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告诉埃及王说:“以色列人逃走了。”——《圣经·出埃及记》,第14章第5节。
公元前1290年,先知摩西遵循上帝旨意,帮助受压迫的犹太人离开埃及城。他发挥神力分开红海,引他们走向“流着奶与蜜”的梦想家园。
1981年,一群埃塞俄比亚犹太人(即贝塔以色列),为了躲避饥荒与战事,此时正身陷邻国苏丹的难民营。
一个以色列美男特工,效仿摩西成为新版“出埃及记”主角,他深入敌国苦心经营,救出超过六千名犹太同胞,接他们回圣城耶路撒冷。
这个创造奇迹的男人名叫“美国队长”。
克里斯·埃文斯主演,真人真事改编,电影[红海潜水俱乐部](The Red Sea Diving Resort),以主角当幌子的栖身地为片名,设定类似于非洲版[逃离德黑兰]。
一个以色列犹太特工,带着群小伙伴,不远千里来到阿拉伯国家苏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多次涉险坚持救人,这是什么精神?
按箭头所示的救援路线图
这是人道主义精神,这是超级英雄精神。
据路边社消息,灭霸打完响指之后,“复联三”与“复联四”的空档期中,心系百姓安危的美队,依然怀抱救人理想。
于是,闲不住的他,为了过把义士的瘾,模仿John Wick的造型,潜入特工组织“摩萨德”,参与了场外派行动。
卧底特工“美队”vs.[疾速追杀]的john wick
当美国队长变成以色列队长,当复仇者联盟变成救援者联盟,他的日常会变成啥样?以下是他在苏丹的无码工作照,看起来紧张又刺激。
▼
埃塞俄比亚犹太人,又叫“贝塔以色列”(Beta Israel),意思是“以色列之家”。当地的非犹群众爱叫他们为“法拉沙人”,意为“流亡者”或“陌生人”,名字里就透着歧视。
据《希伯来圣经》等资料记载,贝塔以色列一支,是所罗门王与埃塞俄比亚席巴女王的后裔,他们生活在该国贫困的东北部与北部山区,被禁用希伯来语,常年受到政府迫害。
这群黑皮肤的犹太人,是犹太教的坚定信仰者,自觉认同犹太人身份。他们流落异乡千年之久,这段颠沛流离的遭遇,直到1948年才迎来曙光。
1948年5月14日,犹太复国主义者成立以色列国。犹太民族复兴的号角响起,遍布世界各地的后裔,只要能证明自己的血统,就可移民到以色列居住。
1980年代初期,贝塔以色列到了危急存亡时刻。此时的埃塞俄比亚,战火频仍局势混乱,万余名当地犹太人亡命逃亡,第一站就是苏丹。
同时,席卷非洲的严重饥荒,也是促使他们出走的原因。
1985年,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等人创作的慈善歌曲《天下一家》(We Are the World),募捐对象就是这场饥荒的灾民。
当然,族人有难,同胞忧心,真正要让这歌变成现实,还得靠犹太人母国以色列。
1980年代,特务机关摩萨德(Mossad)多次策划救援,目标将贝塔以色列人带回家,其中就包括“美队”外派的那次。
到底如何去救人?计划会上,帅气男子低头沉思,一开口就把领导给听惊了。
上图装X蓄力,下图一脸懵逼
▼
“搞旅游!”
不发达地区的眼里,招商引资总是喜闻乐见,更何况是最省事的旅游业。
1981年,面对敌对国苏丹,“美队”抛出一计冒险之策,要在它眼皮底下救走同胞。不久,这一计划正式获得上级同意,他立刻赶赴救援现场指导工作。
“一把手”的赞赏微笑
第一步:买地皮,竖大旗
财大气粗的摩萨德,在瑞士注册了家皮包公司,以它的名义高价买下Arous度假村,供“美队”大干一场。
这块三角形的地皮,位于苏丹东部海岸,原来归意大利公司所有,现在已经被遗弃多年。
为了装出真公司的样子,以红海潜水俱乐部为核心,摩萨德不仅带来了建设工程车,隔三差五地进行翻修整新,还做好了俱乐部宣传海报,全套功夫做满做足。
真实事件中的工程车与宣传单
第二步:招队员,组联盟
作为天生的领导者,善于思想动员的“美队”,找起帮手来总是稳准狠。
姓名Rachel,属性女战士,擒拿手十级有余,飞机色狼不敢放肆。她擅长近战物理攻击,属于强输出型选手,适合在团队里处理杀人任务。
姓名Sammy,属性治疗师,外勤医生佼佼者,强项是野地急救。对于这种专业人士,“美队”针对性的彩虹屁攻击,瞬间将他招至麾下。
姓名Jacob,属性潜水王。作为一名翘屁嫩男,他吸收海之灵气,光之哺育,实乃度假村必备的关键人物,他与“美队”的深度互动,更是增添了电影的可看性。
姓名Max,属性神枪手,司职狙击位,酷爱机械与披萨,他的敏捷天赋点到最高,平常作风机警,一有风吹草动就保护“美队”,为团队提供准确的远程攻击。
就这样,一会儿微笑,一会儿嘴炮,“美队”用心守护,救援者联盟正式集结。
只是,他的招募令都是忽悠,队员们以为只是来玩模拟经营类游戏,玩着玩着就难度增加,成了“潜入+动作+枪战”的大型真人沙盒游戏。
第三步:送红包,假营业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两手抓的“美队”,谈判处事上都显示了特工的变通技巧。
既然要假装做生意,政商关系自然要顾好,刚一进苏丹境内,“美队”就去见当地官员。互相试探,讨价还价,连受贿都搞得这么含蓄,“美队”只好出了杀手锏。
刚才还横眉冷对西方列强,此刻却作心悦诚服状,黑兄弟的脸像六月天,说变就变。作为一个专业特工,入乡随俗时要注意文化养成,而“钱”是最方便的通货。
本来的安排中,红海潜水俱乐部只是中转根据地,救援者联盟负责在此守株待兔,等犹太同胞们从难民营逃出,承担协助护卫任务即可。
这时候,一个肥仔带着旅行团慕名而来,“假俱乐部”被迫真营业。计划被打乱之际,“美队”顺势将错就错,号召队员用心运营起度假村,将它“掩人耳目”的功能开到最大。
历经开业三步走,站稳脚跟的“美队”团队,开始在救援中与苏丹当局周旋。
▼
真实历史中,“美队”的这次任务被称作“兄弟行动”(Operation Brothers),他的原型叫做盖德·希姆隆(Gad Shimron)。
这位敢想敢做的谍战牛人,在苏丹当局眼皮地下带队救援了6000多名难民,并且假戏真做地当上了度假村老板,吸引了大批潜水客光顾,甚至在行动后期实现了盈利。
盖德·希姆隆与红海潜水俱乐部
据盖德回忆,某次夜间救援中,他与同事刚把难民小艇送进红海,就被20多名士兵包围。
“这回完了,一切都结束了。”他突然爆发商人本色,开始疯狂解释,直到听见纳闷的士兵对潜水的“顾客”放完空枪离去,心里石头才落地。
这个惊魂时刻也在电影中出现,“美队”惊喜交加的慌张表现,生动还原了他当时的心境。
埃塞俄比亚与以色列之间,作为故事发生地的苏丹,为啥要对难民邻居紧抓不放?为了查清流失人数,不惜对非洲兄弟痛下杀手?
这背后,除了对犹太人的仇恨,就像电影中揭示的那样,也有着经济因素的考虑。
“兄弟行动”之中,盖德与军方密切配合,通过陆-海,陆-空两种方式解救难民。
其后,像这样的行动,譬如“摩西行动”(1984年-1985年)、“所罗门行动”(1991年)等纷纷展开,以色列营救埃塞俄比亚犹太人,就像是新时代的[出埃及记]。
飞机与轮船上的难民
然而,这次的旅途,其实并没有救世主摩西,正如盖德所说:“埃塞俄比亚犹太人是这个故事的真正英雄,不是飞行员,不是海豹突击队员,也不是摩萨德。”
救援电影,两种拍法,真实系与超能系,前者多是智斗,后者常为武攻。
真实系,譬如本片,那些看似不可能的离奇事迹,总是在现实中真实发生。从历史缝隙中逃脱的紧张感,是真实系救援的最大嗨点。
另一种超能系,譬如[飓风营救],听上去是人类斗天灾,实际上是勇父救女儿。史上最强老爸连姆·尼森势不可挡,大杀四方的暴力场面,才是它的快感所在。
[飓风营救](2008):豆瓣8.3分,IMDb7.8分
救谁?怎么救?救还是不救?
生活如此平凡,救援电影中的困境与抉择,也许正是在帮我们逃离庸常。
▼
你看过什么精彩的救援电影?
请到文章末尾评论区留言
与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观影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