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整理:布瓜
本期编辑:赵浚豪
本期栏目:四九城记
对于80年代或者90年代出生的北京孩子来说,《老炮儿》确实是一部让他们了解北京“老炮儿”文化与真正意义上北京规矩的好电影。
但现实到了极点,则会出现某种表现主义、抽象的东西。比如有人吐槽许晴的北京口音,不像是真正北京胡同里大飒蜜的说话腔调,而许晴也正是出生在大院内的北京孩子。
如果想要更直观、全面地理解地道的北京规矩,以及当年叱咤风云的北京“小钢炮儿”到如今孤家寡人的“老炮儿”,则不得不读王朔的书。
其实关于王朔及其作品的争议,自从90年代初成名后至今就一直没有间断过,甚至被称为“文坛恶评家”,有人称其作品为“痞子文学”,也有人称王朔是“新京派”的代表人物。
这也与王朔儿时的生活环境有关,儿时他住在一个军区大院内,孩子们每天所做的不过是分伙打仗一类的事情,但那个自由的时期给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他日后的作品中,才能将那年北京“小钢炮儿”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
“他以为他饱经风霜,他以为经历这么多,积累下的这些经验足以应付他身边的这个世界。但是他落伍了,过时了,今天的这个世界已经不是他当年的世界了。”如今“老炮儿”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那个年代“小钢炮儿”的穿着讲究“察篮板儿绿”,“板儿绿”是指没有简章的军装,可以是一身儿,也可以单单一上衣,里子如果有部队番号,则视为极品。“察蓝”就是警察的制服,因为在当时只有军队才有的“板儿绿”是不好弄的。
人人以一身的“板儿绿”作为最自豪的事情,对于“小钢炮儿”而言,“板儿绿”加军挎则是身份的象征,不亚于现在西装配手表。
“小钢炮儿”码架,讲究范儿要足,军挎里面塞半块砖头,然后抡着军挎打人,必须是半块,因为拿一块是抡不起来的。另外一手缠个自行车锁链子,还有人会在左胳膊袖子里绑着一把刀,但是基本谁也没用过。
拿刀扎人,是老红卫兵和小混蛋的年代,但这都已经过去了。对于这些“小钢炮儿”而言,小混蛋是他们的偶像,虽然早已没有叱咤风云的“老炮儿”,但街上流传的“老炮儿”故事,如某条街上“七龙一凤”当年如何牛,西城石猛等等,“小钢炮儿”在这里事迹的光辉沐浴下,老觉得应该绑把刀才够威风。
打架打赢了,对于当时的孩子还说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那种开心程度是现在的人无法理解到的兴奋感。如果因为打架被学校通报处分,则会感觉到特别有面子,因为这能吸引到全校女生火辣辣、齐刷刷的目光,仿佛自己就是个英雄。
那些没有打过架的孩子,出门军挎里也必须带着板砖,这样可以让自己感觉好像一战士。
在“小钢炮儿”眼中,自行车是最基本的装置,最好是锰钢转铃,全链套,二六或二八均可,永久13最棒。当然北京212才最让人羡慕的,也就是北京吉普。
因为那会儿有车的人太少了,虽然街上有老上海或者红旗,但那都是国家给配的,说明他们家够级别。而开着北京吉普,别人则会觉得你家有钱,自己也会特别拉风,特别猖。开着北京吉普,拍婆子,滑冰等等。
那时候最飒的场景便是,一辆212过去,上面是一帮穿着军大衣,然后带着特别长的毛线织的围脖。
改革开放后,最值钱的标志则是拥有一辆桑塔纳。虽然现在桑塔纳已经很少见了,更多的是奔驰宝马,但当年的“小钢炮儿”还有继续开桑塔纳的。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看他们当年骑自行车的时候,我就开桑塔纳了,如今你们都开宝马奔驰,但我永远只开桑塔纳,这是我们的标志。”
在那个年代,没有人崇拜有钱人,也没有崇拜当官的,更没有人会去崇拜知识分子了。在他们眼里,英雄就是这些流氓,见面就爱盘道,谁认识的人更勇猛。每个年轻人都觉得自己的军挎里应该有板砖,胳膊上有把刀。
这也许是那个清贫的年代,每个人内心的希望,渴望成为一个受人尊敬,人人都能给他面儿的人。当然他们的地位,并不是现在社会中的大哥级人物。人人都给他面儿也不是说要俯首听话。
我们那个时候的梦想就是,“像一个战士一样冲在前面,然后打完架后,往老莫餐厅一坐也好,还是往一小破餐馆一坐也好,弄几扎啤酒,哥们都佩服你。”
很多人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小钢炮儿”,总会找机会跟人茬架,码架,渴望能当一会儿英雄。走路上横着脖子,走哪儿都先盯着人看,然后就等人问“你看我干嘛”,接着是“我看你怎么了”。而如今,你问人家看你干嘛,人家多半是说”我觉得你长的挺好看“,这就是时代变了。
那时候后海是北京城里孩子码架最重要的地方,别的还有什刹海,玉渊潭。最能打的要数部队大院的孩子,在部队大院里面有无数的英雄传说,比如”劈死小混蛋的“,这是每个北京孩子都听过的故事。
而且各院孩子之间流行找人帮忙打架,虽然都是打群架,但和现在的情形是完全不同的。那时候,互相之间可能都不熟悉,就觉得帮人出头是一件特别光荣,充满正义感的事情。而且打完架后,还必须把打坏的人送医院去,不分敌友。
到了80年代末期,大家基本都结束了”小钢炮儿“的生活方式。那个时候有很多的”小钢炮儿“把身上带的军刺、三菱刮刀都全部给戳烂了,即使谁都没怎么用过,只是为作为一种英雄主义的标志。
同样也有终于如愿,熬成”老炮儿“的”小钢炮儿“,但却处于了社会的边缘化,“好不容易像年少时所愿,终于混成了老炮儿,老炮儿变成傻X了。”
他们在今天这个社会不再受到人们的尊重,不再像他们小的时候说,”我以后要成为老炮儿,往那儿一坐,年轻人都给点面儿,这太好了。“结果真的混成了老炮儿,发现年轻人根本都不爱搭理你的。现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规矩,自己的江湖,他们什么都不吝,什么规矩都不讲了。
谈古论京
別人不知道的北京事
我们一次说个痛快
不谈股只谈古
不论金只论京
一键投稿合作传送 [email protected]
猛戳 立冬 | 格格 | 法海寺 | 小吃 | 刨坟 | 区县由来 | 供暖 | 重阳 | 修仙 | 租房 | 追忆 | 慈禧 | 御膳 | 小主 | 中关村 | 故宫人 | 京城大案 | 甄嬛 | 名家 | 一日游
帝都秘闻聊起来,更多内容未完待续!
评论区话题
说说你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