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师资均衡是衡量教育决策的良心!

   

乡村教育|师资均衡是衡量教育决策的良心!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昨天晚上,好友分享《中国教师》一篇教育时评 《乡村教师:乡村教育不能承受之重》,文章说:在国家大力提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化发展的今天,换上“新衣”的乡村教育仍然面临着艰巨的现实挑战,急切需要进行一场由内而外的“华丽蜕变”。

  文章首先肯定了乡村教育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许多乡村学校教室配备了电子白板,专门的计算机教室、舞蹈教室以及足球、篮球、手风琴等文化体育器材,教学楼也进行了重修和新建,乡村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和城镇教育相比,除了地理位置的局限,乡村教育和城镇教育似乎没有什么不同。

  随即文章就列举了现实的巨大挑战:外在物质条件的优化改变不了内在实质性的缺陷。乡村教育中,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学理念陈旧,应试教育色彩浓厚,留守儿童比例突出等,再加上乡村教育和城镇教育在新任教师招聘和引进过程中的差距,使得许多乡村学校面临年轻教师“下不去,留不住,干不好”的尴尬境地。

  我曾经在一次全国学术研讨会上做过一次《农村思品伤不起》的大会报告,根据多年视导检查发现农村思想品德学科边缘化角落化倾向明显,学科教师缺乏,专业化难以为继,兼课太多,德育主渠道堵塞,科目居然可有可无……当时仅仅看到学科命运不济,呼吁重视专业配备和教师招聘。但是看了《乡村教育不能承受之重》后突然感觉阶层固化问题是不是和师资问题有关。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很多音体美政史地所谓的“副科”“小科”往往是“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全”,使乡村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少了一种核心竞争力。没有了这种核心竞争力,想在中考高考中寻找突破,难于上青天!

  在城市教育割韭菜般的把优秀教师从农村掠走,乡村教育举步维艰。曾经有一所乡村学校,教学业绩突出,很多城里的孩子托了很多关系转到这个学校,八九十年代,当年这所学校红火的程度超过县中。但是世纪之交,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教育扩张,需要大批优秀教师,于是这所优质乡村学校短短几年陨落星辰,原来每班近百人的辉煌,后来一个年级只有百十人,场景凄惨!

  义务教育的均衡是国家战略,国家要尤其重视乡村教师的优质师资配备,不能指望用集团化办学均衡缺少师资力量的乡村教育。好友说,和一位农村副校长交流,这个学校中途人员被借走,留下课程没人带,只好让历史老师带语文,副校长既带语文,又带历史,还带美术,快成为全科教师了。谈均衡教育,首先把师资问题解决好,至少有老师能上课!

  当全国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和巩固率分别已达到99%和92%以上的今天,教育公平更多地体现在了“高质量”和“高水平”的义务教育普及上,人民群众的教育利益诉求从“有书读”转向到“读好书”,这是一种由“教育机会公平”向“教育质量公平”转向的范式转换,无疑对现实提出了挑战。

  在社会经济深化改革和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剧的背景下,乡村基础教育事关9000万人口的前景,事关未来社会人才结构及文化经济结构的问题,其价值属性毋庸置疑。然而乡村教育又面临着留守和流动儿童比例高、优秀师资难以维系、自主发展空间不足等现实问题,如何帮助乡村教育挖掘资源,走出困境?

  2017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教育划了“重点”,提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距”。这种办学差距就是巨大的城乡发展矛盾。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的需要,尤其是优质教育的需要。对于乡村教育而言,让孩子能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教育,除了美丽的校园,还需要足够数量和质量的美丽的乡村教师!

  但愿均衡教育能均衡一些优质师资到乡村!师资的均衡是一把尺子,衡量决定教育的决策者的教育良知!

乡村教育|师资均衡是衡量教育决策的良心!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乡村教育|师资均衡是衡量教育决策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