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酒令作为美国唯一一个被撤销过的宪法修正案,其影响深远。尤其是其对美国后来的药(毒)物(品)滥用的影响值得一说。在理解本文之前先介绍毒品一词的来由。英文单词drug,翻译成中文有两种意思,一种是药品,一种是毒品。
禁酒令出现的背景
美国本质上是个清教徒国家,宗教氛围浓厚,西方的宗教说酒是不好的。比如《圣经》上说:“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很多具有高尚情操的“左白”式的法学家、社会学家都把酒看成是犯罪和贫穷的根源。其中以妇女组织最为热衷。
到后来妇女开始有投票选举权,她们对于男人们酗酒之后乱七八糟的生活状态的不满,于是纷纷把票投给了支持禁酒令的人。1917年,美国对德国宣战,而当时美国主要的酿酒师、酿酒厂都是来自德国的,因此,禁酒也就等同于爱国。此外活跃在美国南方的一个极端的种族恐怖主义政党3K党也支持禁酒。
由于上述主要的原因,长达十四年的禁酒令时期开始。
在禁酒令之前,有几个时间节点,值得关注。1875年 ,旧金山市(华人最集中区)制订了美国第一个针对华人的地方禁毒法 。禁止吸毒当然是对的 ,但其立法的目的三观不正 ,是种族歧视使然, 因为它并非“基于鸦片危害健康的考虑 ,而是人们相信 ,鸦片会促使这些中国苦力比不吸鸦片的白人工人更卖力地工作 ,从而抢了白人的饭碗” 。于是南方的一些州陆续出现了,排华为目的的禁止吸食鸦片的法案。
1905年,可口可乐公司不再在可口可乐中掺入可卡因。可口可乐诞生之前是作为一种药而出现,随后变成了一种饮料。长时间里,可口可乐让人着迷的原因是配方里含有毒品的成分可卡因。1914年《哈里森毒品法》(Harrison Narcotics Act)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禁毒立法,它的制订和执行对后来美国社会的毒品问题及毒品政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
禁酒令的法律组成
1917年宪法第十八修正案的通过,法案中规定在合众国领土内,不得制作、销售、运输致醉类饮料,同时也禁止了进口、出口。
1919年补充的《伏尔斯泰得法案》(Volstead Act),对禁酒的细节进行补充。最严厉的一条是——对“致醉类饮料”的定义:酒精含量超过0.5%的饮品都是酒。这个做法太过变态,基本上宣布了所有酒类都是非法的。
如此严苛的禁酒令,让所有人感到震惊,包括支持禁酒的婆娘们!她们也觉得这个法案有点过分了!毕竟,也有部分女的喜欢来点酒。此外吸食毒品的人群中妇女的比例不小。因为美国的毒品来源主要是来自药店的药物滥用。
美国此时虽然连酒都禁止了。也颁布了哈里森毒品法。但是有两个奇怪的现象。
1、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禁烟,甚至出现了变相鼓励吸烟的倾向。
2、海洛因开始流行并泛滥。直到1924年,美国参众两院立法禁止进口、制造和销售海洛因。
禁酒令背后的阴谋论
禁酒令背后存在着非常多的阴谋论。最突出的为:
禁酒令之前,内燃机的燃料有两大类:石油产品和酒精。酒精的好处是燃烧充分污染少。但是也存在着几个基本的短板。就在此时,穷得卵打鼓的禁酒组织突然得到了一笔又一笔的巨大资金赞助,因此有人怀疑是化工工业巨头给的赞助。也有人推测,推动禁酒令的幕后黑手是一些饮料公司,如可口可乐公司。
全国禁酒,那么诸如可口可乐这样的公司销量肯定能大增,因为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将在他们面前彻底消失。此外由于禁酒,可口可乐又可以光明正大的往饮料中掺入其它类型的新型毒品。
禁酒令的意外
禁酒令实施的头几年里,取到了一定的效果,比如酒厂彻底消失,打老婆的现象有所减少,醉卧街头的醉汉也有所减少。但是随着禁酒令的深入,出现了未曾想到的现象。
1、很多美国人都成了伪君子
禁酒令之前,是想喝就喝,喝了就承认,没什么大不了的,有了禁令之后,喝个酒全都变得偷鸡摸狗一样,必须的呀,喝酒是犯法,所以喝酒的人,一定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无疑这造成了公民的道德滑坡。
据统计,禁酒令期间,美国政府共逮捕了约50万人,其中约30万人被判刑,不排除少部分人是真的犯罪,但是大部分人并无犯罪前科,而只是因为喝了一点酒。
2、黑社会迅猛发展
1920年起,禁酒的相关法案生效,合法渠道再也买不到酒,地下渠道就会发展起来。禁酒的十四年里,美国的贩卖私酒组织和黑帮组织迅速发展。
禁酒令时期的警察等政治势力和黑帮为私酒贩卖保驾护航,已经成了一个黑暗的传奇故事。其中最传奇的莫过于芝加哥的老大阿尔·卡彭(Al Capone),人称“刀疤脸”。
卡彭以私酒生意发迹,他给许多慈善组织捐款无数,因而被称为“当代罗宾汉”。但是在1929年的“情人节大屠杀”中,卡彭的几名手下冒充警察,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枪杀7名敌对的黑帮成员。如此恶行,他的后台警察都保不了他,后来他被控以偷税漏税而投入牢中。
这种黑社会其实就是电影《教父》中的原型之一。
而卡彭的众多小马仔后来成了墨西哥与南美洲的大毒枭。他们主要是从事以可卡因的毒品走私活动。这些人富可敌国,其影响力甚至超过当事国的大部分政治人物。哪怕是今天,中南美洲的很多大毒枭,都是属于卡彭之流的徒子徒孙辈的。
卡彭的影响非常大,美国发生911后,塔利班面对美国的指责,就发声说“和卡彭的所作所为相比,我们的行动并没有那么可怕”。
3,奇怪的医院与病人
在此期间,医疗界认为毒品成瘾是一种疾病, 吸毒成瘾者是病人, 医生为了缓解成瘾病人戒断反应的痛苦理应给其开麻醉药(毒品);另一方面,相关的机构则认为医生为非医疗目的给病人开麻醉药是犯罪的。于是出现了三起影响巨大的案例。
1919 年的“韦伯诉美国”(Webb v .U .S .)一案中 ,最高法院判定医生为了维护“瘾君子”的毒瘾而给其开麻醉药品是不合法的 ;
1922 年的“美国诉伯尔曼”(U .S .v .Behrman)一案的判决中 , 裁定医生给“瘾君子”开麻醉药为非法 ,即使这些药是作为“治疗计划” 的一部分而开的 。
这两个案例判决的结果,导致大量的医生诊所被查封和相当的医生被当成毒贩而逮捕 。最高法院在 1925 年的“琳达诉美国案”(Linder v .U .S .)中推翻了“伯尔曼”一案的判决, 认为“瘾君子”有权象别的病人一样享受治疗, 但此判例在连酒都要禁止的情况下,其影响有限。瘾君子依然难以从医院合法地获得毒品。
由于上面的判例,药品不好开给瘾君子。
但是在医院,威士忌可以被医生作为处方开给病人,虽然处方上有明确标注,所有除医疗之外的用途都是违法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专门的部门对此进行监管。很多医生随意发放处方,病人数目在这段时间大量增加,医院变成了禁酒时期的买酒好去处。威士忌卖完了,这些病人就买医用消毒酒精回去兑水当酒喝。
4,黑酒吧的兴起
正规渠道买不到酒,而黑帮手中有各式各样的酒。于是黑帮开设各种黑酒吧,用来促进酒的销售。黑酒吧的兴旺发达直接导致了两个后果。
种族融合,因为喜爱喝酒的人可不分黑人,白人;黑帮是做生意的,也不管你是什么肤色,于是黑酒吧成了促进种族融合的地方。
爵士乐流行,只喝酒太没有意思了,需要音乐,于是一种新型的音乐形式流行开来,就是爵士乐。有人称赞爵士乐是跨种族音乐。
不少的酒吧,柜台新颖,初一看以为走进了化学实验室。很多仪器就是出自于实验室仪器的变形。这其实是与黑酒吧卖的酒的特性有关。酒吧这种社交形式,为下一轮的毒品风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毒品具有强烈的社交属性。吸毒者往往是扎堆吸毒,第一次接触毒品的人极少是单独吸食。而酒吧这种夜店的新型社交场地,在禁酒令结束后,迅速成为吸食毒品的主要场地。这种酒吧夜店的习惯使得后来吸毒人数疯狂的增长。
5,奇怪的毒战
禁令颁布,出现黑市。那些买不起的人,就去偷。偷什么,偷工业酒精。尽管是有毒的,但酒鬼们管它呢,有的喝就好。每年美国的工业酒精都要失窃5000万加仑。
这些做酒的居然去偷工业酒精,于是美国政府和私酒贩子之间开打了一场“化学战争”。美国政府想出了一个奇葩的办法——在工业酒精里掺入杂质甚至是有毒物质,让其变得难以饮用。当然,有人说,美国政府并没有真正掺杂毒药,只是发布消息说全部工业酒精都含有有毒成分,谁喝了谁死。只不过是吓唬一下那些黑帮与私酒贩子。
私酒贩子吃定了美国政府一样,他们努力学习化学知识,或者雇佣化学家对工业酒精进行“纯化”。魔高一尺道也要高一丈,政府的相关部门命令酒精制造厂在其中掺入的物质越来越复杂,除了石油产品外,还添加一些有机溶剂与有机盐,以提高净化的难度。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化学战”在政府和私酒贩之间展开。
1927年,有真正的化学家将买了各种私酒进行成份分析,发现里面的有毒成分千奇百怪,包括甲醇、菎、蒽、煤油、马钱子碱、古柯碱、汽油、苯、镉、锌、汞盐、尼古丁、乙醚、甲醛、氯仿、奎宁、丙酮等等其中除了乙醇外含量最多的无疑是甲醇。
其中一些成分并不是政府宣称的有毒成分,如古柯碱,尼古丁,奎宁,马钱子碱。这几种成份都是黑帮与私酒贩子私自添加的。尼古丁是他们在酒里面泡烟叶而得出的药酒。马钱子碱、奎宁等是在酒里直接加的药,私酒贩子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在制作,能使人更兴奋,能壮阳,有大补的药酒。
这样的酒都是毒酒,喝多了就是死翘翘,或者成为瞎子(甲醇致盲)。禁酒令期间有不少倒霉的酒鬼买到没“净化”好的酒而致死的,仅就1926年的纽约市的数据,就有约1200人因喝到这种酒而致病,约400人身亡。
对政府往工业酒精里掺毒药一事,有学者认为,政府在此事中所担负的乃道德上的罪责,因为他们明知掺毒并不能真的制止私酒买卖,却依然行之若素。而且,这种直接兑酒精的酒是最劣质的假酒,经济实力稍好的人一般都能买到真正的酒。也就是说,到头来还是害苦了穷人。
但是有人辩护到,美国政府的本意并非真的要“毒死自己的公民”,而且是明确的告知工业酒精里有毒。就好比有人在果园里竖了一块牌子,“刚刚打农药,偷吃毒死了概不负责”。这种行为难道要怪果园的主人吗?牌子都竖了,难道还能说果园的主人缺德吗?此外,喝酒的人毒死了,毒死的原因更多的可能是黑帮那些人放的乱七八糟的补药,什么尼古丁等等,这些跟美国政府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而此时在美国国内的酒吧里面卖的私酒,明显的分成了北派与南派。这主要是跟私酒的来源地有关。走私白酒,主要是从加拿大与墨西哥。南派的酒很多都时不时添加一些南美洲的特产——古柯碱或者可卡因或者尼古丁。而北方的酒则比较多的添加兴奋剂、壮阳药,酒的饮品也开始形式多样,发展出鸡尾酒等等多种花式喝法。
6,黑帮把3K党搞残
3K党又称为美国的纳粹党,是一个很奇葩的存在,高峰期间有几百万的成员,并且有自己的准军事组织与打手队。3K党支持禁酒,并且态度非常坚决。于是,3K党跑到黑帮那去砸场子,黑帮恼了,在全国范围内火拼3K党。论武器的先进性,黑手党甩3k党几条街,论下手狠的程度,3k党也比不过黑手党,再加上黑帮与警察勾勾搭搭,于是黑帮基本上把3K党搞残了。
到了肯尼迪当总统时,黑帮直接把3K党搞废了。此外,黑手党借着贩卖私酒,发了大财。而有着这么一大笔钱,他们要钱生钱,于是他们大多投向了娱乐业。电影成了他们最佳的选择。在电影里,黑帮的形象得到了美化,作恶多端的黑帮被形容为罗宾汉式的英雄人物。黑帮火拼3k党,被看成英雄打流氓一样的形象。这无疑大大的洗白了美国的黑帮。
哪怕是如今,很多很邪恶的制毒贩毒分子本来应该是要下十八层地狱的人,但是在好莱坞能给他七弄八弄,折腾成一个正义使者的形象,比如《绝命毒师》。
禁酒令的取消
到了30年代初,美国人开始呼吁解除禁令。而此时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全国上下惶惶不可终日,美国人希望飘香的美酒能缓解他们紧张忧虑的心情,唤起他们对新生活的渴望,希望重启的酿酒业、售酒业能刺激深陷危机中的经济,使之早日复苏。当然,政府也是想到一大块的税收都跑到了黑帮手中,实在心有不甘。
1933年,反对禁酒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总统。同年废除禁酒令。而这第十八修正案,也成了美国史上唯一一条被废除的宪法修正案。
禁酒令的深远影响
禁酒令虽然取消了,但是其影响极其深远。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的政治格局。仅仅从相关行业来考察,禁酒令有如下影响。
1、如今的美国对于酒的销售依然很严格,很多州规定不得向青少年出售酒。
2、此外禁酒令导致了美国没有出名的白酒品牌,这点让美国的酒厂痛心疾首。
3、在酒精饮品当中有着五花八门的创新。比如什么鸡尾酒,失贞饮料呀,各种口味,一如当年禁酒令时期的补酒,药酒风格。
4、禁酒令的取消,导致黑帮的主要非法收入的断崖式下降。他们不得不转战于其它黑色行业。毒品成了黑帮的一个重要黑色产业。
5、酒吧这种夜场的形式成了吸毒者的重要场所,这种模式扩散到了全世界。
6、此后很多新型的毒品都是从酒精类饮品开始。或者跟酒密切相关。
7、抽烟方式吸毒品的比例加大。
在中国,根据相关人士的初步估计,超过95%的吸毒者,都是先会抽烟,然后才吸毒。这跟中国的历史吸毒行为有关,也跟社交氛围有关。中国经历过鸦片战争,有着抽大烟的恶习。此外,我国一直也没有严格的禁烟措施。同时社交礼仪上送烟,敬烟是个司空见惯的场景。
在美国,由于禁酒令,加之以后各种跟香烟相关的广告流行。抽烟的比例大大提高,在烟草中混合大麻等毒品的吸毒形式,比例大大增多。
我国目前没有专门针对酒的禁酒令。但是有一个法规广受欢迎。就是酒驾的人被逮住了肯定没有好果子吃。轻则学习法规,被拘留。重则入刑。吃了这方面亏的典型代表是矮大紧老师。
高晓松被逮后,无条件的道歉,无条件的服从,态度极为诚恳。但是还是坐了6个月的牢。
毒驾的危害比酒驾的危害要大得多。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立法。笔者认为,毒驾立法迟迟没有落地的原因是在于检测方便性上。
酒驾的检测非常方便,利用乙醇的还原性,只要吹口气就可以测出。
而毒品就难得多,不好实操。
第一、毒品的种类繁多。
第二、要准确的检测具体哪种毒品,需要尿检,而且仪器操作不那么方便,耗时很长。