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187-河西走廊里有什么
作者:猫斯图
制图:孙绿 / 编辑:养乐多
如果要在中国西部找到一条历史意义最大的通道,河西走廊一定会入选。
这条由祁连山和蒙古高原包夹形成的走廊,连通着黄河流域和西域,历代都是中央帝国、北方游牧帝国和西域势力争夺的焦点。谁控制了河西走廊,就能握住另两个竞争对手的命脉,在东亚大陆西部的地缘竞争中占据主动。
就在长安与哈密之间
一头连着西域,一头连着关中▼
从汉到唐,再到明清,试图走通河西走廊的官员、军队、商人无数。他们个个肩上都有自己的使命,可一旦走进河西走廊,他们也同样会折服于这里的雄奇壮美,把自己变成河西历史的一部分。
祁连山下(图片@图虫·创意)▼
这条伟大的走廊里,究竟有什么?
河西为何有走廊
河西走廊从地质上看,其实是青藏高原北部的一片山前盆地。在它南缘的高原边界山脉,则是绵延上千公里,曾在历史和边塞文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祁连山。这座绵长的山脉几乎确定了河西走廊的走向,也同时滋养着这片本应荒芜的土地,让它在大漠风沙的影响下仍然能维持交通要道的功能。
青藏高原的水源向东流淌形成黄河
向北流淌则养育了一个个甘肃绿洲,连缀成一条河西走廊▼
与祁连山相比,河西走廊北侧的龙首山、黎山的作用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祁连山的诞生,源自地质时代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猛烈撞击。这次撞击催生了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同时也将能量向碰撞核心区的周边传递,在脆弱的板块上,催生出了一系列的衍生山脉。奇丽的横断山脉是如此,祁连山脉也是如此。
印度板块的撞击不光创造了第一阶梯
还创造了第二阶梯以及三级阶梯的格局▼
作为喜马拉雅的副产品,祁连山山峰的平均海拔也不低,基本在4000~5500米之间。高大的山体也拦截了从西风带带来的最后一丝水汽。由于气温随海拔升高不断减低,水汽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体上空,会以降雪的形式落地,这让祁连山沿线处处冰川雪峰,共计3000多处。
甘肃,不是干肃
(图片@图虫·创意)▼
积雪不仅提供了美景和信仰,更能够在一年时间里提供延续不断的供水,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最重要的自然基础。
发源于祁连山融雪的河流,最终在山前的盆地里汇成了三支重要的水系。
祁连山隔开了两个世界
祁连山向北的几个主要水系,诞生了著名的河西四郡▼
在东侧的是石羊河水系,古浪河、黄羊河、东大河、西大河等河流汇入其中,构成了武威和金昌的城市基础。石羊河继续向北流淌,还滋养了古城民勤的人民。
流淌过甘肃大地的石羊河灌溉着周边无数农田
之后还要继续向北流向民勤(现在是直接进水库)
(图像来自google map)▼
在中部的是黑河水系,共有九条支流,大河蜿蜒向西北流去,最后消失在蒙古高原的沙漠中。紧邻祁连山,为汉朝张开帝国之腋的张掖和名城酒泉、嘉峪关,便是这条河流域上的重镇。
古代城关要隘除了考虑据险而守
还必须尽量靠近天然水源,嘉峪关如此,阳关也如此
(甘肃-嘉峪关。图片@图虫·创意)▼
继续向西,疏勒河和党河等养育了瓜州、敦煌等绿洲,玉门关、阳关就在党河以西,这里也是现在河西走廊的西端。这些河流还曾经向西继续流淌至罗布泊,河西走廊可以借此向西延伸相当远的距离。
荒漠中无言的玉门关,再向西就是罗布泊了
(阳关只剩烽燧遗址了)
(甘肃-玉门关,图片@图虫·创意)▼
将祁连山以北这些蜿蜒的内流河绿洲相连,我们就得到了一条水源补给点之间距离不断太远,且地势平坦适合陆路移动的大道。它东起古浪峡口,西到甘疆边界的库木塔格沙漠,将古代帝国政治中心关中与西域诸国东西横贯。
这便是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的生与死
对河西走廊的大规模开发,始自汉朝。在派遣卫青、霍去病等人将匈奴逐出走廊之后,汉武帝下令在河西走廊上筑城,并兴修水利,将祁连山送来的河流变成农耕民族可以利用的水源。著名的张掖的千金渠,便是在这一时期开发的,是河西四郡大开发中的一部分。
甘肃敦煌河仓城遗址(始建于西汉)
(图片@图虫·创意)▼
为了让河西四郡在帝国版图中更加稳固,汉帝国还启动了对当地游牧民族的定居化工作,用免税和刑罚的胡萝卜大棒政策将游牧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
西汉入主和河西和西域
带入了郡县、农耕、诸城等诸多定居农业社会的习惯
长城(简易的)甚至向西一直修到了今天的新疆
(甘肃敦煌汉长城,图片@图虫·创意)▼
这件事一直到汉帝国崩溃的魏晋时期也仍然在继续。比如在魏明帝曹睿在位时,凉州刺史徐邈就“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使得“家家丰足,仓库盈溢”。晋末天下大乱,中原大族除南下以外,也有进入西北避难的,河西人口和实力大增,水利开发也不断加码。
以长期的农业建设和军屯移民作为基础
加上中原动乱人口外迁
成就了河西走廊以及敦煌在南北朝时期的繁荣
(图片@图虫·创意)▼
可见人类对河西水资源的开发在唐代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河西走廊不再只有商业通道和游牧业,农业也成为了这里的生产方式之一。
混合经济是这里的常态
作为牧场仍然是非常优越的
(甘肃祁连山下-山丹军马场,图片@图虫·创意)▼
但过于密集的人类活动,也让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从三大水系里不断获取农业资源的古人可能没有想到,在丰饶背后等待着他们的,将会是土地的荒芜和农业的收缩,最终的结果,则是居民外迁、文明消失。
阳关烽燧,几乎要消失在风沙中了
(图片@图虫·创意)▼
在今天的河西地区,人们一共找到了200多座形态各异、朝代不同的荒废古城。其中有80座位于曾经是绿洲,但如今已经沙漠化的地区,而且往往位于河流的下游。这足以说明河流中上游的水资源开发对下游水利的破坏作用。
上千岁的破城子,记得多少故事
(图片@图虫·创意)▼
但河西走廊仍然存在,当年的河西四郡也已经进化成了甘肃省中西部的一连串城市,始终欢迎对河西世界有好奇心的人去追索、去探秘。
一天遍览河西走廊
壮美的河西走廊总是让人心生向往。
今年9月,我就受到了雪佛兰和Discovery探索频道的邀请,前往黄沙漫天的敦煌市郊一探河西秘境。
深入沙漠内部▼
这是雪佛兰和Discovery探索频道联合制作的《DC 24 HOURS 雪佛兰SUV驾训体验营》甘肃站。前来助阵的是我的偶像乔尔·兰伯特(Joel Lambert)。这位美国退伍特战队员,在荒野求生届的名望不输食物链顶端的贝爷,曾凭借《荒野大追捕》和《活捉特战高手》等真人秀节目火遍户外圈。
他这次的任务,是教会我们这些户外小白如何利用有限的工具在沙漠无人区中活下去。
只用一把刀升起在沙漠寒夜中能救命的篝火;
搭建能遮蔽太阳和风沙的飞行员帐篷;
这火真不是用打火机点的▼
用找到的破旧轮胎制造黑烟在白天求救;
制作简易的过滤装置在珍贵的水源地获得安全的饮用水……
“澄清度还行,就是不够你塞牙缝的”▼
每一个技能都是乔尔多年经验的积累,倾心传授时自然游刃有余。乔尔对我说,他走过中国的许多城市,但敦煌的这片沙漠是他最喜欢的。因为在沙漠里,能杀死你的只有太阳,而手边又没有多少能利用的工具,这种简单却极为艰苦的挑战让他觉得很有意思。
夜晚,我们在雪佛兰和探索频道安排的帐篷中休息,在沙山背风面感受西北风沙的力量,甚至还遇到了一场珍贵的雨水。最近有消息称中国西北正在变得温暖潮湿,也许所言不虚。
背靠鸣沙山搭建起来的帐篷▼
DC 24 HOURS 雪佛兰SUV驾训体验营真是令人难忘的24小时。
而与雪佛兰探界者相伴的48小时,则让人走遍了河西走廊的地理精华。
从敦煌市区出发向南,我们首先抵达了名胜鸣沙山。但与游客骑着骆驼绕着鸣沙山低矮的几座沙丘体验沙漠不同,我们径直插入了鸣沙山的腹地,驾车在沙漠上驰骋30多公里,纵贯鸣沙山的沙丘。
然而沙漠驾驶技术与公路驾驶完全不同。雪佛兰车队的教练事先为我们做了精心的培训,要求我们忘记一切公路行驶的技巧,从头学习沙漠驾驶。
实战前的培训,大家听得十分认真▼
为了爬上高耸的沙丘,你需要一辆动力强劲,越野能力出众的好车,随时根据路况选择合适的路线,始终踩住油门,保持发动机的高转速,在它力竭之前爬上顶峰。
一旦动力不足在沙坡上搁浅,便有陷车的危险。在沙漠中,这可能是致命的。
如果中途松了,再使劲儿就没啥用了
可就只能靠挖了▼
驾驶雪佛兰提供的探界者完成这样的高难度动作,却是游刃有余。在探界者的强制四驱模式下,即使踩着松软的沙地,也能感觉到汽车澎湃不断的动力。探界者强大的动力总成,不仅能轻松驾驭硬砂和软沙覆盖的平地,爬上数十米高的沙丘也不成问题。
在沙子里纵横驰骋▼
在雪佛兰车队教练的指导下,我们率先完成了训练场地的考验,在最终冲击鸣沙山时,不少挑战者都成功爬上了沙丘,饱览普通游客见不到的大好风光。
紧接着的挑战便是戈壁路段。这里的路面比沙丘更硬,但地形的变化也更多。枯水季节的河西戈壁,有很多干涸的河谷,如刀痕般镌刻在坚硬的地面上。车辆不仅需要有爬上这些沟壑的动力,还要有清晰的驾驶视野和强大的悬挂系统保护车内人员。
这也是一段令人记忆深刻的行程。向左右望去,一侧是金黄的沙山,另一侧则是长满低矮灌木的戈壁,青石白石点缀其间,若非亲身体验,没有人会相信这是一片确实存在在地球上的美景。
当我们踏上归途,便走上了党河河谷与一条由白沙石组成的野路。在与天地融为一体的荒原上,6辆雪佛兰探界者互相竞速,激起一片扬沙。风沙颠簸之外,路边还有不时出现的小雅丹和野烽火台,仿佛在提醒我们河西走廊上当年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豪情。
雪佛兰带来了真正能穿越河西走廊的SUV,探索频道则带来了令人受用的求生技巧,再想起这48小时行程中的每一个时刻,都让人回味万千。
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体验这样一次硬核的户外之旅。
- 广告 -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