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不熟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城市战争”(sunbushu123)授权发布
今天聊一聊广州与杭州的双城记。
1
老实说,广杭两城,除了都是省会城市,名字中都有个“州”字,其他好像没有多少可比性。在城市规模上,一个是常住人口接近2000万、GDP超过1.8万亿的一线城市,一个是常住人口不到1000万、GDP刚刚到万亿的二线城市;在城市定位上,一个是全国性中心城市,一个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总量数据上,二者还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
不过,杭州这两年实在是太火了,火得连大上海也要高看两眼,广州岂能熟视无睹?
你看,这座城市自古就是旅游名城,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现在又成了明星经济城市,盛产民企巨头与超级豪富,娃哈哈、吉利、农夫山泉、万向不在话下,尤其是还冒出了阿里巴巴这个超级大宝贝。在中央老大言必称“新经济”的大背景下,杭州不火都难。
翻开杭州的经济数据,除了GDP等总量数据仍然处在二线城市行列,其他很多数据都有一线城市的范儿。比如富豪排行榜,定居在杭州的富豪数量一般总能进到前五名,有时甚至能进到前三名,让京沪都不敢小觑;而在一些民营企业500强名单上,杭州上榜的民企数量甚至能排到第一名。
成绩好,自然就有话语权,杭州马上要办这个星球上最顶级的大咖秀——G20峰会,过两年还要办亚运会,城市知名度走上巅峰,指日可待。大哥光荣,小弟也跟着沾光,隔壁嘉兴还办起了全球互联网大会,与南边深圳的IT领袖峰会,遥相呼应,煮酒论英雄。
2
由此,我看到广州与杭州的第一个差别是嗓门,说严肃点叫话语权。你看,这座城市里坐着马云、宗庆后、李书福、吴晓波等大脑袋,个个能说会道,又善于造势,他们随便一句话就可能是新闻头条,随便做一个事情都会冠以“中国”的名义。作为浙商大本营的杭州,最不缺的是镁光灯。
广州城里的大脑袋当然也不少,但问题是嗓门不大,媒体上听不到声音,高端峰会上找不到存在感。例如,中国加入WTO后,广州在承办各种国家级、世界级峰会上,几乎颗粒无收。作为一个老牌国际化大城市,这一点委实不该。
这是一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谁的嗓门大, 谁的曝光率高,谁就可能获得更多的“注意力经济”。我倒不是说广州一定要专门去搞什么城市营销,而是说应该有这个基本的意识,多创造条件刷刷存在感。再好的酒也怕巷子深。
3
由此,我又看到粤商与浙商的一个不同,就是企业家风格。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最早涌现出一大批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品牌,比如健力宝、乐百氏、小护士、小霸王、容声、白云山、万宝等群星璀璨的驰名品牌,同一时期的浙江还根本无法与之并论。
但时至今日,广东的这些老品牌有几个还在潮头浪尖?有的已经悄无声息,有的被收购雪藏,健力宝的失败更是进了MBA经典教程。后来居上的很多浙江品牌,比如娃哈哈、农夫山泉、万向等等都成了常青树。
作为外贸大省,广东也是中国最早建立商品集散平台的地区,广州的专业市场之盛更是名冠全国。二十多年过去,这些平台虽然还在,但规模与话语权却不见有长,甚至有不少还停留在20年前的水平。
真正把商品集散平台做出国际影响力的却是后来居上、以冒险精神著称的浙商,比如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绍兴的中国纺织城,萧山的中国花木城。尤其是杭州还冒出一个阿里巴巴,直接抢的是广交会的生意与话语权。
为什么占据先发优势的粤商,在很多领域没有跑赢后来居上的浙商呢?这拷问的是企业家的远见、耐力与冒险精神。
4
我们不能说低调、务实是一种错误,改革开放之初,广东人幸好有“只做不说”、“不争论”的做事风格,否则难免会陷入意识形态的口水战中。低调与务实的营商风格,也为广州培育出一个扎实稳固的经济结构,在外部环境频变时,表现出极强的抗击打能力。要知道,前些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浙商因为冒进与投机,也付出过不小的代价。
然而,低调与务实的弊端同样很明显。城市战争曾多次阐述,中国经济的动力机制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过去的工业经济转变成今天的服务业经济,从依赖于卖地造城到今天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注重创新,高新技术产业更依赖于创新,但创新需要冒险、需要求新求变、需要风险投资,这与粤商保守、求稳、抗拒资本运作的风格格格不入。
与粤商不同,浙商的风格是高举高打、跨越式发展,这个集中体现在浙商普遍对民间借贷的热衷,对上市融资的追逐,对资本运作的痴迷。例如,比较两地上市公司数量(截止2015年年末),广州只有68家,大约相当于杭州的一半(118家)。而在人口规模与经济总量上,广州差不多都是杭州的两倍。
若论民间金融活力,广州与杭州的差距可能还要大。与广州一样,杭州也没有多少特殊政策,也缺乏证交所、期货交易所等交易平台,但是杭州有胆识、敢创新,政府与本地银行大力支持中小企业贷款,创投基金与民间借贷活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与北上深的不足。
金融的活跃,给杭州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提供了的大量的低成本融资机会,为这些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可能,这也是杭州近几年来新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比而言,广州在这方面实在欠奉,城市战争原来在文章里提到一个现象,因为相对宜居,广州这两年吸引了不少从北京过来的互联网创业者,但是广州的创投基金与融资渠道太少,政府与银行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也很小,他们仍然需要跑到北京和深圳“找钱”。
5
广州与杭州在高层定位与城市体量上暂时都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二者也不在一个经济区内,本来不会有什么交集。但互联网时代就是这样,猫身上披的羊毛,可能是从狗身上薅过来的,竞争经常是跨界的。杭州的娃哈哈跑赢了健力宝,杭州差点把网易吸引过去,阿里巴巴更是抢了广交会的生意,竞争无处不在,广州应该与时俱进,提高城市竞争力。
广州应该敏锐地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杭州之所以那么红,根本上是因为这几年民营经济开始登堂入室、获得话语权这个大背景。
10年前的中国,民营经济基本是没有地位和话语权可言的,国企与外企才是撑起城市经济的顶梁柱。但是今天,情况好像反了过来,外企开始大规模产业转移,国企则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境,民企则表现出极强的抗击打能力、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早已不是10年前的吴下阿蒙了。
所以,杭州的崛起,背后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崛起。民营经济有话语权,杭州就有话语权。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民营经济的话语权还会进一步加大,这对所有以民营经济为支柱的城市都是利好。
城市之间的互相学习十分正常,广深之间的互相学习有一段时间就被奉为美谈,杭州原来也专门派过代表团到广州学习。希望广州能够以更开放、更务实的姿态,学习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这其中,杭州一定不能少。
微信已经开设了微信公众号置顶功能,快快置顶【智谷趋势】,把最好的位置,留给最优质的信息
|欢迎关注我们的朋友“城市战争”——这是一个专注于城市PK与城市竞争力研究的公众号,在这里,可以读懂城市兴衰与城市排名的密码|
决策者的首席趋势顾问
“十大最具影响力财经公众号”
觉得我们干得不错?
长按并识别下面二维码赞赏
金额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