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数据分享


一次数据分享_第1张图片

在昨天的《这个微信新功能你还不知道就亏了》一文发布24小时之后,通报一下数据:

阅读:233523 次

点赞:4637 次

留言:2386 条

分享:12062 次


除了以上数据之外,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搜狗的微信搜索引擎里输入原文中的关键字,下面就是我看到的结果:

一次数据分享_第2张图片

公众号后台统计,使用微信官方方式转载的有6家:风铃三门峡、红微创创、武夷山丶隠跃、庙街万花筒、可想转型。截图里的公众号都不在这6家之列,它们用了自己的方式转载了内容。比如说其中的“天津创业吧”,就是把我的文章打散,和另外一些内容杂糅在一起再发布。这样的话,微信公众号的系统就不能检测出内容雷同,也不会在文末附上我的公众号作为转载来源。


最妙的是,这个账号的末尾有这么一段话:


我是“天津创业吧”的创始人李贞颐,媒体行从业17年,关注天津的实干创业者已经10个年头。每个创业者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故事,不鸡血不浮夸,希望更多煲有匠心的创业者能加入到这个平台。

本公众号已聘请天津谦公律师事务所律师赵玉安担任法律顾问,为本公众号所涉作品的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维护提供法律保障。欢迎朋友圈朋友转发、点赞。原创不易,转载须同意,否则将依法追求侵权责任。


嗯,还有律师保护著作权呢,还要告诫别人原创不易,转载须同意呢。啧啧啧啧啧啧,知道为什么马尔克斯的南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在中国销量很一般么?因为我们每天的生活本身就已经足够魔幻了,哪里还需要去小说里读?而且,往往现实比小说魔幻多了,也精彩多了。


附带说一句,任何人只要自称是创业者、媒体人,你都要打起十二万分的小心。除此之外,还有影视从业者、国学家、养生专家、性灵大师、艺术家、文玩家、收藏家、投资人、仁波切、O2O金融家......如果有人同时拥有以上2个或2个以上的头衔的组合,基本可以直接拖出去打杀了,相信我,一般都没错的。


你问我怎么想?早习惯了。网络就是这么个网络,现实环境就是这么个现实环境。我早已经不说国外如何如何,世界如何如何,也不会说原创如何如何,创作如何如何。根本谈不到这些问题,王小波说生活就是一个缓慢被锤的过程,我说网络生涯就是一个被轮奸的过程。只不过人不能因为被锤就不热爱生活了,也不能因为满街都是轮奸犯就不出门上街了。


其实,微信在保护原创上已经做得很好了。许多人诟病微信团队对去中心化的坚持,抨击微信团队坚持不肯分配流量的做法。在我看来,在国内的网络环境下,去中心化大概是对版权最好的保护,不分配流量是对作者最好的保护。无论是编辑推荐,还是算法推荐,结果一定是中心化,本质还是站方的流量分配。得到推荐,短时间内获得高流量固然很好,但改天编辑不推荐了呢?改天算法变了呢?说到底,你的读者是站方分配给你,并不是是你自己的。你每天有奶喝,那是因为有人喂你。说停奶就可以停奶,你就没得喝。


微信上获得哪怕一个读者都很困难,全靠人际关系链一次次推介,一次次转发。虽然是这样的困难,但是,每得到一个读者都是你自己的读者,每一个读者之间都有关系链和关系网。所以,王五四一次次被封杀账号,然后一次次原地复活,读者并不因此而丧失殆尽。所以,《世相》消失了,《新世相》归来开放。所以,《路边社》倒下了,但是社长从来不假装很快回血。换了在中心化的社区,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禁止分配流量给你,你就从此消失。


也正因为这样,在中心化的社区里,原创者永远打不过抄袭成性的营销账号。在那里,强者恒强。人们总是认为打击抄袭是个管理力度或者技术手段的问题,不对的,产品架构本身就已经决定了事情的走向。打个不那么恰当的比方,就像是在一个极度赤贫的社会里,天天谈道德建设,满街风纪检查员,并不能解决道德败坏问题。


同理,《这个微信新功能你还不知道就亏了》这种内文形态的存在,和数据上的成功,说明太多人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东西。在这种需求的层面上,谁提供并不重要。家家户户都只需要粗瓷大碗的时候,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就显得多余了。一个碗是民工甲做的还是米开朗琪罗做的,没有人会关心。在粗瓷大碗的层面上,他们本身的区别没有多少意义。


真正值得考虑的是另外一些问题,比如说NHK最新拍摄的纪录片《不了之人:宫崎骏》。对这篇文章有同感的人,我强烈建议你去看一下。不长,都不到一小时。内容是宫崎骏三年前宣布隐退之后,又怎么在75岁高龄决定再次复出,为什么决定花5年时间再做一个动画长片。要知道,他能不能活到80岁还要两说呢。


纪录片里最值得你仔细看的部分,是宫崎骏这样做了一辈子动画的大师,在技艺上已经如此炉火纯青,但是当他开始创造的时候,却和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一样痛苦煎熬,需要反复纠结,反复思考,非常艰难才能推进一点点。这就是我说的“真正值得考虑的问题”,它会为自己,也会为世界带来一些不同。至于说其它的事情,比如说宫崎骏会不会在作品完成前就死了,又或者说是CG动画是否能达到他想要的效果,都去他妈的吧。因为,去创造,并且在创造中受苦,已经占据了一个人最大的精力和最多的时间。


题图:《砸你丫家玻璃》

摄影:Pierrick Le Cunff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这篇文章我自己感觉写得挺好的,尤其是后半部分关于流量分配的分析,和对宫崎骏纪录片的讨论。本来都可以单独写一篇长文,但是好饿啊,中午不吃午餐的人生是悲惨的。就这样吧,起这样的标题,正好把那些天天嚷嚷着要看所谓“干货”的蠢货隔离在外面。

一次数据分享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次数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