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分化 | 大国观察之俄罗斯:黄粱一梦三十年

全球分化 | 大国观察之俄罗斯:黄粱一梦三十年_第1张图片

作者: 飞翔吧! 橙哥

转载授权(文末留言,或添加微信:mzy2117)

1991年12月25日,当整个西方世界沉浸在圣诞节的喜悦之中时,莫斯科下起了鹅毛大雪。孑然一身的戈尔巴乔夫孤独的在办公室里呆了一天,只为等待说再见的那一刻。

晚上7点,戈尔巴乔夫向全世界发表了一个简短的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就此离去,我心不安。”

这是镜头前,戈尔巴乔夫说的最后一句话。

当晚,随着克里姆林宫上空苏联国旗降下,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升起,一个曾经与美国争霸数十年的超级大国轰然倒塌。

苏联解体,作为二十世纪后期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近三十年过去了,世界格局风云变幻,新兴力量接连登上国际舞台,但苏联解体留给世人震撼与反思,从未停止。

抱着金山去要饭

全球分化 | 大国观察之俄罗斯:黄粱一梦三十年_第2张图片

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一直以来都是历史学家们热议的话题。在政治上,有体制僵化、官僚腐败原因;在经济上,有产业结构失调,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的原因;在军事上,有与美国争霸,穷兵黩武,陷入战争泥潭的原因;在外交上,有西方国家的各种封锁等等。

可以说,苏联解体是一个多重因素合力作用下的结果,留给后人的经验教训足以写出好几本书。但在经济领域,有一个重要因素却被常常忽视,它既是苏联的立国之本,也是压垮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

农村、农业和农民,合称“三农”,是任何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不可忽视的问题。早在苏联建立以前,沙俄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素有“欧洲粮仓”之称。但作为20世纪盛极一时的超级大国,苏联从成立到解体却一直没有解决好本国的农业问题。

20世纪初的沙俄,饱受战争困扰。1904年的日俄战争,1914年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再到1917年的十月革命,连年的战争让国家元气大伤,农业生产下滑严重,人民饥不果腹。1918年开始,面对粮食严重匮乏,国内尚未稳定的情况下,列宁采取了战时农业政策,即余粮征集制。国家对粮食等日用消费品实行垄断和配给,农民生产的剩余粮食需要按照国家规定全部上缴,同时禁止粮食和农产品的自由买卖。一旦发现农民自由买卖粮食,则会被认为是投机倒把。

全球分化 | 大国观察之俄罗斯:黄粱一梦三十年_第3张图片

原本这只是战争时期的特殊手段,但随着苏联国内逐渐稳定,原本属于战时政策的余粮征集制度,却并没有被及时废除。加在农民身上的负担越来越重,农民不再愿意低价将粮食卖给政府。1921年春季,苏联爆发了波及30多个省的严重饥荒,大批人民被饿死。这时候的列宁和苏联政府才开始意识到过于理想化而导致在农业政策上的失误。

1921年3月,列宁推出“新经济政策”,包括废除余粮收集制,实施实物税;停止配给制,允许商品买卖;放松外贸管制,鼓励外资企业投资;允许一定程度的私企经济等。

“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使苏俄经济逐渐走向恢复,尤其是农业生产方面,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到1928年,苏联农产品产量已经恢复到了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水平,巩固了苏联的工农联盟基础。

然而好景不长,列宁逝世后不久,其“新经济政策”就被继任的斯大林废除。

在斯大林眼中,一个强大的苏联必须建立在强大的工业基础之上。为了积累启动工业化的原始资金,苏联政府将目光瞄准了稍有复兴态势的农业。从1928年至1932年,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目标就是发展农业集体化。从此,伴随苏联数十年之久的集体农庄就此诞生。

全球分化 | 大国观察之俄罗斯:黄粱一梦三十年_第4张图片

苏联乌拉尔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由小农庄合并而成,采用机械化生产,农民共同享有土地、农产品及生产设备。集体农场的生产目标也由国家根据全国或地区需要加以规定。

从1929年开始,苏联集体农场的数目有5.7万个,至翌年则增加至8万多个,此后自1931年开始,苏联国营集体农庄数一直维持至20万个以上。

斯大林简单果决的农业政策,确实迅速为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提供的有力保障,但却牺牲了许多农民的利益。农业集体化初期,农民不愿将土地及农产品交予政府,不愿在政府的控制计划下进行生产。一度出现大批农民宰屠家畜、烧毁农作物,以免被政府充公的情况。

此外,集体农庄也极大的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粮食产量不断下降的问题在1932年爆发。当年,在乌克兰南部、伏尔加河中游等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饥荒,大量乌克兰民众被饿死。

然而,彼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很快被工业化的辉煌成果掩盖。1938年,苏联的钢产量仅次于美国,比英国和法国的产量总和都高,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到1940年,苏联的钢、煤、石油、电力产量都达至新高,已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世界第三强工业国。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苏联卫国战争的爆发,苏联凭借强大的工业化能力,成为战争最后的赢家,奠定了战后苏联超级大国的地位和美苏争霸的格局。

经过二战的考验,苏联领导人认为战前的各项政策都是正确有效的,更加坚定了发展重工业的强国之策。这样一来,广大农民所期盼的农业改革,也就无从谈起。多年后,直到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三农问题才真正开始受到国家的重视。

勃列日涅夫主政苏联时期,苏联达到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使苏联历史性地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强国。

在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调整农业管理体制,鼓励农民发展个人副业;改进农产品收购制度,调整农产品价格。此外,在农村普遍实行退休金和各种福利,例如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免费教育、公费医疗等。

在政策的刺激下,苏联农业多年来停滞不前的现象有所改善,但发展速度十分缓慢,随着战后苏联人口的迅速增长,农产品始终跟不上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农业增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业劳动力人口的急剧下降。在苏联不断扩张的重工产业以及军工产业,导致城市劳动力紧缺,从而开始向农村吸收劳动人口。同时,相比于城市,农村的生活条件落后,农村人口本来就有着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的天性,一来二去造成了苏联农业增长水平缓慢,农业生产成本急剧提高的局面。

到最后,从国外进口粮食,要比苏联本国生产粮食的成本便宜的多,这也促成了苏联对本国农业发展的“战略性放弃”。

从上世界7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粮食进口量激增,正式沦为粮食净进口国。每年从外国进口的粮食动辄数千万吨。

拥有广袤耕地面积,曾被誉为“欧洲粮仓”的苏联,不但出口不了粮食,反而依靠出口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换取外汇,再用外汇在国际市场购买粮食养活人民,开启了“抱着金山去要饭”之路。

这种通过出口资源换取粮食的方式,成为了苏联后期解决国内粮食危机的主要办法,也导致了苏联本国农业问题积重难返,彻底走上了不归路。

生而为人,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

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实现粮食自给自足,而是受制于人,危机和动荡就会像不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苏联羸弱的农业就是其全面崩盘的一根导火索。80年代开始,国际油价出现大幅下跌,苏联通过出口石油换粮食的战略,愈发难以为继。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苏联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进而发展成国家全面的经济危机,即便如此,在苏联最后的岁月里,哪里可以弄到购买粮食的外汇,已经成为了戈尔巴乔夫和苏联政府的首要政治任务。

所谓一个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在科技和军工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令苏联人民倍感自豪。但平心而论,作为一个以农业立国,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来说,苏联的三农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不仅让苏联农民付的了巨大的牺牲,也让苏联本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继承者

分家之后,苏联原有的经济网络被打乱,尤其原本在各加盟共和国有着明确分工的产业链,在苏联解体之后被肢解,在解体后的相当长时间里,大部分加盟共和国经济衰退明显,人民生活水平尚不如苏联时期水平。

作为苏联财富和国际地位最主要的继承者,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迎来了失落的三十年。在苏联解体的头十年里,俄罗斯在叶利钦的领导下进行了政治多元化和经济私有化的市场化制度转轨。

全球分化 | 大国观察之俄罗斯:黄粱一梦三十年_第5张图片

“休克疗法”令俄罗斯经济崩溃

为了彻底清除苏联模式,俄罗斯全面效仿西方经济制度,采取了以开放价格和国企大规模私有化为主要内容的“休克疗法”,其初衷是以短期的经济下降为代价,换得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

但“休克疗法”的实施严重损害了俄罗斯,由美国经济学家一手策划的改革方案,最后成了华尔街的嫁衣。苏联累积了数十年的国民财富,在这场“休克疗法”中被国际资本洗劫一空,导致俄罗斯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社会严重贫富分化,寡头实力膨胀,经济长期一蹶不振陷入泥潭。

从2000年普京入住克林姆林宫开始,俄罗斯经济才出现了回暖现象。

“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俄罗斯。”

这是普京当年竞选总统时的豪言。普京上任以来,就致力于复兴俄罗斯曾经的超级大国地位。21世纪的头十年里,俄罗斯人似乎确实看到了复兴的希望,“普京时代”也成为了俄罗斯走向民族复兴的一个标志性时代。

在2000年-2009年的十年间,俄罗斯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5.0%,扭转了自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以来国内经济不断下滑的颓势。

全球分化 | 大国观察之俄罗斯:黄粱一梦三十年_第6张图片

尽管在这10年里,俄罗斯尚未彻底恢复到苏联时期的经济水平。例如与1989年同期相比,2009年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减少6.7%,煤产量减少13.4%,钢铁产量减少17.3%,居民住宅建设减少12%,高速公路建设减少43%。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0年里,俄罗斯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每个家庭拥有的家庭轿车数量增长了1.7倍,俄罗斯人每年去海外度假的数量增长了2.2倍。饮食方面,俄罗斯人也实现了“消费升级”,对肉类、鱼类以及水果的消费显著增长,而面包、意大利面和土豆等消费在下降。

全球分化 | 大国观察之俄罗斯:黄粱一梦三十年_第7张图片

金砖四国GDP(亿美元) 数据来源:IMF

在农业领域,俄罗斯从本世纪开始,真正的大力扶植。政策上允许自由买卖土地,同时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很多闲置多年的土地也被扩大为农耕之用,重新踏上了农业崛起之路。

昔日苏联“抱着金砖去要饭”的现象已经逐渐消失,到2016年,俄罗斯重归“欧洲粮仓”时代,农产品出口超过武器出口收入,成为全球最大粮食出口国。也是在2016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农产品规模大幅增长,俄罗斯农产品10年来第一次实现对华贸易顺差。目前,中国也已经成为俄罗斯食品的最大进口国。

但是,任何一个民族的复兴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2010年开始,俄罗斯经济再次陷入了萎靡不振的泥潭。在2010年-2019年间,俄罗斯的经济平均增长率只有每年1.8%,其中2015年和2016年还经历了两年的衰退。在2015年之后,俄罗斯的年均增长率更是跌到了只有0.4%。经济不振导致国内原有的贫富差距问题进一步扩大,贫困人口数量增长。

造成俄罗斯经济“失落十年”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中制造业乏善可陈是一个重要原因。在经历了90年代“休克疗法”的阵痛后,俄罗斯在21世纪头十年里终于实现了本国经济结构转型。

在扶持农业复兴的基础上,俄罗斯完成了从重工业结构向消费驱动结构的经济转型。短缺经济时代,老百姓日用品吃紧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同时服务业蓬勃发展,在苏联解体之前,俄罗斯的银行业、保险业、房地产经纪、现代零售和贸易,甚至餐饮和酒店业,都几乎为零,但在普京时代都得到了迅猛发展。

但是由于自苏联时代以来对轻工业的忽视,俄罗斯的制造业一直难以壮大。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俄罗斯品牌无法与西方巨头争雄,在低端市场,俄罗斯产品又不如中国等新兴市场的产品物美价廉。

一来二去,国家控制的工业制造业部门无法取代服务业提供新增长点,在服务此外,由于俄罗斯缺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抑制,俄罗斯经济因而陷入了停滞状态。

数据显示也表明,从2000年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俄罗斯的制造业仅增长了61%,而整体经济扩张了83%,服务业成为俄罗斯这十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随着服务业日趋饱和,俄罗斯缺少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俄罗斯迫切需要大量刺激经济增长的新政策,例如吸引外资、设立自由贸易区、减税降费减少中小企业负担等。

但是,俄罗斯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尤其是军事领域,俄罗斯的军费支出连续多年保持巨幅增长,很多刺激经济的政策并没有付诸实施。

总体来看,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经过三十年的调整复苏,已经走在了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尽管目前在经济上遭遇了瓶颈,但是人民的生活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了巨大的改善,有酒喝、有肉吃、不用加班,这样的生活也是很多国家人民都十分羡慕的。

正如普京所说, 苏联解体对俄罗斯人民来说是一个惨痛的悲剧。 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但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

分化时代的俄罗斯

全球分化 | 大国观察之俄罗斯:黄粱一梦三十年_第8张图片

潮起潮落,云卷云舒。

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各国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

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分化时代已经到来。同很多国家一样,俄罗斯也面临着分化时代的种种挑战。

例如资本外逃、人才外流问题,2000年-2009年,俄罗斯资本外流为1180亿美元,而2010年-2019年间的资本外流达到了5860亿美元,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2012年,俄罗斯的外迁居民数达到了12.3万人,而2017年更是达到了37.7万人。超过300万俄罗斯公民拥有欧盟国家的居留许可证,相比国内大学,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更青睐于欧美其他著名大学等等。

同样,在分化时代,俄罗斯也拥有自己的长板优势。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继承者,俄罗斯继承苏联大部分军事力量,拥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库。其军工实力雄厚,高等教育尤其是理工科、航空航天技术,位居世界前列。

因此,即便经济下滑,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仍然是极具影响力的大国强国。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内部外部布满荆棘,但俄罗斯人自己主宰着自己的命运。

点击欣赏↑↑↑

大会开幕倒计时最后一天

全球分化!
谁等逐鹿谁等休?
暗流涌动激起层层涟漪! 纵横市场波澜,激荡全球经略! 2019财经头条全球经济学家年会! 30位经济学家与您共襄盛事华章! 直面变局, 一同探讨全球分化下的中国对策! 群策群力, 发现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下的中国机遇! 已经购票的财友们别忘了,
在现场财经早餐工作人员处领取小礼物哦! 我们明天现场见~
参会攻略请→点击这里 大会现场小助手:17717324202

你可能感兴趣的:(全球分化 | 大国观察之俄罗斯:黄粱一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