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赏识——尝试换个角度看问题

学会赏识——尝试换个角度看问题_第1张图片
欢呼雀跃

    【欢呼雀跃】

        盼望着,盼望着,“周三”终于来啦!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周三”这个字眼深深印在我的心灵深处。7天168小时10080分604800秒,课与课之间我一直在期待中度过。真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种心情呢?是课程结束后的期待?是课程到来时的雀跃?还是课程结束后分享的喜悦……直到这时我才觉得自己有多么词穷了。但这种久违的期待的心情却好久没有了,依稀记得这种期待的心情只有在小时候才有,那时的我特别的盼望过春节,因为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我才能有新衣服穿,因为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我才能吃到平日里吃不到的好吃的,因为只有在过春节时我才能收到为数不多的压岁钱。如今,因为遇见青椒、遇见互加,这种久违的期待的心情又重新回来了。

学会赏识——尝试换个角度看问题_第2张图片
盼望着,盼望着…

    【悄然改变】

     

学会赏识——尝试换个角度看问题_第3张图片
不经意间地改变着什么

        加入青椒、参与互加之前,我从没有想过我会有什么改变?在这之前,手机对于我来说是消磨时间用的,平日里我做的最多的就是逛逛淘宝、唯品会、拼多多、美团,聊聊微信、QQ,曾经一度的对“拼多多”里的“多多果园”痴迷,每天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机,打开“拼多多”去“领水”,顺便“偷水”…,我的手机里也都是被这些购物或者是聊天软件充斥着。如今,这些App正逐渐从我的手机里“消失”,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培训软件,如师训宝、CCtalk、、教师学习平台……如今拿起手机,更多的会关注谁写了《》?我的《》有没有入选?我的“小打卡”有没有获得优秀等等。从这里不难看出青椒计划、互加课程带给我的改变,所以我对于互加课程的这份期待也就不难理解了。

学会赏识——尝试换个角度看问题_第4张图片
今日课程

  【分享收获】

学会赏识——尝试换个角度看问题_第5张图片
收获满满

        今天有幸听到了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专业课程第五讲《积极心理与美好教师生活》。这节课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助理、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中国)发起人之一的吴洪健老师主讲。吴老师的课很接地气,很实用。课上,吴老师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对学生行为的多视角解读。二是如何做一个积极、幸福的老师。课程之初,吴老师为了让我们更清楚、明了的理解问题。用了一个典型的事例“两个苹果”的故事引入。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桌子上有两个苹果,妈妈想吃苹果,于是就让孩子给自己拿一个苹果吃。只见那个小男孩左手拿一个苹果、右手拿一个苹果,每个苹果上咬一口。听到这里你会想到什么?当吴老师问到这个问题之前,也就是说当我在听到这个故事时,我在想这个小孩子怎么这样呢?妈妈只不过是想吃一个苹果,怎么他还先拿起来吃了呢?我想此时此刻,正在看这篇文字的你或许也会有和我一样的想法吧!是呀!我们并没有了解情况就理所当然的给孩子贴上了标贴,认为他这样做不对、不好。可你知道小男孩子为什么这样做吗?你知道小男孩到底是怎么想的吗?原来,他只是想尝尝到底哪一个苹果更甜一些,他只是想把更甜的苹果送给妈妈。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很惭愧呢?其实生活中我们又何偿不是这样做的呢?现在想想吴老师之所以分享这个故事,无非是想告诉我们看问题不妨换个角度。那么作为教师,在看待学生行为时更应该多视角去解读学生的行为,不是吗?

学会赏识——尝试换个角度看问题_第6张图片
事情可能不止一面
学会赏识——尝试换个角度看问题_第7张图片
对比

        随后,吴老师还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给予我们启示。例如,有这样一位学生平时上课经常迟到,五天的课三天迟到两天正常到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那么做为教师,你会怎么做呢?你会关注什么呢?你又会放大什么呢?我想在这之前我会想,你怎么总迟到呀?就不能早点起来吗?但是听了今天的课我知道了未来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我们应该把焦点、把注意力多放在那按时到校的两天上。比如说在学生没有迟到时我们可以问问学生,“你今天没有迟到,你是怎么做到的?”“明天你可以早到校吗?”……

学会赏识——尝试换个角度看问题_第8张图片
以解决问题为焦点

        课堂上,吴老师的每一个小例子都来源与学校生活,都非常的接地气,吴老师提出的问题与我们遇到的“困难”产生了共鸣。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刚刚六年级毕业的张同学。(2018年4月份入职时担任六年级副班任)这是一个毕业班,孩子的学习习惯已基本形成,班级里有这样一个孩子,个子不高有些小淘气。上课总是不能及时到,给老师的印象也不是很好。作为新老师对孩子的情况也并不是很了解,带了两节课我发现这孩子上课不爱写作业而且有时也会影响其他同学。起初,我也很生气,后来我发现一次不经意的表扬,这个孩子竟然完成了课堂上的练习。这让初为人师的我很意外,后期我越来越发现“表扬”这剂良药对他很好使。所以在我带班时我就让他担任小组长,当然介于张同学以往的表现,一开始其他同学是不同意的。面对大家质疑的小眼神,我开始了我滔滔不绝的劝说。张同学可能是被我执着的行为感动了,可能是看到了我对他的信任或者说是想证明些什么?从那以后,“表扬”这个妙招果真对他有用。还记得课上老师讲解了一个“飞毛腿”男孩的故事,这是一个后进生,除了体育外几乎门门功课差。当所有的老师都说他不好时,只有体育老师发现了他的长处,因为他跑的特别快。就这样,一个老师、一个学生的传,当这种“声音”不止一次的传到他耳边时,他变了。是呀!眼神与眼神相遇时一个“不经意”的微笑,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简单的爱抚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听说你跑的挺快呀”……慢慢地让他变得自信了,勇敢了,好学了。在其他课堂上他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完成作业了。说到这儿,不禁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个孩子王某某。在我的课堂上,他算一个“淘气包”。我眼里的他,总是坐不住板凳,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保持下来。(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成绩可想而知。)对他印象的改变源于前不久的艺术节了。上课铃打响后他还没有回到班级,我就向同学了解情况:“王某某哪去了?上节课来没来?”再问出这些问题时,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早已私下下定了结论——“迟到”。但孩子们的回答着实让我意外。“老师,他去画画了”。我很意外,连忙追问道:“画画?画什么画?去哪里了?”。一个大嗓门女生抢着回答说:“老师,王某某的画画得特别好,他被美术老师叫去绘制艺术节展品了”。“艺术节”让我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男孩,“艺术节”改变了我对男孩的印象,原来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听了这个案例我更加明白了这一道理,明白了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他的闪光点“绘画”)。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在面对孩子时,我们要学会换个角度,换个视角去分析,不能带着“经验”去解释孩子的行为,那样会有偏差。在面对问题,我们应该学会等一等,更不能轻易的下结论。

学会赏识——尝试换个角度看问题_第9张图片
所处环境不同,感觉就不一样

        课堂上,我们观看了一段球队视频。在看第一遍时老师并没有提出任何问题,所以当老师问到“穿白色衣服的队员传了多少球时?”我迷茫了,完全不记得,因为我并没有留意这一点。这个小视频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没有目标就会很模糊。通过这个视频我更明白了注意力心理能力是有限的。作为老师只关注孩子不好的方面,久而久之好的方面就会慢慢地退却。就拿一个总迟到的孩子来说,作为老师就应该把焦点放在孩子按时到校上,而不应该过多的关注迟到的时候。应该抓住时机问问孩子没有迟到是如何做到的?而不是纠结在为什么总迟到这问题上。通过“撕名牌”故事,我明白了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合适的理由。课堂上,吴老师旨在用生活中的例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告诉我们作为老师要学会用多视角去解读孩子的行为,不要急于下结论、贴标签,告诉我们要学会寻找资源、关注优点、放大优点,因为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合理的理由支撑着。

学会赏识——尝试换个角度看问题_第10张图片
心里需求

          在“如何做一个积极的幸福的老师”环节,吴老师分别从正向期待、目标与评量、寻找例外和资源、行动一小步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这一环节吴老师以“爱拿别人东西的小男孩子”为例进行讲解。

学会赏识——尝试换个角度看问题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首先,老师与小男孩子进行约定,更确切的说是让小男孩子给自己设立要求“如何才能做到不拿别人的东西?”。如“放学就回家。”“下课到室外玩”等方式来制约自己的不良行为。让孩子自己定下目标,他更能愿意执行。在与男孩约定时,老师并没有提出一个长远的时间,如一个星期、一个月……而是以三天为试用期。从这点上告诉我们向孩子提出要求要符合孩子最近发展区。让他觉得只要稍微努力就能实现,目标不能定的太远太高大尚。同时制定目标时要有衡量,让他在目标制定后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在目标定立后要想办法寻找资源,来帮助他改变。比如说在他取得一点点进步时,你不能视而不见,要有抓住优点且有针对性的表扬,让他看到希望,尝到甜头。

学会赏识——尝试换个角度看问题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学会赏识——尝试换个角度看问题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学会赏识——尝试换个角度看问题_第1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学会赏识——尝试换个角度看问题_第1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教育问题随处可见,关键是要看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你的关注视角不同,就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你放大了短处,就会让他的仅有的长处退却。但如果你关注了他的长处,放大了他的优点,就有可能也改变他的状况。一个温柔的动手“轻轻抚摸孩子的头”,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听说你跑的挺快,你是“飞毛退”呀?一个甜甜的微笑都很有可能让他有所改变。作为老师要学会从多视角解读孩子行为,要善于放大孩子的优点,寻找资源,要学会问问题?“孩子你是怎么做到的?”要学会用“表扬”,善用表扬。要学会在制定行动时,善于保留有效的放弃无效的。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要学会赏识教育。对于初入职的教师来说,吴教师的课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很接地气,今天的课程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知道一件事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为老师要会换个角度去看问题,学会寻找资源、学会赏识孩子。这样就有可能看到截然不同的效果,看到乌云背后的蓝天。

学会赏识——尝试换个角度看问题_第1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学会赏识——尝试换个角度看问题_第1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以上就是这节课我的收获与感悟。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会赏识——尝试换个角度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