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

读书会到第二期由大家推荐再选出要读的书,第一批三本,我推举的《美的历程》被大家认可,进入一周的阅读与分享中。

为什么推崇这么本书呢,也是因为近年的一些经历有关。

去年的时候买了三场音乐会的公益票,第一场是室内的三重奏表演,直接睡着了五六次;第二场是钢琴独奏,只睡着了两三次;第三场听的交响曲,怃然一听,才发现交响曲这么动听的啊。

后来在复旦参加了个讲座,请的是一位琵琶领域的大家给我们做的,期间听了几曲琵琶。其中有一首“春江花月夜”,就词名已经给予人很大的想象空间了,再听曲子,就觉得特别好听,想来最适合自己的音乐或许是我们的古典民乐吧。

从不会听,到能欣赏,再到品味其中的妙趣,这是一个过程。就像张汝伦教授说的,我们认为古典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但是我们怎么判断其是精华与糟粕呢?所以我们要去了解她,去学习她,领略她的美,才能自己所能领略的美。而对于美的感受和领悟却是要经历一个成长的过程的。

孔子的时代,君子要学习掌握六艺,那时候对君子的要求是多高的我们不敢断定,但那是培养人才或仁人的方法。而现代的教育,对于普通的我们那只是培养一个社会的产业工作工人而已。于艺术,至于美的追求,几乎没有。因此,我们要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这就是一个关于自我的一个美的历程。

我们在看美术馆的时候,因为场地有限,作品却数量巨多,展览会择取当时代最重要的作品进行布展。

记得在天津博物馆看新石器的陶器的时候,为什么一只红色的陶猪会成为镇馆之宝呢?现在从书中的详解知道,陶器代表了当时的最高制作技艺,社会的发展进入了那样一个时代。而红色也是当时的宗教崇拜的内容,想象一下,人因为流血而死亡,会不会产生会红色的恐惧或者崇拜?

华夏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以西方的蛇图腾部落战胜了东方的神鸟图腾,融合为以飞龙为图腾的大部落,发展成建立了有共同价值观的原始文明。文明的进步,我们的审美也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到今天我们才会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在夏商时期,代表着巫术文明的青铜器,凶恶的饕餮是守护神被铭刻在青铜器。而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巫术演变出君权神授的思想,君主制被建立,这时候图腾就被替换而出现在新的青铜器上。

外在的显示中,中国的宫殿建筑是最大的,这是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因此在中国,皇宫是最宏伟的建筑,比较于西方的教堂,更能代表中国古代主流精神在所在。

唐诗是古代诗歌的最高水平?从唐初开始,诗歌的体裁从四言变成五言绝句,读起来更加琅琅上口;到盛唐有无数天才诗人的极具脍炙人口的作品流传,再到百花盛开的时代造就了无数巅峰之作;中唐后又有伟大的诗人确定了诗的格律和韵律,才有了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唐诗,成熟的、优美的唐诗。

而到宋朝以后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没有之前那么强盛,时常被侵略,朝廷中以文人为主,偏于柔弱,整个国民性格也产生极致的变化。因此宋词在前人的基础上再创造,又别具一格,有豪放,有的婉约,整体文化偏保守。

从古至今宫廷里都是有画家,举世公认的最高技艺则是在宋朝。从北宋末期,有艺术天赋的皇帝画工笔,到民间画山水,思想的开放,人民大众的参与,体裁的丰富,与画家群体的创作,画的艺术境地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专长画山水的,在山中的无数次游览,从春夏到秋冬,胸中有丘壑,笔中有神韵。至于我们现在看其中的内容仍觉得无法想象,不仅因为我们没有见到当时的情景,更是缺少对画中意境的体会吧。

从艺术史的角度来写中国史,这是一种创新,说明我国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国家,你可以从方方面面去解读。

而对于我们此时生活在这里的国民而言,了解我们的文化,使用我们的文明也是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的。你很少能因为看看就能懂得国画的精髓,你也可能会曲解很多国粹是害人的传统,所以在参与其中,亲自去感受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其内在的美。

这样一本书,从美的发展历程中告诉我们,我们的文化中有多少深刻内涵,更因此我们要主动的去接受自己的文化,持续推进我们的文化进步,就像五言绝句到七言律诗再到宋词,再到元曲,明清小说…舞台这么大,一定会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在这一本书的阅读中,发现这么多年来,看了这么多的博物馆,我是从外物的感受中去发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内在美,是以馆藏的作品琢磨古典美的进程。

那么这个过程还可以继续推进,领略可以持续提高。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