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小冰,不仅仅是聊天机器人

在 2019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斯克说了这样一段话:


今后,人工智能会使得一些工作失去意义,可能我们的工作就是写 AI 软件,不过最终可能 AI 自己都会写软件了。所以,我建议大家去学工程、物理或者做一些和人互动的工作,当然还有艺术。


马斯克的这番言论,也许要等十年或二十年后才见分晓,而现在的确迎来了人工智能应用的爆发期。

你平时最常接触和使用的 AI 应用是哪一款?也许不少用户的答案是微软小冰。

小冰,微软人工智能框架少女,东方卫视主播,央美毕业生。但其最广为人知的一重身份,莫过于聊天机器人。

微软小冰,不仅仅是聊天机器人_第1张图片


自诞生之日起,微软就给小冰提供了一条广阔的成长之路——走“第三方平台”发展策略,而不是像其他人工智能助手那样,推出独立的第一方产品形态。

这样做的好处是,用户可以在不同平台和不同设备上“领养”和“训练”微软小冰。在 QQ 群、微博、优酷等平台上,小冰无时不刻在等待着你的“调戏”和“撩妹”;在华为、小米、OV 等品牌手机以及一些智能音箱设备上,你同样可以随时召唤起她。

微软小冰,不仅仅是聊天机器人_第2张图片

OPPO 用户现可通过 Breeno 语音召唤小冰


微软数据显示,小冰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跨领域人工智能系统之一:

目前在全球多个国家,微软小冰单一品牌已覆盖 6.6 亿在线用户、4.5 亿台第三方智能设备和 9 亿内容观众,在交互场景大幅度拓宽的情况下,微软小冰与用户的单次平均对话轮数(CPS)仍保持在 23 轮。


除了社交对话机器人和智能语音助理角色,愈加强大的微软小冰还在歌手、主持人、新闻评论员、诗人、作家、画家、设计师等领域多栖发展、大展身手。

微软小冰,不仅仅是聊天机器人_第3张图片

小冰的绘画作品


与之对应的,则是一个形象更加丰满、蕴含众多新商业可能的人工智能工具平台。微软介绍,小冰目前已落地的商业客户覆盖金融、零售、汽车、地产、纺织等十个领域,客户包括万科、万得资讯、万事利、中国联通等。

打造人工智能内容创作和生产平台,微软小冰与万得资讯展开合作,利用 AI Creation 文本生成技术,对沪深两市上市企业公告进行摘要。官方透露,目前这个系统已经准确和稳定运行超过 21 个月。小冰还带来了“金融电台”栏目,通过语音将公告摘要和财经信息即时、24 小时不间断地向用户提供。

诸如公告摘要、语音播报这类简单机械重复的工作,小冰完全可以胜任,且“不知疲倦”。而像一些高阶、体现创造力的工作,小冰同样可以来干。

微软小冰,不仅仅是聊天机器人_第4张图片

小冰的出版作品


这些年,小冰已经在诸多电视电台及访谈节目上做过主持人,而且出了不少歌曲,还写了几本书。在网易新闻、新浪新闻和今日头条等资讯平台上,你看到的一些热评也可能出自小冰之手。

2018 年 7 月,微软成立小冰工作室。主攻文本、声音和视觉,官方称其是一个系统性对人类创造力建模的人工智能平台。

显然,这个工作室不仅要持续提升小冰的写作、演唱、绘画和设计功底,而且也肩负着将这些“AI 创造力”应用在产业化贯通和规模化生产上。

其中,小冰工作室与联通沃音乐共同推出的音乐生成平台已经上线;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共同推出的人工智能纺织服装面料设计平台已投入生产,SELECTED、万事利、依文等品牌的商品已上架销售。

微软小冰,不仅仅是聊天机器人_第5张图片


微软小冰,不仅仅是聊天机器人_第6张图片


微软小冰,不仅仅是聊天机器人_第7张图片

小冰的设计作品


永远 18 岁的微软小冰,现已进化到第七代。

除了上述提及的一些新特性,微软表示七代小冰在技术层面还实现了:

全新的对话引擎经过检索模型、生成模型、共感模型的历次技术迭代,本次升级的对话引擎实现了从“平等对话”向“主导对话”方向的跨越。它不仅能提高开放域的对话表现,也能在垂直领域发挥高转化率的效果。以在美国进行的“在线零售垂直领域”测试为例,新的对话引擎向商品页面转化率高达 68%,比上一个版本的转化率提高 21%。

全双工语音交互感官微软小冰于 2017 和 2018 年分别上线了全双工语音交互感官的传统电话及智能音箱设备落地,此次新增车载场景,可大幅度提高人工智能助手与驾驶员及乘客的交互体验,促进人工智能从智能中控向“虚拟乘客”体验标准的转化。

面向未来的多模态交互感官这是一种融合了全双工语音交互、实时视觉与核心对话引擎的全新交互感官。它能够实现用户与人工智能同时边听边说边看的交互体验。继去年宣布率先开始多模态感官的研发后,2019 年 2 月,微软日本小冰团队已邀请当地媒体进行了公开测试。该感官有望成为 5G 时代的全新交互形式。

这还没完,七代小冰更带来了 Avatar Framework 的第一个工具包版本

微软小冰,不仅仅是聊天机器人_第8张图片

七个虚拟的画家,由Avatar Framework 框架构建


简单来说,这个工具包可以让开发者自己来设计和训练想要打造的 AI beings(与 human beings 相对应)。是不是很酷?

官方表示,Avatar Framework 工具包与微软小冰框架同源,可轻松构建具有完整情感计算能力的人工智能助手、社交对话机器人、人工智能内容创作和 IP人物角色等。工具包包含对话、声音、视觉、观点、技能、知识及创造力等丰富工具,并可驱动兼容的 3D 人物模型进行实时交互。

那么,如何用 Avatar Framework 来创造一个 AI beings 呢?

小冰团队产品总监徐翔介绍,首先是一个 Profile 工具,由它从 IQ 和 EQ 两个方面为 AI beings 定义人格;其次是一系列的工具,为这个 AI beings 调整核心对话引擎、计算机语音、计算机视觉等能力;然后又是一系列的工具,让这个 AI beings 具有三观、知识、技能等,这样就更接近人类的特性了;最后还可选择让其去驱动一个 3D 模型,这样一个虚拟的 AI beings 就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你的面前。

微软小冰,不仅仅是聊天机器人_第9张图片

用 Avatar Framework 创造 AI beings


微软已经开放了面向全部合作伙伴及客户的 Avatar Framework 工具包,并应用在软银 Pepper 机器人等数十个第三方客户 AI 及微软小冰身上,而面向个人用户的版本预计将于 2020 年春季发布。

很快,你不仅可以和微软创造的小冰进行聊天交流,还可以自己来创造个性化的、属于自己的 AI beings,并进行日常的训练和后续的升级。

微软小冰团队负责人李笛表示,Avatar Framework 能够为人工智能产品带来多样性和丰富性,能够让这些产品在基础层面获得更丰满的表现,同时也可以让其与用户之间建立起更深的情感纽带。

至于这个工具包究竟能为个人用户带来怎样的定制化、智能化和情感化的 AI beings,我们不妨耐心等待明年春季的到来。


微软小冰,不仅仅是聊天机器人_第10张图片


微软小冰,不仅仅是聊天机器人_第11张图片

微软小冰,不仅仅是聊天机器人_第12张图片

微软小冰,不仅仅是聊天机器人_第1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软小冰,不仅仅是聊天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