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炕

在北方不少地方,冬季还保留着用点炕的方式来取暖。那么点炕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点炕也叫烧炕,就是在居住的卧室内用大泥坯(以前经常使用,现在基本淘汰了)或者水泥做的炕坯做炕面,用砖块砌成一个中间空的长方体,将泥坯盖住,这就成为土炕。同时,在砌砖墙(以前用小土坯砌墙,有的地方把小土坯叫胡基,有一页8K纸张略大一些)时,给土炕的一面留两个四方孔,大体有16K本课本大小。有的炕在在土炕的两侧留有两个孔,有的则把两个孔都留在外面。给屋内留一个孔的,那么屋外的一个就是出烟孔。两个孔都在外面的必定有一个也是出烟孔。总之,一个用来塞进秸秆之类可燃物,一个用来出烟。那么,点炕实际上就是通过其中的孔(当地叫炕门)给炕面下面的空间塞进一些可燃物再用火引燃,接着用扇子使劲扇使其充分燃烧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炕面加热。这样,晚上睡的炕一般会持续一个晚上是热的,这就足以保证人睡眠是能够安稳。毕竟,北方冬季气温低,用这种方式可以让人能够休息更好。

至于这种取暖始于何时,炕又出现于何时,是谁发明的,笔者没有调查也无从考证,但这种古老而传统的生活方式,对于多数上年龄的农村老年人来讲,在他们看来,这是自己在冬季最经济最实用的取暖方式,一是确保睡眠安心而不至于被冻醒,二是有炕所在的房间也是暖和的,人在室内活动不会冻手冻脚缩手缩脚。所以,一般讲,凡是还在使用炕来取暖的屋子,多半是老人居住。另外,对于农村人来讲,这种取暖确实既经济又实惠。因为农村多的是柴草秸秆之类可燃物,不花钱不说,还能随手可取。对于老人,小孩,孕妇讲,这睡炕还没有辐射,从某种意义讲,相比于电热毯等一些电器,应该说这才是最安全的吧。

点炕虽不是多么费力的活儿,但对于点炕者讲却要有一定的耐心与细心。如果塞进的可燃物不均匀或者燃烧不均匀,点炕者用扇子扇时间小,那就会出现炕面冷热不匀或不热的情况。除此之外,塞进柴禾的量要适中,过多会使土炕太烧,晚上人睡都没法睡,有时还会连同席子被褥被烧着;如果量少,炕就烧不太热或者后半夜就凉了人会被冻醒。所以,只有常点炕的人才会知道塞多少秸秆柴禾,而且使用扇子扇时要不惜力气,尽可能使炕洞里面的可燃物有明火在燃烧且燃烧时间越长越好。对于一些未能烧着的地方,使用炕把(一种搅、拨、翻、捅、挑柴禾秸秆于一身的工具,约一米长左右,用木棍做成,一端手持着,另一端钉上二十公分左右的短木棒使之成为一个“T”形。)得多捣动,使里面的柴禾蓬松以更方便燃烧。

在估计燃烧已无多少明火时,这时候就要煨炕了,这就是将细小的碎屑撒在刚烧的灰火上将火纸压住。这些工作都是用手撒,既要用力而且尽力往炕门里撒开撒远一些,这样做就是让这些可燃物缓慢燃烧,以使土炕保热时间更长。有的人家为了防止半夜炕的温度下降,提前预备好柴禾碎末,像锯末之类,在半夜时分再给炕洞里面扔一些。

等到第二天,一个村子的人们见了面有时免不了会在家门口议论谁谁谁家婆娘点的炕好,而又有谁谁谁家的媳妇点的炕睡到半夜就凉了或者烧的过火了让人趷蹴(方言,蹲着)了一晚上。对于前者,大家免不了要夸赞几句,而对于后者,则免不了会被人要埋怨或数说几句。更有甚者,谁家的炕着火了,给了大伙添了不少谈资不说,更让大家为之感到惋惜。毕竟,那席子、褥子、单子甚至被子烧着了之后就很难再使用了,这才叫真正的破财呢,谁家愿意在大冬天希望发生这种事呢?

今天,尽管人们利用电热毯,空调等来取暖,但在不少地方点炕的习俗依然还在延续着。这,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应该是一种古老生活文化的继续与传承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点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