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YO扩张遭质疑,酒店业“鲶鱼”为何笃信规模至上?

OYO扩张遭质疑,酒店业“鲶鱼”为何笃信规模至上?_第1张图片


作者 / 速途网 吴佳馨


提及OYO,首先涌入脑海的便是其扩张速度。

作为印度品牌,OYO在进入中国以来,仅用18个月时间,便在全国拥有超过10000家酒店、50万间客房。随着“OYO速度”的深入人心,“行业搅局者”、“明星企业”等词语也成为贴在OYO之上的标签。

但欲戴皇冠,先承其重。OYO在接受赞美的同时,也因为扩张过快、外界议论而面临着争议,并成为OYO的挑战之一。

外界眼中的OYO:争议与荣誉相随

纵观现有言论,不难发现,诸多问题的出发点皆在于让OYO为之骄傲的扩张速度。并由此而衍生出了对明星数据真实性的质疑、对OYO资金链的担忧,甚至于企业是否会为降低成本压力而进行裁员。

在相关报道中,问题尤为严重。今年5月,OYO官方披露的酒店续签率达到97%。而在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时,这一数字则变成不到40%。7天未回复即默认永久续约以及机器统计,是知情人士对官方数字的解释。

同时,来自中、印两方的管理团队理念不同问题,而造成管理空缺,从而引发员工道德问题;融资的不到位以及随着数据增长而带来的成本问题,诸多因素之下,最终指向的结果只有裁员。

细细想来,便会发现以上问题颇为熟悉。在共享单车正处于风口之上时,速度、明星企业甚至是背后庞大的资本,是属于共享单车的荣耀。

然而从风口到风散,时间却极为短暂。曾经的明星企业ofo、备受用户喜爱的小蓝单车,能够叫得上名字的单车企业要么苦苦挣扎在生死线上,要么早成为他人的嫁衣。至于其他企业,仅留下不尽的押金问题。

人们在共享单车上的碰壁,逐渐演变成对新兴事物尤其是速度过快事物的草木皆兵。对于OYO的质疑,也与人们对单体酒店行业的质疑大有关系。

在5月30日,同为单体酒店品牌的H连锁酒店品牌发布会上,便有媒体向H连锁酒店夏青宁提出,“H连锁酒店是否会是下一个ofo,单体酒店又是否会是下一个共享单车?

OYO自辩:报道失实,观点片面

如同华住酒店创始人季琦在发布会上直面质疑,并斩钉截铁地表示:“单体酒店不会是共享单车,H连锁酒店也不会是下一个ofo”一般,在以上报道不断发散自己的影响力之后,OYO也于今日做出了回应:报道失实,观点片面。

同时,对于报道中提出的质疑点,OYO也一一作答。

据OYO所说,报道中的裁员,实为公司根据绩效结果和组织结构进行人员优化,是一个组织正常有序的新陈代谢。并且,公司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并于上周宣布将投资1亿美元用于人才、客户体验和基础设施改造。接下来,OYO将扩大招聘力度,招聘人数达到上千人,并覆盖业务扩展、酒店运营管理等一线岗位。

同时,单体酒店的万亿规模市场与中国市场的独特性,让高层之间分工明确,共同为成为全球最大的连锁酒店集团而努力。在员工管理上,OYO也于2018年10月成立了专业的廉政合规部门,对员工违反公司廉政合规制度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至于数据造假、融资不到位造成资金链存在压力一说。OYO称,自己作为一个数据与科技驱动的公司,基因造就决不允许数据造假。同时,在现阶段,比起赚钱,OYO更注重为客户和业主带来价值,已投入30亿元来保证账面资金充足。

OYO在声明中还特别强调,自己已在酒店层面实现盈利,并不存在“烧钱”的说法。而这一说法,在5月OYO的战略升级发布会上亦有提及。当时,身为OYO的合伙人、首席财务官的李维给大家算了一笔账,OYO目前所花的钱,90%用于人,但随着酒店规模的扩大、技术的提升,人员的利用率也随之提高,从而降低成本。

而对于外界所说的OYO融资并未到位一说,李维也曾表达过他的看法。在他看来,融资是需要进行的。但与融钱相比,更多的是把一批有共同梦想、可以支持OYO的投资伙伴和战略投资人聚集在一起。

不难发现,尽管OYO在声明中并未提到共享单车,但对于由共享单车所蔓延过来的战火,OYO的态度与季琦相比,只有更加斩钉截铁。

速度、品牌,OYO的权衡之道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对于速度的追求,往往会对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在OYO之上,这一定律也有所体现。

OYO扩张遭质疑,酒店业“鲶鱼”为何笃信规模至上?_第2张图片


笔者在长沙入住某OYO酒店时发现,其地理位置较为方便,价格也适宜。从房间来看,装修也尚可。但酒店整体装修,光线布局等给人的感觉略有不适。

在这一点上,OYO有自己的考量。首席发展官胡宇沸曾说:“首先,酒店是一个规模化的生意,想要有效益就必须要快。第二,在中国一个业务模式跑起来之后便会有很多入局者。与出行、外卖不同,酒店具有一定的忠实度。当我们在四、五线城市为业主创造价值后,业主签订的长期合同将成为我们在竞争中的优势。最后一点与OYO的愿景有关,在酒店行业中,头尾部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单体酒店的效率一定是低的。多以当规模化运营之后,OYO便能通过品牌化改造,把90%的尾部做一个供给侧的提升,让他离头部越来越近。

为此,在OYO酒店数量达到一万家之时,它也开始了向品质的探索。5月30日的那场战略升级发布会上,OYO向外界宣布启用2.0模式,并提出与业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具体来说,便是OYO基于过去12个月在全国众多城市的探索,建立起自己的风控体系,对当地的经济水平进行了解,基于估算的营收水平对酒店进行改造,包括装修、技术赋能、人员培训等诸多方面。从而对流量进行获取,帮助酒店获取收益。

至于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则是OYO对酒店打出的保障。“进入2.0模式,便看不见佣金模式,业主赚更多我们也赚更多。”李维这样说。

写在最后:

作为单体酒店行业的明星企业,OYO在享受荣誉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由行业带来的争议。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所有的意见与建议,均需要建立在真实存在的基础之上,同时也应该看到OYO为改变自己的不足而做出的努力。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缘何“由软变硬”?

代言人减少了,OPPO上亿代言费怎么花?

“有所不为”的好未来圈地运动 | 速途教育

特斯拉中国造车想靠“借钱”翻身


OYO扩张遭质疑,酒店业“鲶鱼”为何笃信规模至上?_第3张图片

商务合作请联系QQ:800062661、492120936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你可能感兴趣的:(OYO扩张遭质疑,酒店业“鲶鱼”为何笃信规模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