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庆山,曾用名安妮宝贝。高中时第一次阅读她的书籍《月童度河》,书中内容早已忘却,只是把这样一个作者暗自放在心中。只阅读一本书不能完全地了解写书之人,加上社会评价和自己的浅薄听闻,她在我的意识里形成了一个模糊而复杂的形象。
到上大学后偶然在图书馆里看到《素年锦时》,借来阅读。被其中文字深深的感染和吸引,我现在还能记起读那本书时的感受。
周遭环境嘈杂,闷热的夏日午后,讲台上老师讲着无聊的课件。我的耳边响起老师扩音器传来的方言普通话,同学们细碎的聊天声,电风扇转动的吱吱响声,窗外的风声和隐隐约约的孩童嬉笑声,要换做平常,我早已躁动难耐。
但那天因为她的文字,我出奇地心如止水。仿佛听不见任何声音,眼前的景象成为虚幻,即使烦恼于生活现状,对未来感到迷茫,但在阅读的时候,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这种稀缺且求而不得的状态,在阅读庆山的时候出现了。
于是我喜欢上了她的文字,喜欢上了她的书籍给我带来的阅读感受。我决定把她出版的所有书都读一遍。《莲花》《得未曾有》《二三事》都让我惊喜。
再到2019年,时隔七年,她出版了长篇小说《夏摩山谷》。作为她的忠实读者的我当然要第一时间买来阅读啦,现代人习惯于阅读电子书,电子书固然方便实惠,但缺少了纸质书拿在手上的“幸福感”,也缺少了手指与纸张摩擦所带来的“真实感”。
《夏摩山谷》的封面由山川、树木和带有宗教性质的画像组成,内封则是温厚的青绿色山谷,带有令人向往的神秘感。书到了之后,我小心翼翼地拆掉外包装,用手慢慢抚摸书的内页,顺滑的纸张让人心情愉悦。
作为一个读者,买到喜欢的作者的新书,所带来的喜悦胜过对其它一切物质的占有欲实现之后的喜悦。而阅读给我带来的变化之一便是:物质对我已经没有了吸引力,我所需要充实的是精神。
02
上面说了很多题外话,而真正要来评论这本书是困难的。因为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小说,首先在篇幅上就很长,我断断续续读了一个月才读完。这是一本有阅读难度的书,所谓的难度不是说对文字的接受程度或者对故事的理解力,而是其精神内涵,书中提到大量的宗教和带有哲学性质的宇宙观,让人很难理解。
这也不是一本取悦读者的书,作为小说,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鲜明立体的人物形象,也没有一口气读完的荡气回肠。换一个角度说,它应该算是一本有阅读门槛的书,庆山本人也说过,她不建议没有丰富人生经历的低年龄读者阅读,经历过波澜起伏再沉下心来阅读《夏摩山谷》可以感受到更多,得到更多。
交叉错杂的时空和人物关系也使得阅读困难起来,书中大量的“她”和“他”进行对话,且各个人物对话的语感相近,不回头翻阅很难分清楚哪个是“她”,哪个又是“他”。刚开始我还会尽力去分明人物关系和层次,到后来便放弃了。我想,我只需要知道每一个人物都是庆山,都是你我。每一次对话也皆是书中人想要对读者所说的即可。
尽管难以理解,我的阅历也有限,但我还是想以自己的理解了讨论一下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也许有失偏颇,但对一本书阅读之后有所感受和记录是好的,也是值得的。
于我而言,《夏摩山谷》并不是一本完美的书,甚至于其中某些观点我并不赞同和接受。但我依然喜爱这本书,依然喜爱庆山笔尖下的文字力量。
03
其中一段这样写道:“我想赠送你一段诗句,假设自己已经死去,生命已经结束,此后的岁月都是神额外恩赐给你的。那么好好活着吧。让生活合乎你的本性。”
短短几十个字,就给了那些想了却自己生命的人莫大的慰藉。说是鸡汤也罢,但能够拯救人的一碗鸡汤,可比那些鸿篇巨制有价值多了。曾看到有人这样批判这本书:“一边鄙视世俗生活,一边用着名牌行李箱。通篇尽是不道德的婚外情和畸形恋,把婚姻说得如此不堪,伪装成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对此我只想说,为什么有人可以看见山谷中震撼人心的力量和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慈悲,从而带着宁静的喜悦生活下去。而有些人只能看见名牌行李箱和婚外情这些外在形式,对于作者想表达的内涵一眼带过,然后在网络上用刻薄的言语攻击别人。
是眼界问题,也是业力问题。是一个怎样的人,便会看见怎样的事物。当然对于《夏摩山谷》中某些观点的有失偏颇,我也不可否认。比如对现代科技的否定,对至纯至简的生活方式的极度推崇。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
我觉得也没有必要一定要过持戒自律的禅定生活,即便是在世俗普通的日常生活中也能寻找到人生的意义所在。当然,这是庆山所选择的生活方式,她有能力这样过。我们这些普通人只能通过阅读加以想象。
另外我认为她大可不必对现代文明丧失信心,就算在拥挤的地铁站、肮脏的出租屋、充斥推销广告的商业中心,社会也可以发展下去,并且可以让人民安居乐业。她在推崇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没必要去贬低另一种生活方式。
好的小说家是让笔下的人物自己说话,而在《夏摩山谷》中处处可见庆山的影子,一本小说带有作者本人过多的说教意味,恐怕不是一件好事。相比说教,我更喜欢分享。分享的意思即是,我给你分享一个观点,你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
但在这本书中的许多地方都在对读者说着:“如果你不认同我的观点,就没必要看下去了。”所以说这是一本挑人的书,这好像也是庆山一贯的风格,她从不尝试去取悦读者。
她相信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缘分,假若有缘,自会有读者阅读并且喜爱。
04
尽管庆山不是一个标准意义上完美的作家,但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喜欢她?或者说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她?看到过一个很好的回答:“因为在现代社会荒诞的生活中,庆山理性、直面一切、相信爱。”能够做到这三点的作家寥寥无几。
也许我们永远找不到所谓的灵魂伴侣,也永远无法为心灵找到一个安定的居所,无法参透生死,无法体会那种带着慈悲看万物自然、生生灭灭、无生无灭的感觉。但我们可以和她一样,理解爱,相信爱,知道无法到达但不放弃前行的步伐。
最后用整本书我最喜欢的一段话结束这篇非常个人化的书评:“我从自认为特殊的、与众不同的、隔绝的人,成为一个质朴而接纳一切的普通人。无需再强烈渴望自己能够改变一些什么,或成为什么。不管天翻地覆,只要还活着,就以接近实相的方式生活。”
笑看万象,无所不在,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