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 阿里巴巴用户体验专家。阿里巴巴信息平台IADC负责人,八年用户体验相关工作经验。
活动:2016年7月10日 BOSS直聘主办 “对话UI&UX设计|深圳UED大会”设计总监的傲慢与偏见PPT来自嘉宾,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活动方和演讲者审阅授权发布笔记。
笔记:笔记侠 老周 深度好文:4779字 | 6分钟阅读
导读:用户设计使用规范的内容包括什么?信息平台的用户体验规范又包含什么?你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一套设计规范呢?用户体验设计规范可能带来的问题又是什么?不同发展阶段的团队应该如何选择使用自己的用户体验规范?阿里巴巴用户体验专家李白,一一为你分享。
全网首发笔记
大家好,我是阿里巴巴信息平台IADC团队的设计师李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用户体验设计规范的价值探索”。
我们团队所做的业务主要集中在阿里巴巴内部服务系统,涵盖HR招聘、财务等,它们的共同点是后台类型的系统。今天和大家分享这套用户体验设计规范背后,我们的思考、方法和经验,希望能够指导大家建立自己的用户体验规范。
用户设计使用规范的内容包括:样式、交互、模板、流程。
信息平台的用户体验规范主要包含:视觉样式、交互规范、设计模板和设计流程。
1)样式
我们将所有常见的样式放置到一个设计文件中,设计师通过这个文件,快速搭建自己想要的效果。
2)交互
在交互设计规范里面,我们通过清晰的说明,描述了不同的场景下,应该用什么样的组件去完成交互设计的任务,这可以帮助设计师深入了解每一个组建怎么使用,保证设计的统一性。
3)模板
设计模板是由基础的组件组成。比如,任何产品的列表页都可以被抽象成设计模板,它会包含一些通用内容,我们把这类页面总结成一个模板之后,它可以在不同的产品里适用。
这是一个典型的数据表格,在模板里我们可以看到,它由筛选器、表格等组成,设计师不需要重新设计页面,只需要在模板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就可以快速产生符合自己目标的设计。
4)流程
最后一部分是设计流程。为什么要强调设计流程呢?在每个公司里面,都有一套自己的设计流程,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在我们的这套设计流程里面,我们强调三件事:
1)需求;
需求阶段,我们鼓励设计师进入到项目团队里面,跟产品经理或者产品设计师深入讨论需求,去调研用户、分析目标、场景是什么,并且将它明确下来,指导整个项目组今后的设计思路。
2)评估;
在每个项目的初始阶段,根据项目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我们会通过评估决定增加或减少一些角色的投入。例如,我们可能在某个项目中不需要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的介入,只需要产品设计师完成即可。从这点来看,减少了设计团队在部分项目中的投入,会提升我们整体的工作效率。
3)评审。
我们将评审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块,内部主要是指设计团队内部对自己的设计稿负责,从专业角度保证输出的质量。外部是和需求方进行探讨,保证大家对一些解决方案达成共识。
如何实现这套设计规范?
为什么我们的规范跟谷歌的规范不太一样?回顾一下我们的设计目标,我们定义了三个点:
1)体验;
因为在我们的产品中,曾经出现了大量体验上的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设计的不一致,交互和视觉设计师,他们在设计的时候,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我们需要通过规范改善用户体验,保证设计一致性。
2)设计效率;
我们团队总共14个人,对接7~80个项目,如果这些项目并行开展,我们就无法应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要提升执行效率,利用工具减少一些重复性的工作。
3)扩展性。
扩展性是满足在不同产品、场景、品牌之间切换的复杂性,能够快速支持第三方合作的接入。
我们如何实现这件事情?
★ 体验:
(1)打造交互和视觉工具集,并持续优化;
在提升产品体验环节,我们首先确定一点,在规范中建立一套工具集,它包含所有的交互和视觉组件。对设计师来说,可以用它迅速搭建自己的设计。同时我们会持续性优化组件库,通过对规范组件的优化,达到对整个信息平台所有产品的优化,这是一个非常快捷的办法。
(2)基于场景和目标用户优化用户体验。
在我们的产品中,大部分是后台系统,我们往往会为了满足功能性需求而对用户体验做出一些妥协。但是,在一些产品中,比如,我们有一款阿里巴巴内部员工差旅报销的应用,很多员工都会用,频率非常高。我们就会成立专门小组,对这款产品的用户体验进行优化。
这是招聘平台,招聘平台是用于了解简历的状态和进度。在旧版中,信息分布非常不合理,页面上所有主要的内容非常地分散,视觉焦点不明确。
在新版中,我们运用了规范中的典型工作台框架,就在体验层面比之前的产品取得了一定的飞跃。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种飞跃并不只是在这款产品上,在信息平台80%的产品上都带来了这样的提升,而成本是非常低的,甚至有很多的产品不需要设计师去介入,只需要改一下代码就可以。
★ 设计效率:
(1)利用设计工具减少设计节点,提高设计效率;
为什么能够减少节点?是因为我们这套工具最初设计的目的,就是让设计师们的角色变成可替代的,并且依然保证较高的设计质量。这要归功于工具自身的很多功能,比如工具可以自动对齐和保持间距,设计师只需要把这些模块拉出来,就接近于最终的设计稿。
(2)重视设计流程的关键环节,强调设计师在前期就参与;
很多团队经常遇到一个状况,已经在产品开发的时候,突然产品经理说需求改了。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但会导致整个团队重复工作。所以在这套设计流程里非常强调,前期一定要让设计师参与到场景的研究、用户的研究中去,确定设计的目标,让所有的成员清晰了解设计的目标到底是什么,避免后期出现往复。
★ 扩展性:
(1)设计语言一致、关键元素可配置、多平台兼容性、避免个性化的设计元素,有助于产品的高扩展性和兼容性;
强调兼容性的前提,是要保持设计语言的一致,设计语言的统一性,保持交互行为与视觉感受的一致。我们配合前端产出一套组件库,可以对主要的配色、边框、一些基础的样式随意进行调整。无论你跟任何一个第三方对接的时候,都能很快的融入到它的设计体系里去,不会造成突兀。通过一定的规则,满足部分设计组件的多平台兼容性,降低开发成本。此外,还需要避免个性化的设计元素,以保证在不同场景,不同产品中的兼容性。
比如,如果重新规划阿里巴巴钉钉的第三方接入规范,需要花一个月的时间,但通过在这套用户体验规范上的调整,很快就可以达成目标。
规范的价值是什么?效率才是最大的价值点!
设计过程里团队也在反思,这套规范最大的价值是什么?我们思考的结果是:效率才是这套规范最大的价值点。大家对后台系统的理解,其实是一些功能性为主、很丑陋、逻辑复杂,难理解的系统。确实,对于功能性的系统来说,我们牺牲了用户体验去满足功能。
当关注到效率这个点,我们发现,最初想解决的问题就是团队的执行效率,而这其中也挖掘出了更大的价值,于是我们制造了这套设计组件库。
这套组件库包含SKETCH和AXURE两个版本,设计师只要阅读完这套工具说明之后,可以很快利用它去搭建一套设计,同时我们配合前端输出了前端组件库,在让前端开发更快捷的同时,也让后端和其他的开发人员利用这套工具很快地搭建页面,所以我们需要跟前端同学配合,打造完整的工具集,从整体的流程环节上提升效率。
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利用这套工具影响设计流程。这是之前的设计流程,第一步是做需求的调研分析,一般是由产品完成,之后是交互行为设计、视觉风格设计、前端开发,但往往有很多往复。而在一个新的流程中,在需求调研阶段,交互设计师和产品设计师都可以进行这项工作,而在视觉和交互行为的设计阶段。
我们的产品、视觉、交互可以相互替代,都可以完成这部分的工作。最后在前端开发阶段,由于运用了组件模块化工具,后端也可以做这部分的工作。这样,我们减少了设计的节点,也许在某一个节点上,不能减少设计师的时间投入。但是,当减少了一个节点的时候,它一定降低了沟通成本,所以我们整体的效率一定会得到提高。
一个实际案例:
这是我们一个行政访客的项目,初期我们就和项目组讨论。我们如果按照一般流程需要6天,但利用新的流程,我们在原型阶段两天时间,产品设计师输出的稿件质量已经很高了,交互的阶段还是4天,但同时已经完成了视觉设计。最后到了前端部分,节省了两天的开发时间,因为引用的是组件库,很快就可以搭建出来。事实上在最后的工作中,前端用的时间比四天还要少。
演讲现场
我们要节省出来这些时间去做什么?让设计师创造更大的价值。我们很多设计师
做的都是价值感很低、存在感很低的工作,我们要用工具把这块效率加快,同时让设计师去做设计方法、设计思维上的沉淀,整体提升设计团队的能力。
★ 用户体验设计规范可能带来的问题:
是不是这套规范就如此完美?它是不是没有任何问题?肯定不是,我们来看一下弊端有哪些。
1、规范限制交互及视觉设计层面的创新;
设计师每天都喜欢做新鲜的设计,但是规范要求他们在这个框架内设计。换一种思路来讲,其实所有的创新可以基于规范去创新,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在任何细节上继续深入去做优化,从而带来规范不断地优化,得到改进,它可以效率更高,设计体验更好。同时这套规范的价值还在于节省设计师的时间,让设计师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做更多有趣的事情和项目。
2、模糊了团队的个人能力界限;
在座的肯定有视觉设计师、交互、产品的同学,大家都非常喜欢自己的领域,觉得自己的领域有很深的学问可以去研究,可以继续积累自己的经验。但是当运用这套工具的时候,我们需要交互设计师去做视觉,需要视觉设计师去理解交互等等,这对每个设计师来说都是挑战。但换种角度去看,这种方式和思路提升了每个个体的综合能力,弥补了设计师个人能力上的缺失。
3、要求产品团队拥有设计能力;
在这套设计流程里,需要产品去做视觉,做交互,做用户体验,这就为设计团队提出新的要求。我们需要把我们节省出来的时间,用于去影响团队,影响项目组,影响整个公司。你要去宣传设计的方法、理念,什么样的设计是好的,从而让产品团队和设计团队保持一致的设计目标。
4、规范系统的升级成本极高。
试想一下,让苹果重新做自己的设计规范,它可能需要一年两年时间才能达到完善,所以这套规范不适用于所有的人和团队。如果你的产品进入成熟期,而且短时间内不会对我们的设计进行大调整,我们完全可以沉淀一套设计系统。但如果我们还处于变动时期,我们面对这套系统只会增加设计师的压力,因为你可能每个月都会进行一次调整。
★ 不同发展阶段的团队适用不同的用户体验规范:
这不是适合所有团队的解决方案,但是我会根据个人的经验给大家一些建议,如何建立你的用户体验规范。
初创的设计团队,其实设计师非常少,可能只有三个人甚至一个人,我建议不要花太多的精力在设计规范上,因为业务的变化太快,过一个月,可能你的产品又要重新做了,如果你花心思去做规范可能完全没有价值,最后可能只是满足设计师自我表现欲。
我鼓励的行为是,利用网上开源的组建库和设计工具,去加速你的设计。当然我不是建议设计师抄袭别人的设计,我们只是利用设计工具提升速度,更快的产出高质量的设计。
对于小型团队来说,可能5到10个人,这种团队相对稳定一些,我建议做一些基础的视觉样式库,可以保证团队设计一致性,交互设计师,可以做一些通用型的组件,提升设计效率。不建议做很完整复杂的系统,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设计团队要在自己的公司或团队建立最基本的设计流程,在设计流程中最需要强调的就是评审机制。我们要鼓励团队利用评审来确保设计质量输出是高水平的,而不是依靠某个人去决定。
对于中型团队来说,因为有足够的人力精力,包括也要面对业务上的压力,可能需要处理很多的设计工作,这时候也会出现很多重复性的设计工作,我的建议就是你要利用这套用户体验规范去加速你的设计。在加速设计之后,你的设计团队才有机会去做更多新鲜的东西,去做产品创新,去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而不是做最低价值的重复性设计工作。
对于大型设计团队,我的建议是要有一个用户体验设计的体系。就像谷歌,要通过和品牌团队的深入合作,将品牌与自己的设计语言结合,利用设计语言形成品牌,产品与用户之间的连接,带来用户对产品之间的情感依赖,这能让设计团队创造更大的价值。
谢谢大家!
「直聘学院」是Boss直聘旗下系列高质量活动,联合明星公司&合作伙伴共同发起,为产品/技术/设计/运营等领域3年以上从业者举办的线下专场沙龙,旨在通过纯业内干货分享和牛人圈子交流,共同推动行业进步。
[招贤纳士]
新媒体合伙人、总编辑、编辑、主笔
产品经理、新媒体运营、技术运营、电商运营、活动运营
商务BD、平面设计、漫画师、文案策划
简历请发至[email protected]
后台回复大咖名字,查看精彩笔记
李善友丨傅盛|余晨丨龚焱丨徐新丨 阎焱丨俞敏洪丨李丰|蔡文胜丨段永朝丨罗振宇|罗胖|吴伯凡|宗毅|吴声|伊光旭丨李欣频|王东岳...
合作伙伴:混沌研习社|创业邦|领英中国|36氪|腾讯|京东|正和岛|中欧|微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