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专家”往往被“不务正业”的人干掉?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一场答题通关游戏,只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是根本无法应对自己将要面对的问题的。


作者:Juno本人 来源:孤岛 (ID:gu_dao2015)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贫民窟出生的主角贾马尔为了找到并救回自己心仪的女孩,参加了一档答题赢大奖的节目,就这么一个从小失去母亲,缺乏教育机会的男孩儿,却意外打败了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获得了终极大奖,成为了一名从贫民窟出来的百万富翁。


为什么“专家”往往被“不务正业”的人干掉?_第1张图片


这样的故事多少具有传奇性,但故事的情节设置却非常巧妙。


主持人问的第一个问题是,1973年的动作电影《囚禁》的主演是谁?


这个问题对于贾马尔来说一点儿也不难,《囚禁》的主演是他小时候的偶像,他还曾为了要到偶像的签名,而掉进了粪坑。



当主持人问到第三个问题“教义中描述的罗摩神,他的右手里握着的是什么?”时,贾马尔回想到多年前,母亲死于宗教冲突的那一天,逃跑过程中,刚好看见一个打扮成摩罗神的小孩,他驻足了几秒,打量了下对方的衣着首饰,发现对方右手里握着弓和箭。


自然,这个问题也答对了。


这些问题当然不是贾马尔在书本上学到的,而是一路流浪生存的境遇。


贾马尔一路过关斩将,观众也好,主持人也好,都怀疑他提前知道了题目,但事实是,正因为贾马尔没有受过教育,流浪过很多城市,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比只待在实验室的科学家更能从容应对复杂的世界。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一场答题通关游戏 ,不是你学了一门专业,就只会在职场、生活中遇到自己擅长的问题,反而,你会越来越意识到,只学自己的专业,是根本无法应对自己将要面对的东西的。
为什么“专家”往往被“不务正业”的人干掉?_第2张图片

1

什么是多元模型思维?


巴菲特的黄金搭档和“秘密武器”,同时也是著名投资人的查理·芒格,曾在《穷查理宝典》中提出“多元思维模型”。


所谓的多元思维模型就是掌握多种学科的重要理论,并懂得自如运用它们。


他认为“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他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


大多数人都只使用学过的一个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试图通过一门专业学科来解决所有问题。就像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这是一种处理问题的笨方法。


你需要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试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知。”


真正大师级的投资人,往往“不务正业”,涉猎多个领域,在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资时,他们不会简单用投资模型来决定,而是往往会加入其他学科的模型。


譬如查理·芒格会在谈论投资的安全边际时,会用到工程学的“冗余思维模型”,工程师设计桥梁时,会给它一个后备支撑系统以及额外的保护性力量,以防倒塌——投资策略也应该是如此。


为什么“专家”往往被“不务正业”的人干掉?_第3张图片


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复杂无序、不可预测的,包括商业,包括投资,包括人生,但你掌握一种思维模型,也就拥有了一条解开谜题的线索,当你掌握了另外一种思维模型,也就拥有了第二条线索。如果你拥有的思维模型越多,那你离谜底和真相也就越来越近。


2

为什么要拥有多元模型思维?


01多元思维模型才是屹立不倒的护城河


如果你曾做过公众号,请教一些所谓的“专家”提高阅读量的方法,得到的答案无非是:对热点反应要快、取个吸睛的标题、懂得煽动情绪促进转发、具有审美价值的排版、拥有统一视觉标识的封面图......


但你会发现,即便你的文章都具备了这些要素,也无法成为爆文。


你看一些不爱套路出牌画风清奇的公众号,完全没有任何一条要求符合以上的标准和要求,甚至可以称为反面教材:佛系追热点(几乎不追)、性冷淡的标题(你爱看不看)、灾难般的排版(卖相难看)、没有配图(对的,像极了高中时代的作文)。


可结果呢,他们不仅阅读量可观,而且读者粘性非常高。


而且这些公众号,是我在众多公众号中唯一置顶的几个,因为他们输出的想法和观点,是我在其他公众号上看不到的。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些堪称“反面教材”的公众号,反而比一般的公众号打开率要高?


做内容,做到最后,拼的到底是什么?


是文笔和写作技巧?是谁追热点追得更快?还是捉摸不定的网感?


统统不是。


为什么“专家”往往被“不务正业”的人干掉?_第4张图片


做内容,做到最后,拼的是两个字:认知。
同样追热点,当你好不容易修炼出2小时就写完的绝技,却有人半个小时就排版发出;


绞尽脑汁想出的绝妙标题,结果前脚推送后脚就有更绝妙的标题出现在你的订阅栏中;


终于习得煽情绝学,却发现,完了,读者不吃这一套了,后台留言全是在骂你制造焦虑......


文笔可以模仿,追热点速度可以提高,网感多刷刷手机就有了,唯有认知才是无法被轻易超越的高峰。


而认知来源于什么?


来源于多元思维模型的独到见解,生活阅历和专业领域的相辅相成,以及高屋建瓴的视角和高度。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是一名产品经理,恰巧又“不务正业”,在工作时间以外还研究点心理学,当你在做用户调研的时候,你就知道最好的调研不是看他们填写在问卷上的内容,而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让他们打开app,观察他们的行为轨迹,因为一个人无意识的行动才是最真实的反应。


如果你是一名书封设计,除了知道如何使用各种各样的设计软件以外,能懂得一些色彩与心理,那你就知道什么样的颜色能够在一排书架中脱颖而出,第一眼就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不仅让书封具有审美价值,同时也具有商业价值。


如果你是一名房产销售,又懂得一些风水知识,那么在客户看房的时候,你就可以从风水学的角度帮客户分析房子在风水上的吉凶,而在客户眼中,你就不再是一名跑腿的销售,而是一名能够提供风水建议的专家,你说的话也会更有信服力。


你看为什么这个世界上那么多Tony的存在?难道是技术不过关?恰恰相反,是因为他们长期专注于技术的提升,而忽视了审美的重要性。


为什么“专家”往往被“不务正业”的人干掉?_第5张图片


我去做头发最怕的不是那种说“这个我剪不了的”发型师,而是那种只要你拿照片给他看,他都说可以做的发型师。


他们忽略你的脸型、五官特点、潜在诉求等重要因素,对客户的要求唯命是从,对照片上的发型生搬硬套。


譬如一个人脸大,想剪个齐刘海遮脸,表面上好像是要剪齐刘海,但实际的诉求是遮脸,那么齐刘海是不是个好的选择呢?未必,但如果发型师懂得美学知识,就可以在前期咨询沟通中,提供显脸小的多种方案,譬如剪个龙须刘海,或者剪个斜刘海......


所以说,多元思维模型才是屹立不倒的护城河,你的不可替代性不是来源于你的专业知识,而是多元思维模型构建起来的难以模仿、超越的多维度竞争力。


02武林高手都能融会贯通,职场行家往往跨学科思考


如果你看过几部武侠小说应该就知道,真正的武林高手都并非单单擅长某个门派的武功和心法,而是因缘巧合之下,把江湖上各门派的武功都学了一遍,然后融会贯通,自创武功心法。


先说郭靖,虽然不算是天赋异禀的人才,但也算是后天努力型选手,他不仅会贴身的蒙古摔跤、江南七怪传授的空明拳,中程的降龙十八掌、左右互搏,还得黄药师真传学会了弹指神通。


而杨过呢,也是一名典型的“杂家”,继承了古墓派的武学,习得了欧阳修的绝学蛤蟆功,除了精通玉女剑法、全真剑法,还得洪七公真传,对打狗棒法也了如指掌。


每个门派的武功都有其短板和盲点,只有了解每个门派的精髓,取长补短,才能成为数一数二的高手。


所以武林高手的一招一式中都藏着各个门派的影子,只有掌握了各个门派的武学精髓,才能到了后期融会贯通,自成一派。


为什么“专家”往往被“不务正业”的人干掉?_第6张图片


而职场中也是如此,工作岗位虽然分工明确,但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复杂问题所需要的思维模型却是多元通用的。


举个例子来说,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只拥有产品思维是远远不够的,他还要具备营销思维、心理学知识和数据思维等多元模型思维。


之前听到过一位前腾讯高级产品经理的分享,她用谈恋爱来诠释产品和用户的关系。


低段位的人,只会卯足劲儿追求对方,但结果往往是被拒绝。


中级段位的人,懂得投其所好,先了解对方再对症下药,成功率当然大大提升。


而高段位的人是怎么做的呢?她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眼神里似乎长着钩子,让别人不自觉地被她吸引,主动靠近。


产品和用户的关系就像撩汉,讨好不如了解,了解不如吸引,这是人性。


再举个例子,像市面上大多数陌生交友软件,都把拥有共同兴趣爱好作为重要依据来推荐匹配度高的人,这一机制的底层逻辑是:两个人会因为共同感兴趣的事而互相吸引、产生好感,拥有的共同兴趣爱好越多,就越匹配。


但是,两个人真的会因为对某样东西都感兴趣而互相吸引吗?还是会因为共同讨厌某样东西而彼此吸引?


两个人会因为共同喜欢一个明星而有话聊,但更会因为共同讨厌某个明星、某样食物而惺惺相惜,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共谋”。


而这一想法如果成立的话,意味着颠覆了市面上大多数交友软件存在的底层逻辑。


所以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拥有产品思维是不够的,你需要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一个有对人性有深刻洞察的产品经理才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


武林高手都是先学各个门派的精髓,再融会贯通自创武功心法,而职场高手往往都是跨界思考,用多学科的知识从容应对特定领域的问题。


为什么“专家”往往被“不务正业”的人干掉?_第7张图片


03拥有多元思维模型,才能够参透事物本质


之前看到一个财经博主对房价的分析,他说,除了北上广深,那些新一线城市的房价在未来几年也会快速增长,如果有条件,不妨多入手几套重庆、武汉的房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他阐述了一个事实,那些来到北上广深的外地人,能够买房定居的其实只是很少一部分,那其他在北上广买不起房的年轻人会去哪儿呢?


答案就是:新一线城市。


这里工作机会虽然没有北上广深多,但是比家乡四、五线县城要好,不管是基础设施,还是配套的精神文化消费,都更符合年轻人的需求。


作为一名非经济学人士,我不敢妄自评论这个结论的正确与否,很多财经博主,会从很多专业角度分析房价,但这位博主,却另辟蹊径,从人口迁移的角度分析房价。


我们常常陷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就像一个挑食的孩子,只大口吞咽自己专业相关的信息,而对其他信息视而不见。而这样会导致我们对自己的盲点一无所知,从而做出错误决策。


乔布斯为什么一生能够颠覆六大产业: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数字出版,没有受困于非连续窘境,而是一次又一次进入第二曲线?


你可以说他是天才,也可以归功于他独到的商业嗅觉。


但如果你略微了解过他的生平,就应该知道乔布斯在大学期间对宗教、哲学特别痴迷,几乎把那个时代的佛学书籍都读了一遍,《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宇宙意识》《突破修行之物质观念》《动中修行》,《禅者的初心》等。


而这个看似不相关的研究,对乔布斯之后在商业上的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为什么“专家”往往被“不务正业”的人干掉?_第8张图片


分享一个小故事,在研发iPod的时候,当时负责这个项目的团队想要做一个体积更小的播放器,他们希望把屏幕的面积变小。


乔布斯却突然问,我们为什么要这个屏幕呢?干嘛不把这个屏幕干掉呢?


其他人都愣住了,觉得怎么可能不要屏幕呢?iPod里装了那么多歌,难道不需要屏幕来选择到底听哪一首么?


乔布斯却说,既然这些歌是你已经从计算机里下载到iPod上去的,已经是你喜欢的了,你就随机播放嘛,为什么需要再选一下呢?


正是因为这个洞悉本质的决策才有了后来的iPod shuffle,让iPod占领了74%的市场份额。


而之所以乔布斯每次都能直逼事物本质,和禅宗讲究“简单”和“趋于直接”有关,因此,“极简”成了苹果设计的核心。


不仅仅是iPod shuffle,苹果很多产品都能看到极简的影子,譬如MacBook Air没有光驱,但这并不影响我使用它,反而觉得它轻薄便于携带。


我们经常都在讲战略思维和商业洞察,这些看起来玄乎其玄的事物,其实离不开多元模型思维,你掌握的学科知识越多,越有可能从复杂的事物中抽丝剥茧,抵达事物的本质。


贝佐斯也曾利用物理学上的“第一性原理”帮助自己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他曾在演讲中说过:“人们经常问我:未来10年什么会被改变?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普通。从来没有人问我:未来10年,什么不会变?在零售业,我们知道客户想要低价,这一点未来10年不会变。他们想要更快捷的配送,他们想要更多的选择。”


为什么“专家”往往被“不务正业”的人干掉?_第9张图片


贝佐斯之所以能反向思考,也是得益于物理学上的“第一性原理”。


什么是第一性原理?简单来说就是那些最基本的、最硬的、存在度最高的存在,其他东西则是在第一性原理上派生的、更软的、更易变的东西。


世界上很多东西都在变,如果我们一味追逐那些不停变化的东西,反而会丢失方向。贝佐斯因为运用第一性原理,排除了竞争对手、外界的评论等干扰,找到了战略方向。


最后:


乔布斯曾说过:“如果一个人只有商业视野,你做出的产品就会特别局限,所以一定要有跨学科视野。


“术”业有专攻,但“道”却是融汇贯通,互为联系的,如果你仅仅学习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那未来某天遭遇降维打击的不是别人,就是你。而最终胜出的,都是那些看似不务正业却具备多元思维模型的人。
为什么“专家”往往被“不务正业”的人干掉?_第10张图片

为什么“专家”往往被“不务正业”的人干掉?_第11张图片

为什么“专家”往往被“不务正业”的人干掉?_第12张图片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咨询电话:张老师 13691068085 微信:zal304904871


为什么“专家”往往被“不务正业”的人干掉?_第13张图片


为什么“专家”往往被“不务正业”的人干掉?_第14张图片


订阅咨询:国宏老师 010-88232893,微信:13611104780

为什么“专家”往往被“不务正业”的人干掉?_第15张图片为什么“专家”往往被“不务正业”的人干掉?_第1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专家”往往被“不务正业”的人干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