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美学 | 发簪之美


珠宝美学 | 发簪之美_第1张图片

特约专栏作家沈理达

著名珠宝美学专家,CCTV1 《寻宝》栏目珠宝类点评专家,中国商业联合会翡翠研究会会长,珠宝行业改革开放40年先锋人物。厦门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聘用校外合作专家。2017第二届“天工精制”国际时尚珠宝设计大赛评委。《中国宝石》、《中国珠宝》专栏作家。著有《翡翠素养》、《翡翠审美》、《沈理达说翡翠》、《看图识翡翠》、《沈理达说琥珀》、《沈理达说碧玺》 等著作。


发簪之美

中国式优雅(下篇)


纵使发簪挡不住时尚的变迁,但不知为何,我却一直独爱它们。一簪在首,那曾经的华夏风度、古韵情致,似乎就已穿越时空,款款而来,让我沉醉其中。发簪在如此的简单别致中,蕴藏着东方智慧和审美,理应在人们的使用中,获得最美的敬意。


珠宝美学 | 发簪之美_第2张图片

三色翡翠流苏步摇


簪之韵

中国古代常见的女性头饰主要有簪、钗、胜、步摇、金钿、珠花、栉、勒子八种,它们是古代女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装点着她们的美丽,也丈量着她们的仪态、韵致。同时,这些首饰中,也蕴藏着不同时代的审美情怀、价值取向,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经济与工艺水平。一枝发簪,就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

两汉时期,“笄”字已经为“簪”字所取代,女子使用簪绾住发髻,安插方法多种多样。不仅如此,簪的家族也逐渐扩大,骨簪也已经不限于普通的兽骨,也包括了珍贵的象牙簪、角簪、铜簪、银簪、金簪、玉簪,甚至有的少数民族还用鱼骨做簪。装饰也日趋华丽,宝石翠羽、金丝银线,各种珍贵的材料皆被用来装饰发簪。

唐末及以后各代是发簪流行的盛世。唐代敦煌壁画中的众多妇女就是插满花簪的形象,与此同时,宫廷民间都表现出对簪钗饰物的疯狂迷恋,金银牙玉竞相生辉。民间女子将头发盘起,斜插一枚与众不同的发簪,便可别具风情,若是插上两到三支,更是仪态万千。李商隐曾有诗曰:“矮堕绿云髻,敧危红玉簪。”便是对妇女带玉簪的描述。最多的在两鬓各插六支,合为十二支。高髻之上,步摇颤晃,珠玉流光,更显肩削颈长,风姿绰约。


珠宝美学 | 发簪之美_第3张图片

植福缘 白翡镶绿翠嵌金云头簪


在簪钗上缀以流苏或坠子,“步则动摇也”,即为步摇。步摇由皇族礼服专用,渐至贵族,唐代起盛行于民间。因其制作工艺精细,材质贵重,多见于富家女子妆奁。可以想象,步摇最动人处正在那起身微步的瞬间,那白珠桂枝和耳珰随着脚步摇动,化静为动,令人心旌神摇。一步一回首间,百媚自生。

某种意义上,女子的步摇与男子的玉佩有异曲同工之妙。男子腰系玉佩,是对仪态的一种约束。步态过缓过急,玉佩摇动不当,即有失君子之仪。簪步摇的女子,更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体态,行走时须端好身架,动作要恰到好处,步摇若有若无的颤动,才风情无限;如“花枝乱颤”,旁人一眼就知道,若非家教不严,就是身份不高。

到了宋元时期,金银制簪达到了鼎盛时期。簪饰的纹样构成,除传统的龙凤和螭虎之外,所取用的多是清新俊丽且生活化的物象,如瓜瓞、石榴、荔枝、桃实、牡丹、莲花、桃花、菊花、蜜蜂、蝴蝶、孔雀、鸳鸯等,以此来表现一种丰盈谐美的情致。正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珠宝美学 | 发簪之美_第4张图片

流苏簪钗


明清时期的簪钗样式与审美,基本与前朝一以贯之,但制作工艺日益精细,从清代后妃遗留下来的簪饰来看,簪饰多以金翠珠宝为质地,而以用整块翡翠、珊瑚水晶或象牙雕出的一体簪最为珍贵。民间则多用银簪,因此涌现出来一大批优秀的工匠与民间银楼,发展出了印模、錾刻、镂空、花丝、珠花、鎏金、珐琅彩、镶嵌、点翠等一系列繁复工艺,甚至达到无工不精的程度,可谓各种艺术造型的集大成者。

只是可惜,再精美的银簪,也挡不住时尚的变迁。那些曾被巧手精心打造,又曾被欢喜地收入妆匣,簪于鬓间的银簪,如今大多只能作为藏品,在尘封的历史中,追忆着曾经的繁华与富丽。


珠宝美学 | 发簪之美_第5张图片

白玉镶宝石发簪


不知为何,我却一直独爱发簪。它是如此简单别致,又蕴藏着如许多的东方智慧和审美,理应在使用中获得最高的敬意。如今,随着复古衣饰的流行,发簪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拾起,挽住了青丝,也挽住了那一抹遥远的回忆。而戴簪的女子,也总有那么一份中国式的优雅与从容,让人不由得驻足回望,浮想联翩。或许因为,那里曾藏着中国人共同的审美与情愫。


撰文/沈理达 编辑/Alice

图片/植福缘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并注明出处。



珠宝美学 | 发簪之美_第6张图片扫描二维码,下载《中国宝石》APP,

开启电子阅读新体验!

珠宝美学 | 发簪之美_第7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珠宝美学 | 发簪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