、释放情绪、获得支持、满足需要。
因为朋友圈的虚拟,所以让我们沉迷,因为我们可以费尽心思地维持尽可能完美的“人设”。也正因为它的虚拟,我们搞了这么多幺蛾子,却发现自己越来越孤独。
其实啊,真正能带给我们踏踏实实的存在感和安全感的,是面对面的、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和相处。
有句话说得很好:“我不用发朋友圈,是因为我在乎的人都在身边。”
愿你也是。
- THE END -
- 本文来源 -
我们都是文艺青年
ID:youth921
她还有很多好文章:
《在这个谈身价的时代,你还在计较工资么?》,她这么写:
一份工作除了工资,更重要的是做完这份工作,你会不会贵一点。今时今日,工资已经没有办法护哪一个人的周全。如何让自己变得稀缺,变成品牌,变得有话语权,变得无可替代,才是武装自己最好的方法。
《北上广女子图鉴》,她这么写:
内心有欲望,有虚荣,就去直面吧,将心底的欲望,努力转变成现实,便是打拼在大城市的意义。毕竟,我在这里撞过最坚硬的墙,也吹过最柔软的风。
评论《傲骨之战》,她这么写:
所谓独立,就是直面一切困难,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结了婚,不爱了,可以离;破了产,没钱了,可以挣;这些都不会真的打倒你,你可以凭着一身傲骨去奋战,赢取属于自己的自由,权利,和尊重。
不论是情感问题,还是生活烦恼,
或者只是简单地想找个人聊聊天,
你都可以直接给她发消息。
只要你需要,她就在。
陈毛毛还会经常唱好听的歌给你们听哦!
关注【我们都是文艺青年】
后台回复对应关键词查看文章内容
▼
001丨《中国式相亲:巨婴和TA的爸妈们》
004丨正因为我们一无所有,
才有足够的理由和动力支撑我们在大城市生存和奋斗
005丨《在这个谈身价的时代,你还在计较工资么?》
006丨《30岁的女人没嫁,30岁的男人没钱》
▼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以上内容为精读君的友情互推,推荐文案由对方提供,精读君把关,请大家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的公号关注。谢谢大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