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答案选取逻辑

干扰答案上屏逻辑

概念更新说明

以后,我们更新两个名词。
1.第一:把原来的干扰图片名词作废,替换为干扰答案。原因是,后面随着课程形式的丰富,习题本身不一定只是音频,答案也不一定只是图片。所以后面我用干扰答案这个新名字。
2.第二:
把原来的资源这个名词作废,替换为课程这个名词。原因是,原来用资源,出处是英语启蒙领域,家长都这么叫,现在我们要引入小学的课程内容。再叫资源就不准确了。我们现在把原来的儿歌,动画,绘本视为一种特殊的课程。这样我们把以后开发的课程和原来的三种类型统称为课程。音图对应的游戏统称为习题。

按照干扰答案选择范围来划分为几种类型

干扰答案按照选取范围可以分为几个层级

  • 答案只和习题本身绑定在一起,也就是说,我在设计习题时,已经把干扰答案设定死了3个,这种情况下不需要用算法来选择干扰答案。只要我上传了干扰答案,这个习题就完整了。

  • 答案从某个具体的课程中间进行选择:
    举个例子,某个课程,有10道题,同时也有10个答案,那么对于第一道题,另外9道习题的答案就是这道题的干扰答案。这个课程的所有习题的答案形成一个小的列表。当孩子做这个课程的习题时。干扰答案只在这个列表里面进行选择。

  • 答案从某类课程中进行选择。
    注意这里指的是某类。不是某个。也可以理解为,某个课程是一个类的实例。而这里是类。他们有一个基本的属性,就是答案是一种类型,可能全部是图片,也可能全部是数字,或者字母,或者音标或者其他。这些不同内容的课程,在干扰答案这个角度上,可以视为一类。那么,在选择干扰答案时,可以把干扰答案的选择范围定为这一类。

优先级安排

习题 > 课程 > 类;
即,如果习题本身有自己特定的干扰答案,就选自己的干扰答案,如果没有,则判断有没有设定课程本身的干扰答案,如果有,用课程本身的干扰答案,如果没有课程本身的干扰答案,就选择这一类课程的干扰答案。
除非有特殊的原因,一般按照这个逻辑来处理。

因复习原因导致的干扰答案逻辑

干扰答案上屏,本身也是一个复习的好机会。所以,要站在这个角度上,设计一些规则,让干扰答案能达到孩子复习的目的。为此,暂时把逻辑设计成如下:

先明确一个类型的选取干扰答案的范围类型。

  • 历史习题干扰答案列表:既然是复习,也就意味着这些干扰答案的选取范围是孩子已经做过的习题. 我们给这种干扰答案的选取范围起一个名字。历史习题干扰答案

  • 孩子做过的习题,有认知状态数据,(指孩子对一个语音卡的认知程度,初始值是0,每次做题时,孩子选对+1,选错-1.)。这样,我们依据认知状态,把历史习题进行排序。干扰答案上屏选取时。按照认知状态数据设计一种算法。

因难度控制因素导致的对干扰答案选取的逻辑影响

  • 如果从孩子已经掌握的习题里面取干扰答案,其实孩子很容易就能用排除法排除掉这个答案,所以变相的是降低了难度。
  • 如果从孩子似懂非懂的习题里面选干扰答案,难度降低了一些,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 如果从孩子从来没见过的习题库中选干扰答案,难度最大。

我们难度控制的目标是让孩子即便不感到太难,也不是很简单。这个本身和习题关联度最大,但是干扰答案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难度的因素。为了达到这个难度控制的目标。也要考虑这个因素。

如何判断孩子感觉太难了或者太简单了

我们判断孩子当时做题的感觉,是很困难的。但是判断错误率可行。所以我们依据每天的错误率统计,如果连续2天错误率超过40%。
我们就需要降低难度。如果错误率低于10%,我们就加大难度。这个很类似于游戏设计里面的概念。把题目当成打怪。不过游戏里可能难度控制是随时动态变化的吧,这个我也不清楚,而我们不需要如此的动态,我们以每次登陆到退出为标准来计算。把每次登陆做题退出之后,记录这次登陆的总错误率。10%-40%期间为正常区间。两头都算有待调节状态。从而形成难度调节方向。是往难得地方调节呢,还是往简单方向调节?

这个逻辑设计的很粗糙,我们先实现出来。然后以后慢慢优化。

名额分配

一共有3个干扰答案,我们给其分配一下各自的作用,承担什么角色。

  1. 干扰答案一: 承担复习任务,我们称之为复习角色的干扰答案。
  2. 干扰答案二: 承担调节难度控制的任务,我们称之为难度调节干扰答案。
  3. 干扰答案三:
    他正常完成预习任务,预习任务指,给孩子一个不在历史习题列表中的习题。但是,却是在本周学习计划课程中的习题。也就是说,孩子如果正常按照流程来走,本周之内会遇到这道习题。但是,现在还没轮到这个习题上屏。我们称他为预习干扰答案。

同时,它还客串承担调节干扰答案1和干扰答案2的任务。我们称之为角色调节人。当需要重点完成复习任务时。就把这个调解人变成复习角色,当需要重点完成难度调节时。他就放弃自己本身的预习任务,去优先帮助难度调节干扰答案完成其目标。

干扰答案的位置号

这个很简单,让其随机分布在四个位置上。不要固定即可。并且每次上屏,都是随机换位置。

算法逻辑细节

(这块我想的不周到,只把自己能想到的简单说一说,我们可以讨论)
总逻辑是按照一个一个干扰答案分别设计算法。但所有的干扰答案全部都按照两大步骤来走。

  1. 先确定选取范围.
  2. 在1这个范围内制定选取那个答案的算法

复习角色

范围确定为——孩子自己的历史习题列表

但是,有一些特殊需要注意的点。

  1. 如果当前习题属于自己本身有固定配置好的干扰答案,就简单的用其固定搭配。
  2. 判断当前习题答案属于本课程内选答案的类型么?如果是,就在历史习题列表中找这个课程的干扰答案。如果找不到,就扩大范围到这个课程这一类的历史习题中去找干扰答案。
  3. 如果这个习题非常新。历史习题中连这一类都没有出现过。也就意味着干扰答案一无法完成复习的任务。这时怎么处理呢?这时,就让其去完成预习任务。从本周学习计划中去找同课程的干扰答案,找不到在扩大到类去找。

选取方法

确定范围之后,选取原则就定位在这个范围内按照认知状态排序,优先选择认知状态低的习题。(和现在的逻辑一样,但是在范围上进行了各种复杂的限定)

难度调节角色

1. 要往困难方向调节

范围取预习任务的范围逻辑。范围圈定后,随机选。

2. 要往简单方向调节

范围取复习任务的范围逻辑。范围圈定后,按照认知状态,优先选择认知状态高的习题。(正好和复习任务相反,那里是哪个陌生选哪个,这里是哪个熟悉选哪个)

3. 在正常区间,没方向时。其身份转变成复习角色。

预习角色+调解人角色

当不需要当调节人角色时

范围走预习范围逻辑,选取算法为随机。

当需要充当调解人角色时

走被客串角色的一模一样的逻辑。什么时候需要当,什么时候不需要当呢?逻辑是,当难度角色有任务时,他就有同样的任务,当没有时,他也和难度调节角色一样,转变成复习角色。

效果预测

我们份几种情况

  1. 当新课程,新注册人,没有历史习题。也没有难度控制目标时。三个干扰角色全部充当预习角色。

  2. 当有了历史习题列表,并且错误率在正常范围区间内,这三个干扰答案全部充当复习角色。

  3. 当有历史习题列表, 但是错误率太高,超过了40%,
    这三个干扰答案,一个充当复习任务,另外两个充当往简单调节的任务。反之则充当往难的方向调节任务。

(说明:
整体思路是这样,估计有点复杂,你可以先简单实现其一些。等有条件了,在完整的去实现它。如果我这个逻辑本身有很大的bug。我们可以讨论一下。我才应该有bug。太复杂了,就会有逻辑漏洞。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干扰答案选取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