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的选择买单(上)

收到“洒家是个书生”的约稿是周五下午,第二天和几个哥们约了青岛一聚,只好在火车上敲下这些字。大体思路是写上中下三部分,上介绍我公考的选择和笔试备考部分,中介绍面试,政审,体检等部分,下介绍入职后。                        

一、选择

13年初,大四下,考研结束。身边同学找工作的都通过12年秋季招聘的大多已经好几个offer在手,四年来成绩不错的和认真考研的基本都或保或考到国内各大重点大学,出国的也有进哥大这样级别的学校。

而我,依然又陷入了每次重要人生节点的选择困难症恶性循环。四年前的高考,我发挥还算可以,超出重本线近60分,却败在了填报志愿上。那时候山东还没有实施平行志愿,志愿填报有一定的赌博性质,我身边就有刚过重本线的同学进入了全国前十的学校。我却因为信息不对称和选择困难症,反复取舍,最后一刻把志愿改成了一个那一年录取分是大年的高校,落榜了。。。。多亏母校留出了一部分二志愿名额,在危难时刻为我兜了底,让我不至于彻底名落孙山。

这次大学临近毕业,历史又开始循环。当初还没大四,我就一直在纠结到底走哪条路,一直在拖延和犹豫中磨磨蹭蹭地报名考研,却又三心二意、不真心实意,最终苦果自尝,既错过了就业招聘季,也不出意料的考研失利(说来惭愧,基本的教材我都没看完一遍)。其实有时候说选择比努力重要,当然偏激,但也有其合理性部分。选择确实也是决定人生成就很重要的一环,因为开阔的眼界、过人的决断、充分的信息、勇敢的担当才能成就明智的选择。我对我的家庭为我付出的一切充满感激,但不得不承认我的出身决定了前期的格局不大,不能帮助我做出正确的选择,也没有培养起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的魄力。虽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会显露出来,但在关键时刻总是会掉链子。我身边目标明确的同学虽然四年来不显山露水,非常低调,好像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好多在第一时间定下了工作,而且都非常不错;我大学期间也算活跃积极,却陷入了尴尬。

言归正传,考研失败后,对照同学的情况再看到自己的处境,不着急是不可能的。我在极度的焦虑中,竟然——掉了一大绺儿头发(俗称鬼剃头),非常影响我的形象,可见当时我内心的焦虑惶惑。当然极端的环境也会把人的潜能激发出来。我反思了自己的犹豫不决,既然错过了最好的招聘季了,就把目光放在了公考上。在此之前公考不在我的计划之内,相关信息完全不知道,后来才无数次感慨最好的国考也是在12年秋季,啊!!给应届生准备的那么多诱人的岗位统统错过了。我开始迅速搜集相关信息,综合往年资料,以及我自己的报考意愿和时间安排,我基本确定了三次考试计划:1、选调生考试2、山东省考3、江苏选调考试。

以前我并不知道选调生这个词的含义,但我个人算是比较阅读控,大学期间虽然不爱去自习,但四年累计借阅一千多本书,可能是12年左右读到过南方周末一篇写选调生的文章,当时印象算深刻(检索了一下又找到这篇了,附个链接:选调生们的梦想,如何触碰基层的现实? http://www.infzm.com/content/73814)虽然这篇文章情绪有点负面,带有强烈的南周那种人文关怀(挑刺不服)风格,但至少让我第一次知道了这个群体。上述三种考试计划中,我最重视的是省考,也在放假期间去买了行测申论的教材和一套真题。至于江苏的选调,我是看了相关信息,知道那边分类招考,省外985、省外211和省内普通高校加上性别区分一共六类分别招考,我可以以省外985的身份报考,觉得划得越细可能会越重视,这个机会不要浪费,又加上江苏离山东不远,距离勉强可以接受,但我是个传统的人,心里还是倾向于留在家乡的。但是山东的孩子们应该都还记得,13那年考研结束后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公考就是选调村官了,几乎是和考研成绩公布同一时间发布招生简章。当时从相关的报道来看,知道山东的选调要做一个改革,但毕竟没有深入的了解,也没太往心里去,因此这考完研最早的公考机会在我心里更多是报上名练练手的。

                         二、备考

备考过程是迷茫也带有点浪漫的。因为我决定公考是在等待考研成绩的寒假,自己在家,不在自己的学校就没有战友和朋友可以商量。我决定去我们本地的某高校去备考,也许是出于考研太不卖力让家人和自己失望的愧疚,一贯懒散的我竟然真的开始自己背着包去校园里,但是我还是太稚嫩了——寒假期间,大部分教室是不开放的。本地高校有新旧两个校区,各有一个开放的教室。老校区离我家远一些但可以坐公交直达,新校区近一些但需要我自己骑车子过去。我先在老校区待了几天,刚开始几天热情挺高涨,把行测教材看完了得有三分之一,认识了同一个教室的一个北体研究生的篮球高手威哥,当时他在备考各地学校的体育老师招考,屡败屡战很多次了,现在已经结婚了,工作也很顺利,虽然联系少了但祝福他,感谢那段时间的互相调剂。很快,老校区的教室越来越占不到位了,我开始转移到新校区,新校区特别大,我在校园里流连,学习的时候玩手机多看书少,回想起来也并不艰辛。事实上,直到我参加完上次三次考试的最后一次,行测教材我也只看完了四分之三,申论教材我终究没有翻开,行测真题我一共做完了两套,申论真题一道都没有做。。。

后来,我上岸后,也总有一些同学想问我复习经验。我实在是没有拿得出的经验,不能说是完全裸考,但也差不多。我按照省考的教材边在陌生的校园里流连着边复习,没想到第一次山东选调考试来的那么快,我慌慌张张地跑到济南去参加考试,才发现不对呀:怎么没有见过选调的真题?我还没有复习过申论。。慌忙开始查找才发现选调考试几乎没有真题,在网上一些博客论坛零星找到一点回忆版的试题,按照基层青春这些话题从网上找了一些人民日报沾边儿的评论文章,打印出来翻了翻就去考试了。

其实这也说明心态的重要性,虽然临近考试才有点慌乱,但是因为我当初把这次当成练手,心态还是很轻松的。一考试发现题目很简单,像是省考试题的缩小版,行测应该是早早完成了,还空出了20分钟;申论虽然从来没写过,但真的话题全是青春基层啊这些,我临时抱佛脚的材料还是很切题的,终于在考场上我写了第一篇申论文章,把还记得的素材都用到了。最后结果还不错,我们全市那年进面试的一百多人,我排在10名左右,是我所报区的笔试第一名。

意料之外,我第一次练手竟然过了。可能因为之前怕自己找不着工作太焦虑,笔试一过,我随遇而安的心态立刻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放松了下来,此后公考的教材和真题我再也没有翻过一遍。其实真正的公考备考就到此为止了。

虽然复习经验非典型,但还是总结一下从我的角度出发的备考经验吧。公考笔试分两门行测和申论,两门合成一个总体看基本接近高中的语文和数学基础知识。

其中行测说白了就是测智商的题目,这些题型也已经固定下来了,随便买一本教材里面都有题型分类总结,这些题目对智商正常的人来说,大部分是全部能做出来的,难就难在限定时间,在短时间内把这些题全部准确做出来,需要练习。因此我之前做了两套真题至关重要,因为你要知道在每道题上花费多久,这个熟练度必须通过限时的模拟训练来把握。我对行测的复习建议就是,先看教材熟悉题型,每一类题型是个什么形态心中有数,知道自己擅长哪一类,不擅长哪一类;再限时模拟真题,找准自己考试的节奏。不擅长的题型要多练习找规律,考场上要敢于舍弃,没有时间给你仔细研究,不会的先过了,最后有时间再仔细琢磨。

申论前几道题就像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最后一道就是作文了。我完全没有在考试之外练习过,事实上到现在为止我做过的真题也只有参加的三次考试。但复习经验是和高中语文类似的,阅读理解这一块考察你的理解总结能力,你要试着跳脱出现在的角色,站在更宏观的视野阅读文章,多总结成条目,这种理解能力其实反映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看到个新闻你也能总结出个1234来,这一块没有问题的。作文部分,一方面要有平时的积累,多阅读多沉淀,临时抱佛脚也很重要,准备一部分属于你自己的素材,不管什么话题尽可能地用上吧。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不管是什么样的文体,好文章概括起来不过四个字:形神具备。公文写作也是如此,唯一的细微区别是公文的形和神都有一定的限制,不能随心所欲,那我们想写好最优选择就是在限定的框架内写的形神具备。形即框架,既然大家都觉得公文枯燥,如果再结构混乱那别人还怎么看,有个清晰漂亮的结构会非常出彩,幸运的是结构并不难记,完全可以准备几套属于自己精心打磨的结构公式,套而用之。神即思想,申论的思想肯定是又红又专的,所以要对国家最新的一些理论熟稔于心。推荐人民网新华网共产党员网,多去里面翻翻,习总的一些提法,从严治党、三个自信、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改革等等都搞清楚,在这个思路框架内思考有没有新颖的角度。

第一部分先写到这里,下一篇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自己的选择买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