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边书房@注解四书《论语》【156】语言表达代表做事姿态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雅言,是春秋时期的普通话,清朝叫官话。诗是《诗经》,书是《尚书》。雅言的说法从周公而来,他是中国文化礼仪制度的缔造者。他推出了中国最早的一本词典《尔雅》,尔,作迩,接近的意思。雅,左边一个牙,代表咬文爵字;右边一个佳,代表犬齿,古人视为发音的基准牙。尔雅就是说用词要正确,发音要标准。

      历朝历代都有一个重要的政治工作,那就是推广普通话。周朝的国都镐(hao)京的普通话为雅言,也就是西安话。按照周公制定的《周礼》规定,每隔七年,就会集中外交官员,也即象胥,到国都培训,一是正音,二是统一君命文辞的翻译工作。每隔九年,文官和史官都要到国都进行文字和读音的培训,包括给乐器调音,并进行训练。这一系列的安排实则是国家保证统一语言的重要工作。语言是国家统治的重要象征,因此,国家也格外重视。

      孔子是山东人,平时也就说山东话,但是朗读《诗经》、《尚书》或者出席礼仪活动的时候,就说普通话。古人要求读圣贤经典,一定要朗读出来。因为朗读能够带动我们的肌肉记忆、语音记忆和大脑记忆,全身投入进去,就能更好的理解所读的内容。用语呢,一定要用普通话。因为,如果都是用方言呢,就是音不正,音不正,意就不正。这也是孔子坚持用雅言的原因吧。

      读书、朗诵和写作是学习的三大功夫。读书要精读,特别是圣贤经典,逐字逐句读,直到能够学以润身为止。泛泛而读,道听途说没意义,也就是面子工程而已。因此,我也给自己立了一个目标,就是将中国文化母体系列的书精读完,每日一句,日拱一卒,理解熟记直到行为一致,也只有这样才能知行合一。关于朗诵,特别是圣贤经典,经常反复诵读对理解记忆很有帮助,身心灵一体,推进思考得更深入。朗诵别人的东西,是理解记忆;朗诵自己的东西,就是检查修改。关于写作,我自己也有个体会,就是写作能够打开自己的思路,将问题想得更丰富,更全面,也更能深入文字的精髓与大脑共鸣,这是最为重要的学习功夫。

      孔子在执礼也要用普通话,这就是他对仪式的重视程度。仪式本来就要有统一的标准,就像香港回归这样的仪式,如果用粤语,那么就不够正式。我们在外面工作也是这样,如果大家不能统一沟通语言,鸡同鸭讲,也是不方便沟通。地方上的公司,经常用方言作为公司语言,这也是不对的。当外面的客人来公司交流,这给别人造成理解的困扰,这也是一种不尊重礼仪的表现。所以,礼仪不只是形式本身,还代表着敬畏而敬重的态度,需要认真执行。


@荷边书房@注解四书《论语》【156】语言表达代表做事姿态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荷边书房@注解四书《论语》【156】语言表达代表做事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