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夯实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 ——多角度解读《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

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科技创新领域首个“重量级”政策文件——《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近日经国务院印发,对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作出部署。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强化基础研究战略部署,全球科技竞争不断向基础研究前移。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整体水平显著提高,但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短板依然突出,数学等基础学科仍是最薄弱的环节、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等问题凸显。

  为进一步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夯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意见》提出了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20项重点任务。


明确我国基础科学研究“三步走”发展目标

【深度】夯实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 ——多角度解读《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_第1张图片

2015年12月17日,搭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升空。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在若干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科学前沿重要方向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解决一批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支撑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头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有力支撑。

  到2035年,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在更多重要领域引领全球发展,产出一批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科学成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奠定坚实基础。

  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涌现出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和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

  科技部副部长黄卫指出,十九大报告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系统部署,提出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因此,科技部围绕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做出以上顶层设计,旨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意见》明确,在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下,成立基础研究战略咨询委员会,研判基础研究发展趋势,开展基础研究战略咨询,提出我国基础研究重大需求和工作部署建议,加强基础研究顶层设计。


给予重点基础学科更多倾斜

【深度】夯实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 ——多角度解读《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_第2张图片

2017年12月21日,中科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唐本忠展示聚集诱导发光(AIE)成果。本报记者杨舒摄/光明图片


  针对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意见》强化基础研究系统部署。坚持从教育抓起,潜心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对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学科给予更多倾斜。完善学科布局,推动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均衡协调发展,鼓励开展跨学科研究,促进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加强基础前沿科学研究,围绕宇宙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脑与认知等开展探索,加强对量子科学、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空间科学、深海科学等重大科学问题的超前部署。

  在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意见》提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在农业、材料、能源、网络信息、制造与工程等领域和行业集中力量攻克一批重大科学问题。围绕改善民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进一步加强资源环境、人口健康、新型城镇化、公共安全等领域基础科学研究。聚焦未来可能产生变革性技术的基础科学领域,强化重大原创性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

  在区域布局上,《意见》为我国多个创新“高地”做出清晰定位。聚焦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走差异化和跨越式发展道路,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基础研究发展格局。支持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打造原始创新高地。


布局国家实验室建设高水平研究基地

【深度】夯实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 ——多角度解读《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_第3张图片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图为克隆猴“中中”和“华华”被护士抱在怀里(一月二十二日摄)。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此前,科技部对各国科技进行国际对比的研究显示,国家实验室代表国家战略创新的最高水平,是抢占国际前沿制高点的主力军,其影响力和成效将成为评估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也往往是重大科研成果的主要诞生地。

  因此,《意见》对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提出细化要求:聚焦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在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统筹部署和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国家实验室,给任务、给机制、给条件、给支持,激发其创新活力。选择最优秀的团队和最有优势的创新单元,整合全国创新资源,聚集国内外一流人才,探索建立符合大科学时代科研规律的科学研究组织形式。建立国家实验室稳定支持机制,开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跨学科、大协同的创新攻关,打造体现国家意志、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引领发展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

  同时,《意见》提出,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在前沿、新兴、交叉、边缘等学科以及布局薄弱学科,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等部署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推进学科交叉国家研究中心建设。加强转制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建设,引导有条件的转制科研院所更多聚焦科学前沿和应用基础研究,打造引领行业发展的原始创新高地。加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研发机构和联合实验室,加强面向行业共性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推进军民共建、省部共建和港澳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多方引才引智壮大人才队伍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意见》强调,要培养造就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把握国际发展机遇,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更大力度推进实施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多方引才引智,广聚天下英才。在我国优势科研领域设立一批科学家工作室,培养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国际眼光的战略科学家群体。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鼓励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合理流动。

  同时,中青年和后备科技人才培养也要加强。建立国际通行的访问学者制度,完善博士后制度,吸引国内外优秀青年博士在国内从事博士后研究。鼓励科研院所与高校加强协同创新和人才联合培养,加强基础研究后备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学家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

  在人才激励政策上,《意见》提出稳定高水平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立健全符合实验技术人才及其岗位特点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实验技术人才的地位和待遇,同时健全完善科技奖励等激励机制,提升科研人员荣誉感,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大胆探索、挑战未知。

  在人才评价制度上,《意见》明确开展基础研究差别化评价试点,针对不同高校、科研院所实行分类评价,制定相应标准和程序,完善以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为核心的评价机制。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主要评价研究的原创性和学术贡献,探索长周期评价和国际同行评价;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主要评价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效能,加强过程评估,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提高创新效率。支持高校与科研院所自主布局基础研究,扩大高校与科研院所学术自主权和个人科研选题选择权。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2月12日

【深度】夯实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 ——多角度解读《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度】夯实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 ——多角度解读《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