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融资万亿,竟然都拿去理财了

上市公司融资万亿,竟然都拿去理财了_第1张图片

2019年7月2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的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方喆/图)


全文共4396,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 “有的企业规模扩张已经达到了顶峰,有的则面临产能过剩。”

  • 由于A股融资不易,上市公司哪怕赚到了很多钱,也不会慷慨分红。

  • 部分银行会以提高贷款额度为卖点,吸引上市公司前来合作,上市公司在得到融资后,也可将部分“多贷”的金额用以购买该行的理财产品。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 | 南方周末记者 卢宝宜 敬奕步

责任编辑 | 冯叶


2019年10月18日,“非洲手机之王”传音控股( 688036.SH )发布公告称,拟将不超过25亿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购买一些安全性高、流动性好、有保本约定的投资产品。


这则消息立即在资本市场引起轩然大波。要知道,传音控股9月刚刚登陆科创板,扣除发行费用后,传音控股实际募资净额为26.75亿元。也就是说,传音控股有可能会将募集来的大部分资金用于理财。


传音控股是非洲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中国手机制造商。2018年,其在非洲市场占有率高达48.71%。根据招股书,传音控股IPO募集资金用途主要是扩大手机的生产能力,包括传音智汇园手机制造基地项目、手机生产基地( 重庆 )项目等,此外还要补充流动资金3亿元。


但转眼间,资金缺口就变成了闲置资金。受到质疑后,传音控股又补充公告进行了一番解释,大意是为了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


不只是传音控股,A股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规模已不容小觑。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1日,A股3751家上市公司中,近三成公司购买了理财产品,规模达1.2万亿元。当天A股总市值为54.7万亿元。


上市公司既然不缺钱,为何要来资本市场募资呢?


1

超募新力量

2012年,证监会下发《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这是监管层首次官方允许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文件。


当中提到,原则上,上市公司的资金都用于主营业务。如有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方可进行现金管理,可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产品。


自2012年政策开闸,A股上市公司的理财规模连年高涨,并在2018年达到顶峰。Wind数据统计,2018年,A股共计1315家上市公司购买了25313个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合计1.8万亿元。购买公司数量、认购个数、认购金额同比分别增加3.2%、40.8%、28.0%,均为历年最高水平。


2018年闲置资金最多,实际上是与资本市场募资政策的变化相一致。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的闲置资金,主要由闲置募集资金和自有资金组成,闲置募集资金的来源又包括定向增发、上市IPO等多个渠道。


为了鼓励企业直接融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多种募资渠道的扩张为上市公司带来了大体量的闲置资金。


首先是从2016年底开始,IPO发审提速。2017年间,成功IPO的上市公司达433家,同比增长93.5%,达历史最高水平。同年,做理财的上市公司也首次突破1000家,认购金额首次突破万亿元。


不仅IPO提速,2017年起,证监会优化了企业首发和再融资申报文件的报送方式,加快其审核进度。可转债融资也在快速发展,全年融资602.72亿元,同比增加166%,达7年来最高水平。


长期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专家徐文辉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不管是IPO还是定向增发等募资渠道,都令上市公司在短时间内募集到大量资金,但是对企业来说,花钱是有步骤、有规划的,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投出去。在这种情况下,先存在银行进行理财,得到更高收益,是常见做法。


来自大型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客户经理陈灵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前几年由于企业上市环境相对宽松,高定价、超募等现象普遍,导致一些公司钱袋太满,银行对公理财业务水涨船高。2019年,现金流充沛的企业有所减少,不过,仍有新的后来者,如科创板企业。


据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10月21日,科创板开闸三个月内,已上市的34家公司中,已有16家发布了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认购总额达182.4亿元。而这16家公司累计募集资金总额为290.3亿元,即63%的募集资金都用来买了理财。


A股许久不见的超募现象正在科创板上演。超募,指的是上市公司募集资金超过投资项目计划实际所需资金。


据华泰证券研究报告,以首批25家科创板企业为例,以发行价计算,累计募资370亿元。其中,超过八成、共计21家公司超募,整体超募20%。


如柏楚电子( 688188.SH )原计划募资8.35亿元,最终募资高达17.15亿元,以超1倍的超募比一度成为“超募王”。由于巨额募资,就在上市的同月,公司发布公告,将使用不超过14.42亿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陈灵表示,尽管科创板上市公司目前数量仍不算多,但是已俨然一股“财大气粗”的理财新力量,正在被各大银行争相拿下。


2

产能过剩与铁公鸡

上市公司理财,也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有关。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赵锡军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响应中央对金融服务实业的要求,上市公司理应把精力和目光都放在自身的主营业务上,但之所以还有不少公司选择把闲置资金进行短线投资,购买理财产品,是因为“有的企业规模扩张已经达到了顶峰,有的则面临产能过剩。”


“如何进行转型升级或技术突破,都需要长时间的规划和建设。这与行业发展有关。”赵锡军说。


以医药行业为例。Wind数据显示,恒瑞医药( 600276.SH )以219个理财产品、214.5亿元暂列2019年购买理财产品最多的上市公司榜首。2018年,它也以210.5亿元的理财产品认购规模排在第五名。


据恒瑞医药近几年的财报,其定期理财产品期末余额逐年上涨,从2016年的15.3亿元攀升至2019年上半年的73.72亿元。而另一方面,其用于研发的支出费用则增加不多,从2016年的11.84亿元上涨至2019年上半年的14.84亿元,远低于其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而研发是医药行业最核心的投入,将决定公司日后的发展。


不仅恒瑞医药,诸多医药上市公司均出现在理财前列,不乏辰欣药业( 603367.SH )、康辰药业( 603590.SH )等公司。包括2018年理财榜首的天茂集团( 000627.SZ ),此前也有通过控股子公司从事医药业务。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称,中国的药企产能过剩已经是个存在多年的问题,但是医药行业短期内要改变产品架构很难。投入周期长,研发风险大,远不如理财收益来得快。


加之药品的收益率并不高,哪怕如利润高一点的保健性药品,收益也在6%—8%之间。因此,出于“赚快钱”的心态,不少药企会选择投资理财。


南方周末记者就大笔购买理财产品的原因向恒瑞医药发函求证,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据恒大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质量报告:2019》,当前A股上市公司,尤其是民营企业盈利下行压力加大,结构性问题凸显。反映企业利润水平的民企ROE( 净资产收益率 )从2017年的6.60%下滑至2018年的0.08%,并在2019年由正转负至-0.59%。


报告还显示,从行业来看,材料和制造业、消费行业、医疗保健行业业绩下滑明显,ROE等盈利能力表现普遍较弱,分红较少。而这些行业中的上市公司,也多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


除了医药行业以外,食品加工与肉类企业也是热衷于购买理财的上市公司代表。


如以肉猪、肉鸡养殖为主业的温氏股份( 300498.SZ ),2015年12月上市,2016年其理财产品投资金额就已超过100亿元,至今连续4年都是理财大户。截至2019年12月1日,温氏股份以认购金额128.3亿元,在所有购买理财的上市公司中排列第8。


针对理财热情,温氏股份董秘办的工作人员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闲置资金放在那里也是浪费,在不影响主营业务开展的情况下,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提高资金使用率,何乐而不为?“我缺钱时,就拿回来一点;钱多盈利时,就买多一点。”


温氏股份还强调,购买理财产品的钱全部都是自有资金,也就是挣来的利润。


徐文辉解释,这实际上与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有关。由于A股融资不易,上市公司哪怕赚到了很多钱,也不会慷慨分红。那如何谨慎地花出去?能满足保本要求的银行理财产品自然是香饽饽。


综上,斥巨资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并非都是财大气粗。一部分企业,的确是因为“闲钱”多了,所以用于理财提高闲置资金的利用率;而另一部分企业,则是因为产能过剩甚至行业衰退,当理财收益高于自身主营业务的收益率时,只能依靠购买理财产品来粉饰财报。


3

非保本理财加入争夺战

上市公司理财规模在连续增长8年后,终于在2019年首次迎来降温。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1日,共有1117家上市公司购买了18569个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合计1.20万亿元,购买公司数量、认购个数、认购金额同比分别下降13.5%、19.0%、25.5%。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规模首次下滑,一来在于有钱的上市公司变少了,二来则因为银行理财产品的供给也在变少。


多位上市公司股东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今年理财减少的直接原因就是“没钱”。融资难、资金短缺,成为当前一众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


上市公司资金紧张直接体现为债券违约增多。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1日,今年共有50只上市公司的债券发生违约,违约原因基本与资金流动性短缺有关。而2014—2017年的四年间,共计只有7家上市公司出现违约情况。


综观此前各家上市公司公开的理财产品认购记录,“保本”优势显著的银行理财类产品一直是上市公司的首选,券商理财、信托理财等产品份额占比都较小。


但是随着资管新规打破刚兑,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加速下线。与此同时,由于央行持续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向市场投放流动性,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在持续走低。


据普益标准与晋商银行联合披露的数据,2019年10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在连续20个月环比下跌后,跌破4%关口,创2016年12月以来的最低收益水平。


多位银行对公业务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目前银行推出的对公理财产品,八成年化收益率都在5%以下,而前几年还不乏6%—8%的产品。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赵锡军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资管新规等一系列文件出台后,不仅打破了刚兑,更是对整个理财市场进行了严格规范。“过去有大量的理财产品鱼龙混杂,某种程度上也满足了上市公司的需求。”


陈灵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过去为了“拿下”上市公司的理财大户,对于实力较强、资金较宽裕的企业,银行可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自身需求,定制专门的理财产品和理财方案,非常普遍。”


例如,部分银行会以提高贷款额度为卖点,吸引上市公司前来合作,上市公司在得到融资后,也可将部分“多贷”的金额用以购买该银行的理财产品。


面对上市公司上万亿元的理财大蛋糕和银行理财产品龙头地位的动摇,更高收益的信托和私募产品这两年也开始加入上市公司闲置资金的争夺战中。


据南方周末记者对上市公司认购记录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11月末,已有超过90家上市公司在今年进行了信托理财,总规模超200亿元。据《经济观察报》报道,2017年选择认购信托产品的上市公司仅52家;2018年则有89家。


随着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壮大,不少上市公司也在主动选择投资私募基金产品,实现理财增值的同时,还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地对私募基金投资的项目进行了解与收购,为上市公司的转型发展或战略布局进行铺垫。


不过,无论信托或私募理财,都存在期限长、流动性不足的缺陷,以及远比银行理财更高的投资风险。


近日已有德邦股份( 603056.SH )、康力电梯( 002367.SZ )、上海洗霸( 603200.SH )等多家上市公司踩雷私募,先后宣布所购买的私募基金产品逾期。


多家上市公司也因理财计划收到交易所问询。如深交所在问询科远智慧( 002380.SZ )时表示,公司购买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年化收益超过7%,但不承诺保本和最低收益,具有一定投资风险。


(应受访者要求,陈灵为化名) 其他人都在看: 上市公司融资万亿,竟然都拿去理财了_第2张图片 上市公司融资万亿,竟然都拿去理财了_第3张图片 上市公司融资万亿,竟然都拿去理财了_第4张图片 上市公司融资万亿,竟然都拿去理财了_第5张图片 上市公司融资万亿,竟然都拿去理财了_第6张图片

上市公司融资万亿,竟然都拿去理财了_第7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市公司融资万亿,竟然都拿去理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