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趵突泉喷涌造假,不能见风就是雨 | 新京报快评

质疑趵突泉喷涌造假,不能见风就是雨 | 新京报快评_第1张图片

“七十二泉”的形成,有赖于济南的地势结构。


质疑趵突泉喷涌造假,不能见风就是雨 | 新京报快评_第2张图片

▲十一黄金周,趵突泉景区游人如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王传涛


近期,济南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城市。趵突泉、大明湖及湖面灯光秀、护城河、千佛山等景点,为济南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


国庆节前,有网友发微博质疑“天下第一泉”趵突泉,称在济南趵突泉边看到水泵和变电箱,质疑济南趵突泉的喷涌是人工造假,还称在园内听到了水泵的声音。该微博内容被不少人转发。近日,趵突泉景区工作人员及附近居民,纷纷“护泉”,表示趵突泉喷涌属自然现象。景区方面回应称,“水泵主要是给景区内的绿植浇灌以及对地面进行清洁。如此小功率的水泵,不可能形成那么高的水柱。”


坦白讲,在许多温泉景区都是用锅炉烧水、大量仿古建筑拔地而起并成为热门景区的当下,对一些地方造“假古迹”、“假现象”加以质疑很正常。但是,质疑景区造假现象不能见风就是雨,要有能够说服人的合理依据,否则只会让相关景区以及城市旅游行业的发展受到负面影响。


趵突泉,自宋元时代就是鸿儒们游玩聚集之地,是康熙、乾隆等皇帝多次临驾之地,也早已闻名于古今中外。形成“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的胜景,有其自然和地理因素。泉城济南,南高北低,南部山区为泰山北麓余脉。在地质构造上,南部山区延伸向北为平缓单斜构造,加之济南以及南部山区地下形成的大量溶沟、溶孔,济南城下是真正的“暗流涌动”。更加上,济南多个方向都存在断裂层,地下泉水来到济南只能于石隙中喷出,形成了著名的“七十二泉”。


清末小说家刘鹗在《老残游记》曾描述过这样的场景,“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在济南老一辈人的口述中,在趵突泉、剪子巷、王府池子周边,随手搬起一块石板,可能就发现有泉水涌出。这些景象的形成,都有赖于济南的地势结构。同时,根据济南近期的降水情况看,趵突泉也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保持高质量的喷涌状态。


从济南水系来看,发源于济南城区直接入渤海的小清河,水源正是以趵突泉为代表的济南泉水。如果泉水系水泵造假,可能能形成几个泉眼的喷涌,但断然不会形成庞大的、且有航运能力的小清河水系。而且,10月10日,备受社会关注的小清河复航工程传来好消息——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小清河复航工程PPP项目实施方案》。如果没有天然形成的泉水,小清河就是“无源之水”。


从常理来讲,如果趵突泉果真造假了,为什么还要把水泵、变电箱放到让游客看到的地方呢?找一间隐蔽的房子,或者直接放到地下,岂不是更“完美”?在历史上,受上游降水减少影响,趵突泉也出现多次停喷现象,最近的一次是在2003年。


质疑精神是可贵的,但质疑之前,也不妨对济南的地势结构有所了解。否则,引发的一系列调侃,不仅会伤害济南市民们对家乡的自豪感,损害济南的旅游形象,对游客也会有所误导。


趵突泉景区及相关部门,面对这种质疑,可以通过许多新颖的形式进行回应和释疑解惑。一者,可以通过一些直播或短视频平台,为网友们展示水泵断电后仍然呈现泉水喷涌的景象;二者,景区里、网络媒体上也要加大对于济南泉水形成原因的“科普”。毕竟,真正的“网红”,也经受得起各种质疑。


□王传涛(媒体人)




编辑:陈静 实习生:葛书润 校对:王心


征稿:积极稳健有见地,立言笃论需妙笔。或为针砭,或为建言,形诸笔端,皆成评论。新京报评论新媒体诚挚欢迎来稿,一经选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

大报者,守正其初心者也!新京报评论部、智慧城市研究院招人了

“救猫狗”不是消防义不容辞的责任

美股暴跌预示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增加

进车库盗窃不算“入户盗窃”,不合常理 | 新京报快评

黑龙江实施“餐前消费确认”,能避免旅游天价事件吗 | 新京报快评



质疑趵突泉喷涌造假,不能见风就是雨 | 新京报快评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质疑趵突泉喷涌造假,不能见风就是雨 | 新京报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