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李斯

自知上学时,不是好学的孩子。对李斯最初的认识居然来自《寻秦记》。对,就是古天乐版的电视剧。

今日读完《史记·李斯列传》,在李斯身上,我看见了太多的吃苦耐劳精神以及拼搏的狠劲,他对权贵赤裸裸的追求,最终又败倒在权贵下。

李斯是上蔡平农家的孩子,自幼苦读,成功应聘了郡中小吏。年轻时的李斯观察了厕所中的老鼠和粮仓中老鼠的区别,说过一句励志鸡汤:“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意思就是说:老鼠其实是没有区别的,只是所处的环境不同,外在的表现便发生不同。说白了就是:我李斯和皇清国戚都是一样的人,只是没有他们命好,出生的环境不一样罢了。于是,李斯就总结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并不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是再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于是,李斯学习帝王之道,游说诸侯,成功进入权贵圈。

李斯拜荀卿为师,学有所成后对老师说:“人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卑贱,最可悲伤的莫过于穷困。长久处在卑贱的地位、困苦的境地,非难当世而厌恶利禄,把自己寄托给与世无争,这不是士子的真情,所以我将西去游说秦王。”李斯的这个观点充满了对权贵的欲望和追求。说的理直气壮,又任重道远。就像一位“凤凰男”说: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其实我并不知道李斯的家庭背景,《史记·李斯列传》中也只有一句话:“李斯者,楚上蔡人也。”既然不知道,就不讨论到底他经历了什么。总之,李斯自带欲望光环,直白的告诉你:我就是要权贵,我就是要改变!

李斯到达秦国,成为吕不韦的家臣。吕不韦认为他贤能,任用他作侍卫官。而《寻情记》电视剧说:吕不韦只是认为李斯的字写得好,并没有重用和推荐他。也许黄易和我有同样的感受:此人对权贵如饥似渴,很危险。

李斯得到机会游说秦王政,提出吞并其他六国的思想。秦王政任命李斯作长史,带队去游说各诸侯。各诸侯国的知名人士,凡可以用钱财的就花钱收买,不爱钱的就找刺客谋害,不怕死的就用离间计借刀杀人。总之,不择手段。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政治上废分封;文化上统一文字;经济

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修驰道车同轨,还有如今妇孺皆知的“焚书垦儒”。不学无术的我一直以为这些都是秦始皇的治国之道,殊不知,这些全是李斯的“政绩”。这些“政绩”得益于强权,充斥着狠劲!李斯追求权贵,最终受益于权贵,成功得到秦始皇的信任和重用,被任为丞相。

此时,李斯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的儿子全部取秦皇室公主为妻,女儿全嫁给秦皇室的公子。按理说除了皇帝,能享有的权贵李斯全都有了。但是,李斯却常常想到老师荀卿说过的一句话:“事物禁忌过分盛大。”说白了就是物极必反。

一日,李斯的大儿子李由休假回家。李斯在家中摆宴,看见门庭若市,便对大儿子李由说:“我原本是上蔡的平民,乡里的百姓,皇上不知我才能低下,竟把我提拔到这样的高位。当今群臣官位没有在我之上的,可以说是富贵达到了极点。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衰落,我不知道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

当看到李斯说的这句话,我本以为,李斯觉悟甚高,既自勉老师的告诫,又教导自己的儿子,我们老李家如今的权贵来之不易,不要向其他官宦子弟那样贪图享乐。但看到,李斯和赵高合谋,辅助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谋权篡位”时,我深刻的感受到,李斯被“权贵”反噬了,虽然《寻秦记》电视剧没有介绍李斯的结局,但我立刻断定李斯必定不能善终。果不其然,李斯最后被赵高陷害,斩腰于市,夷灭三族。

《史记·李斯列传》中,赵高和李斯合谋前有两段很长的对话描写。一段是赵高说服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的对话,一段是赵高说服李斯的对话。通过这两段对话可以看出,胡亥开始是拒绝的,李斯开始也是拒绝的。但最后两人都同意了,看到这我便有了不同的看法。胡亥身为皇子谋权篡位从历史角度看似理所当然,毕竟皇子很少有善主。而李斯和赵高合谋却让我很不能理解。李斯的行为让我觉得,只要能保全权贵,谁当主子无所谓,毫无身为天下第一大国丞相的责任,似豪赌徒一般。就算是赌徒,和赵高结盟也是非常不理性的。为何不把赌注压在大公子扶苏那,而只听信赵高的一面之词?这是不应该的啊!

司马迁把所有的原罪都归结给赵高,最后对李斯的评价:“人们都以为李斯竭尽忠诚而遭受五刑死法,考察事实真相,却与世俗的议论大相近庭。不然的话,李斯的功绩可以同周公、召公媲美了。”我认为看似贬低,实则称赞。但历史的事情谁又能真正说得清楚?就像《汉武大帝》电视剧第一集,汉武帝对司马迁说:“你以为你真的了解朕么?许多事最终只有天知道。”

写这篇文字之前,我本认为李斯不算“根正苗红”,虽然身居高位,但骨子里却带着自卑。文字结尾时,心中李斯的形象却变得复杂,难以琢磨。此时我忍不住在百度里搜索:李斯。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聊聊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