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效应:如何让用户爱上产品

数十万互联网从业者的共同关注!


作者:微微风,作者授权早读课转载。

来源:ME网易移动设计

编辑:刘小妹


宜家效应:如何让用户爱上产品_第1张图片

宜家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的价值感知和结果。人们会对他们参与创造的产品赋予高价值。以用户亲自组装产品闻名的瑞典家具零售商,创造了宜家效应。其实宜家和乐高的产品设计都是这种心理效应很好的例子。设计师在设计解决方案时应该考虑宜家效应,并在适当时使用它。


关于宜家效应


当目标用户的定制化和参与制造的需求越多,作为设计师而言宜家效应就愈发重要。产品完成后,宜家效应可以帮助用户充实这种产品完成的成就感。


宜家效应将在用户和产品之间创造更强的联系。用户将完成产品的投入将转变为对该产品的热爱。与没有付出任何努力的产品相比,主观价值将更高。例如,在实验中,用户自己制作了折纸起重机。用户对它们的估价大约是没有参与的另外一组用户的五倍。


其实宜家的效应并不是把对产品的投入变小或者放大,而是让用户共同参与和完成。当用户享受参与和完成产品的过程时,就会出现宜家效应。而产品在组装后不久拆卸,效应就会消失。


另一个例子也同样如此,在1920-1940年间,美国食品制造商希望缩短用户制作蛋糕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大幅简化了制作流程,用户仅仅需要添加水和烘烤蛋糕。然而蛋糕原材料的销售却迅速停滞。


于是制造商找到一名心理学家。他发现原因是蛋糕制作的过程中过于简单。做蛋糕太容易了!容易到人们在蛋糕的烘培中没有得到满足。这跟从商店购买一个做好的蛋糕的感觉一样。于是制造商让蛋糕原材料中的蛋由用户自己添加。这样做使得销售额再次上升。人们需要进行情感投入,从制作蛋糕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而不仅仅是最终的成品。


旅程与目的地一样重要


有时使事情变得容易,不一定是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也许仅仅需要让用户自己打鸡蛋,弄脏自己的双手,但是自己参与烘焙过程,吃掉自制的蛋糕。


宜家效应在设计中的应用


亲自完成一件事会增加创作者自身的感知价值。作为设计师,其实我们很熟悉和了解这种感觉。在设计中应用这些想法,可以让用户在我们的产品中看到更大的价值。


人们愿意为他们创造的产品支付更多,而不是预先组装好的产品。一般来说贡献越高,估值越高。然而,如果需要参与的难度太大或贡献太小,人们会无法从中获得满足感,对产品有更高的估值。只有当用户实际的参与其中并且顺利完成时,才能发挥宜家效应。


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我们需要制定一个产品,其参与难度的水平很低,但贡献感知很高。这样就可以达到宜家效应。


宜家效应:如何让用户爱上产品_第2张图片

图1


尽可能让用户可以把控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将其设计成易于执行(就像打破鸡蛋一样简单),并具有高度的贡献感知(烹饪一个蛋糕)。当让用户感受到控制,并投入一些精力从你的产品/服务中获得所需时,他们将与产品/服务形成更强有力的联系。例如,数字设计师可以使用样本数据和可编辑模板来实现宜家效应。让用户初次体验app时感受到灵活可操作。提示他们编辑模板并与产品进行交互。


例如,引导他们完成配置文件的完成过程。成功执行一个简单的任务,发送他们的第一个电子邮件或在他们的网站上设置一个小部件。


简单的动作不需要太多精力,同时让用户感觉到有很高的贡献,这会降低接触新产品的恐惧。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正确且连续地完成,甚至可以形成对品牌和产品的忠诚度。


你会听到用户说:“很容易设置和开始使用!你应该试一试。”或者像宜家家具一样,“我节省了一些钱,现在看起来还不错,甚至比其他商店里花哨昂贵的家具更好。”


最后的想法


有时如果用户想去做一些很小的投入和参与,为用户减去这部分参与感可能会剥夺他们更多的快乐。


为了发挥宜家效应,我们应该让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中,或者设计一些任务,增加他们对产品的归属感和品牌的忠诚度。这样我们的设计和产品将更加受到爱戴。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由作者授权早读课发表,转载请联系作者。

宜家效应:如何让用户爱上产品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宜家效应:如何让用户爱上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