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国内影坛最大的新闻,大概就是范冰冰入选了今年的戛纳评审团成员。
不用刷微博,铺子就能想象出国内影迷的反映。
这个评审团名单公布后,不少文艺青年表示要为戛纳烧纸。
但,铺子已经脑补出福茂大人“你们文艺青年幼稚不幼稚”的表情。
范冰冰虽然演技受到的争议挺多,但毕竟是个国际双A影后(《观音山》《我不是潘金莲》)。
于理,说得通。
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说起来,范冰冰并不是第一位在戛纳担任过评审的中国影星。
巩俐、章子怡、张曼玉、杨紫琼、舒淇都曾是戛纳的评审。
讲个小八卦,这些女星包括范冰冰,大多代言过某牌洗发水(化妆品)。
而某牌一直是戛纳的大金主。
所以,无论评审们选出什么片子,都值得你拥有。
(非黑,客观阐明戛纳评审入选的标准不只靠履历,还有商业方面的考虑)
玩笑归玩笑,去年的戛纳选出的作品已经是饱受争议了。
多兰以场刊最低分的《只是世界尽头》拿到评审团大奖,放映时嘘声一片的《私人采购员》也拿到了最佳导演。
这导致评审团主席乔治·米勒被骂成狗。
当然,对于烂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不,今天铺子就给您介绍部戛纳的烂片《私人采购员》。
这部电影的一大卖点就是,暮光女全裸了。
当然除了这点,这片引起的争议也够有的说。
铺子之前也谈了,这片在戛纳展映时遭遇了嘘声一片,场刊评分也只有尴尬的2.3。
目前,本片在豆瓣上也只有及格分。
但另一边,戛纳评审团力排众议,将最佳导演颁给这部电影,
卫报评论员给了五星好评,著名影评网indiewire,滚石杂志等权威媒体明确表达了对影片的喜爱。
五星,看到了希区柯克的风采
一句话,爱的爱死,恨的恨死。
这片融合了不少元素,时尚、情色、悬疑、鬼怪、凶杀。。。
讲真,很难用一种类型去定义这部电影。
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莫林的女孩。
她是一个美国人,身在异国他乡的法国做一份私人导购的工作。
这份工作听上去很风光。
每天都在接触大明星,奢侈品。
相信不少女孩都曾幻想过有份这样的工作。
但,做这份工作,就要注定和孤独作伴。
米兰、意大利、伦敦、法国,她四处辗转,地铁上有她发呆的身影,
火车上有她的瞌睡,
昼出夜归,摩托车是她不变的伴侣,
每日的劳累奔波,只是为大明星们拿一件昂贵的礼服。
这些衣服,包包都昂贵的令人咋舌。
一条皮带,有时候就要500欧元。
明星们花几千欧元买配饰,就像普通人花几块钱买瓶酸奶一样。
而作为私人采购员的莫林,一周的工资都比不上一条皮带。
几张出租车的报销都要讨价还价。
和很多年轻女孩一样,莫林不断质疑自己人生的意义。
她被困在这份平庸又无聊的工作中,想逃又逃不了。
这条线对于莫林的描绘,和普通电影并无二致。
但电影别出心裁的就是,它将人的孤独彷徨,和鬼怪联系起来了。
莫林有一个双胞胎哥哥,三个月前心脏病发作去世。
而莫林和哥哥都是通灵者,他们看得到亡灵。
莫林一直留在巴黎做这份工作的原因,就是坚信阴间的哥哥有话要对自己说。
在这个想法的促进下,以往看不见的灵异现象,出现的越来越多。
墙上,出现了神秘的十字架,
素描连带着桌子,也被挠上十字架,
半夜,水管会自动开了,
宅子会冲出发光的异物,
陌生的骚扰短信不断,
最令人心惊的是,莫林的老板,法国一线明星神秘死在家中。
莫林成了案件的嫌疑人。
在案发现场,她再次看到了宅子中那种乍明乍暗的光,
是人?还是鬼?
另外,她慌慌张张落在明星家的昂贵珠宝不见了,
一段时间之后,这件珠宝竟然在自己房间找到。
如果这个亡灵是哥哥,为什么他会让自己妹妹身陷囹圄。
但这个亡灵若不是莫林哥哥,那他又是谁?为什么要缠上莫林?
铺子就不多剧透了,大家自己去看吧。
电影的观感非常私人化,相信会让很多常年漂泊在大都市,独自生活的人有同感。
孤独会引发思考,思考又引发了恐惧。
莫林身处繁华的时尚行业,形成反比的是她贫乏而孤独的生活。
那个用手机和她对话的亡灵,一下就点出了她思想中的顽症——她被生活困住了,千方百计想要成为别人。
明星老板禁止她碰自己的衣服。
但她会趁着老板不在家,试穿那些昂贵的礼服。
然后,躺在老板的床上自慰。
禁忌,就是最好的春药。
某种程度上,她想变成老板那样的人。
老板是一个稳定成熟的社会人。
有一份光鲜赚钱的工作,有一个丈夫,还有一个深爱自己的情人。
她有自己清晰的人生目标,情人逼宫时,知道什么该舍弃,什么该保留。
而莫林,只是无数彷徨在四分之一危机的女孩中的一个。
工作不易,亲人远离,每日和快餐作伴。
莫林对人生产生了怀疑,潜意识里便认为,也许成为老板那样的人,就会从孤独的生活中脱离出来,
又或者,哥哥的鬼魂会给自己带来人生的启示。
疑神疑鬼之际,鬼神就越来越真实。
阿萨亚斯用了鬼神元素,包装了一个年轻女性精神危机的故事。
其实细看,这片跟导演前作《锡尔斯玛利亚》的主旨是一脉相承——
女人在特定的年纪,自我认同出了问题。
《锡尔斯玛利亚》的女主是一个步入中年的女星,年过五旬,和丈夫离婚。
她有过辉煌,但时光荏苒,那个曾经赋予她无数荣耀的时代已经过去。
她反抗,拒绝,逐渐地变得偏执而顽固,肆意地将情感垃圾宣泄在助理身上。
最终,助理愤然离开。
《锡尔斯玛利亚》讲的是「失」。
有意思的是,在《锡尔斯玛利亚》饰演明星助理的小K,在《私人采购员》中仍旧饰演明星助理。
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是她。
从这一点来看,《私人采购员》还蛮像《锡尔斯玛利亚》的番外。
作为一个私人采购员,莫林是20多岁,处在迷茫期女性的典型形象。
有一份吃不饱也饿不死的工作,对物质有着强烈的欲望,
她对生活优渥的老板怀着复杂心情,
经常趁着老板不在家,在她家试衣服,睡觉,俨然把自己当成了主人。
另一方面,她对自己的前程茫然无措,她无法变成老板那样的人。
虽然是个灵媒,看得见孤魂野鬼,却看不清自己的命运。
于是她和那些亡魂一样,在欧洲大地飘飘荡荡,永远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站在哪里。
《私人采购员》花了不少笔墨,描绘莫林一人生活的场景。
火车,地铁,独自一人的出租屋,空空荡荡的哥哥的老宅。
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会觉得这部电影全是无聊又无用的场景。
喜欢的人,可能会在莫林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每日穿行在热闹繁华的城市,但这人声鼎沸、灯火阑珊却和自己无关。
故事在她和鬼神交流的过程中,推向高潮。
莫林的哥哥是一个眼光长远,做事有分寸,知深浅的人,和莫林不一样,哥哥很早就坚定了自己木匠的职业方向。
于是,没有人生方向的莫林一直把哥哥当作精神偶像,
她坚持留在巴黎寻找着哥哥的鬼魂,其实也是寻找着自身存在的意义。
电影的最后,她终于离开巴黎,来到象征新世界的阿拉伯。
一座老房子里,莫林喃喃自语,
哥哥,是你吗?
还是,只有我而已
墙壁震动了两下,这在通灵者的话语中,是肯定的意思。
哥哥的鬼魂根本就不存在。
一切都是莫林的执念,她用空虚和恐惧,给自己养了一个鬼。
莫林必须直面自己的谎言,才能完成和自己的和解。
兜兜转转,鬼鬼魅魅。
说到底,《私人采购员》只是一个「寻」的故事。
铺子明白,无论如何向大家安利,这片子仍旧会有很多人不喜欢。
毕竟,它过于小众,情感过于私人化,电影营造的那种彷徨,茫然,自我压抑的情感,恐怕只有经历过独自生活的敏感灵魂才能感受到。
此外,不同类型片的拼接,大概也会让一部分影迷看得懵逼。
但,戛纳好玩的地方就是这样。
它选出的片子,不一定就是大众最喜欢的。
可能只是某个片段,某个场景打动了评审的心,这个奖可能就是你的了,这和代表主流审美的奥斯卡实在是太不相同了。
不可否认,《私人采购员》这部死扑街打动了我。
对于这种被低估的片子,我见一部安利一部。
即使你们会说我品味奇葩。
但,我就是这样任性的铺子。
电影铺子
微信 |movpuzi
电影大餐、生活甜点,荤素搭配,常吃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