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给别人"希望"

当然是打上引号的希望。

当然,这也并不是一个伪命题,生活中一定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请不要给别人

追求别人,鼓足勇气,表明了自己的爱意,得到对方模棱两可的态度和回答,以为自己有了希望的时候;

投递简历找工作,对方HR在看完你的简历,告诉你有消息我给你回或者邮件发送了简历了以后从此石沉大海的时候。又或者给予初试的机会后,用HR万年金句回答,“如果合适的话,我们会在一周或者两周内给你答复”然后已经1个月的时候;

作为销售人员,经历了苦苦寻找信息、电话沟通、上门拜访,甚至以“礼”相待以后,等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再次询问对方却告诉你因为种种原因选择其他家的时候;

相信还会有很多类似的案例在你的生活中发生。但是共通点是,此时的“你”都是处于乙方,被动的那一方。当人们处于甲方,被需求的或者掌握他人命运的那一方,这个时候心理上就开始慢慢产生了变化。虚荣心,自我。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都避免不了。

不信我们来代入一下看看:

当你被别人追的时候,内心会告诉你“嘿,没想到我还是挺有魅力挺有市场的嘛”。如果不是两情相悦的话,此刻或许根本不在乎追你的那个是谁。

当你是HR或者用人部门Leader的时候,在每天大量的简历阅览、紧密的工作安排中抽出时间安排面试后,有可能仅因为对方30%不足的地方便不再考虑对方。但是实际每个人过往的经验往往都不适用于新公司,都需要时间适应和培养。只是他知道怎么做这一件事,在新公司怎么做,他并不知道。招人只有最接近,没有100%符合。

当你是采购方的时候,考虑的可能就不单单是对方给出的价格以及回砍的空间,还有对方的公司实力、产品质量、销售人员的为人。还有甚者会考虑个人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好处,于是便有了各种招待。

所以感受到了吗?这便是“权利的游戏”,“权”和“利”会使人膨胀,变得自我,英文叫Ego。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在他的心理学中阐述了他的自我概念。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自我”是人的理性部分,往往处于社会生活的现实要求、超我的道德追求与本我的利益追求之间。

瞧,这并不是坏事,人的本性而已。

英语有句里谚语,Every coin has two sides,翻成中文就是事物都有两面性。当你作为乙方的时候,往往可能因为甲方一个小小的动作,变得“寝食难安”。苦苦等待对方给你回复的时候,你会变得坐立不安,焦躁不已,甚至变得猜忌,严重的会失去理智。

追求的人有没有看到你的微信留言?ta是因为工作太忙?还是没看到带手机?从坐立不安到失去理智,往往只是因为对方在这一刻更新了朋友圈没有回复你的消息。于是在电视里便有了许多因为追求不成最终选择极端手段的新闻,屡见不鲜。

因为中意的公司没有给到面试机会或者面试不过,心大的完全不放在心上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的求职者也大有人在。

这公平吗?当然不公平,可是这世上本无公平。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里就没有公平。

在职场上,对外部门的员工往往也是直接代表公司的形象。所以员工的表现,也就代表他人对于这家企业的第一印象。那么第一印象的产生,需要多少时间呢?经过科学家的研究,第一印象的产生只需50毫秒~500毫秒(1毫秒=1/1000秒)。假如说已经产生了负面的第一印象,改变它又要用多少时间呢?目前还没有很准确统计,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需要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有可能只是一句话或者一个行为,企业的口碑便已经悄然的变差了。建立口碑很难,但是摧毁它,很容易。

销售大师乔·吉拉德说过著名的250定律:在每位顾客的背后,都大约站着250个人,这是与他关系比较亲近的人:同事、邻居、亲戚、朋友。如果一个推销员在年初的一个星期里见到50个人,其中只要有两个顾客对他的态度感到不愉快,到了年底,由于连锁影响就可能有5000个人不愿意和这个推销员打交道,他们知道一件事:不要跟这位推销员做生意。

所以事情发展到这里,就不是一句话的事情了。事关乎企业的口碑、个人口碑了。

我经历过的一件真实的事。一个朋友在乙方的广告公司工作,经常是甲方客户公司只要一个电话便要跑去公司加班,即便是不能回去公司也需要电话联络很长时间。工作职责,无可否非。直到有一次无意间听到他接到电话劈头盖脸的被对方,用北方话说就是“像孙子”一样的莫名的训了一通同时还得不断赔不是。结果对方仅仅因为是部门内部的办公室政治,所以每个人都为了自己“一席之地”而在斗争的时候,拿他作为“媒介”每一。末了我问他这份工作给你的价值是什么?他沉默。朝九晚六,出了办公室,大家都一样,就一打工的。然而对于我而言,从此对那家公司打上了大大的“X“。

回到我们的标题,不要给别人“希望”。当你确定无法接受对方情意的时候、当你确定不会雇用对方的时候、当你不会采购对方公司的产品的时候,都请不要给对方“希望”,请直接告诉ta“非常抱歉,这次恐怕无法合作”。不一定需要打电话,花上1分钟,写个邮件,发个微信。再不济设置一个邮件的自动模板,每次花个3秒钟改一个名字也行。花不了多少时间。但是别人断了念想,可仍然会对你心存感激,或者对你所在公司留有好感。自我是摧毁人际关系的唯一原因。这是一个靠关系的社会。风水轮流转,今天是甲方的你,终有一天也会变成乙方。

将心比心,当你身处乙方位置的时候,希望别人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你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请不要给别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