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魏晋》:那个段子遍地的王朝

《绝版魏晋》:那个段子遍地的王朝_第1张图片
魏晋的清谈场面

作者用独特的语言风格,描述了《世说新语》中的各种故事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展现出魏晋的风貌。语言风格独特在,前面都在说正经的话,说着说着,冷不丁出现一句现代恶搞的句子,防不胜防。比如:“谢尚在一次战争中,从北方的后赵那里夺得了于永嘉之乱中丢失的传国玉玺。在此之前,因没有秦始皇时传下来的那块玉玺,东晋的皇帝被称为‘白板天子’,换句话说缺乏营业执照。”

读罢书籍印象最深的,是魏晋名士的那种“不刻板”,是想说就说想做就做,以及对婚姻观念的开放。没想到,中国历史上还有这么一个时代,皇帝和豪门大族交情甚好,名士们的娱乐方式不是唱K打牌而是清谈玄理,活像西方现代的“master mind”聚会,胸中郁闷就大胆抒发,疯狂驾车到没有路的地方,放声大哭一场……

别看全书似乎与魏晋的随性一脉相承,只讲些不成体系的小段子,但不少重点作者仍是划了又划。比如魏晋有两个特点:任诞率性、人格的独一无二。


魏晋特点1——任诞放旷,率性而为

段子1

庾翼是个有豪迈之气的人物,擅长骑马。一天回应夫人的请求,在城楼下、岳母面前,表演纵马奔驰。结果从马上重重摔下,狼狈落马。但他拍拍屁股上的尘土,没事儿人似的站了起来,溜达着进了城门。

作者评价:要的就是这种旷达,这种雅量。

我说:犹记得大学时,在众多路人面前,我从男朋友自行车后座摔下来而不脸红。当时觉得自己脸皮厚,现在得知:原来此乃一种雅量!


段子2

王徽之坐船,看见岸上有锦车路过,一问得知是音乐高人桓伊。同样喜爱音乐的王徽之请朋友传话:王徽之素问其名,请桓伊为自己吹一曲。虽说王徽之来自高门大族,但桓伊更是在淝水之战中功名赫赫,按理说这是无礼的要求,桓伊自可拒绝之。他在得知王徽之的要求后,侧目于船,直视良久。传话人以为他怒了,吓得一路小跑回了船。

此时,王徽之已登船头,传话人还在惶惑间,岸上已有悠扬的笛声传来了。只见桓伊坐在胡床上,两手抚笛,横至嘴边,面色悠然地吹着,是为其原创曲子《梅花引》。王徽之临风而立,闭目把玩,欣赏不已。吹完后,两人不交一言,各自奔上路途。

作者说:一个提出了无理要求,一个从容应允,弃约定俗成之礼,只由心中性情,这正是魏晋名士所追求的。

我说:想吹就吹,不想吹就不吹,由着性情,而不去衡量对方的礼节是否达到世俗的要求。非常赞同。


段子3

东晋简文帝死了,孝武帝即位。一天,负责孝礼的官员前去寻找皇帝,发现这少年皇帝正在游园,便提醒道:“陛下,按照规矩,您应该去哭了。”孝武帝听了就很别扭,回过头来:“说什么呢?一个人哀伤了自然会哭,这种事情怎么还有死规定?”

作者说:一个时代的可爱,莫过于此!从皇帝那里就是讲求率性自然的,你又如何让下面的名士不这样?

我说:少年皇帝的话十分戳心。我同样认为,遗体告别时若不想哭,就没必要强挤眼泪。不过这魏晋的故事缺少细节,比如规矩是否要求,少年皇帝一天必须哭好几次,而少年皇帝已经按规矩哭了若干次了?那样的话,心情和现代人的感觉就不能说完全一样。


段子4

张翰出自江东大族,为人放旷不羁且喜爱喝酒。有人便问:“你这样放旷,也许现在挺舒服的,但你就不想想死后的名声吗?”张翰回答:“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李白在《行路难》中将这些写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作者说:儒家要求人生在世,需立言、立功、立德,即“三不朽”原则,孔子以其为基础,建立了儒家的价值体系。在魏晋时期,这样的价值观是被名士所不屑的。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是为了身后的名声而憋屈和压抑个人,还是活出真我,追求生命的自足与完美?魏晋名士选择了后者。享受生活属于热爱生活的一部分,而热爱生活是没错的。

反驳:有责任感的人就要奉献、入世,用伟大的抱负鞭策自己,即使受到憋屈,也不与“活出真我”相冲突。最后像桓温、向秀、王戎那样取得功名,不也很好吗?


段子5

一个雪夜,王徽之饮酒弹琴, 突然想到了艺术戴逵。当时,戴逵正在其他县隐居。经过一夜的行船,黎明时王徽之终于看到了戴逵在江边的寓所。下船后,王徽之来到了宅门前,但那一巴掌好像跟历史有所默契 ,终于没拍下去。后有人问其故,他回答:“我是乘着兴去的,兴尽了便返回,为什么就一定得见到戴逵呢?”

作者说:兴之所来,兴之所去,每一刻全为我的内心而活着。我所投入的是过程本身,而不是过程之外的结果。

反驳:只适用于见见朋友等日常小心愿。如果工作中不注重结果,那还怎么建设国家?百姓还怎么生活?


段子6

王徽之去拜访雍州刺史郗恢。郗恢还未出来,王徽之一眼相中珍惜的西域毛毯,便叫随从把那毛毯卷起来送回自己家了。郗恢来到客厅,看见珍惜的毛毯没了影子,知十有八九是王徽之所为。叫来王徽之询问,王徽之竟一脸自然地说:刚才被一个大力士背着跑啦!即使是这样,郗恢脸上也没露出不高兴的神态。

作者说:这则故事是“任诞”与“雅量”的一次交锋。任诞者自是王徽之;至于郗恢的雅量,是魏晋士人深深追求的一种内在的修养。

我说:放在今天,如果我珍惜的毛毯被拿走,脸上肯定挂不住(擦汗)。如果能做到郗恢那样淡定,可真就能算自己的一大成就啦。


魏晋特点2:发现独立的人格和精神

有一次,王濛对刘惔说:“老弟,你的清谈功夫又进步不少。”刘惔回答:“其实我就跟天一样,本来就很高啊!”桓温问刘惔:“听说会稽王司马昱清谈功夫进步很快?”刘答:“是的,但依旧是二流人物。”桓问:“谁是第一流?”刘答:“正是像我这样的人。”

作者说:刘惔傲慢如此。同时,也说明魏晋时人对自己都保有一种积极的自信。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种独立的人格和精神的发现,是魏晋时期的重要收获之一。

我说:学术上,有的明明是有水平的名家,却言必称“拙著”,陡然出现在讲稿中让读者觉得不适应。实际上,有时不必过于谦逊,和自己水平相适应地适当骄傲一下,也未尝不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绝版魏晋》:那个段子遍地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